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江西:写好“绿色文章” 铸就生态底色

2021-12-30 10:52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筑绿色生态空间;大力实施绿色富民工程,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江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与绿同行 构建生态空间

初冬时节,走进萍乡市安源区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入眼仍是满目翠绿,花香、药草香沁人心脾。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为修复生态“伤疤”,安源区主动求变将矿山打造成景区,昔日废弃矿山重焕生机。

同样是针对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芦溪县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子,激励社会资本投入,让1万余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

山青了,水也绿了。南昌市青山湖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大力开展城乡水环境整治,全区12条水系“月月有人巡、周周有人查、天天有人清”,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为打造优美水生态环境,南昌市西湖区桃花镇以桃花河为重点,建立“江河湖”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机制。同时,在赣江江滩公园,打造了集“宣传、规范、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对于江西来说,蓝天、碧水、净土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组合,更是人们对优美环境的美好期待。

为统筹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开展“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大力实施乌沙河水系、幸福渠水系提升改造;共青城市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花成带、树成林、绿成片”的优美风景线随处可见;上饶市广丰区整合水利、环保、农业等项目,将丰溪河流域内的山、水、林、田、湖、路等要素作为载体,协同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

如今在江西,青山绿水已成鲜明标识,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

 向绿而兴 增添发展动能

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近年来,江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绿色富民工程,向着“生态美、治理优、百姓富”的目标接续奋进。

在万安县潞田镇红豆杉养生谷,30万株红豆杉树郁郁葱葱。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潞田镇建成以红豆杉苗培育、种植、深加工、文化产品展示为主的康养休闲综合示范园,吸纳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石城县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按照“生态保护+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石城县在巩固提升烟、莲、稻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薏仁、贡米、大棚蔬菜等生态特色农业。

一直以来,浮梁县始终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创建“两山”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使富民产业与美丽生态环境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作为江西省首批启动“湿地银行”试点建设地区,进贤县也因地制宜,有序发展农牧渔复合经营等湿地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着力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让山水“生金”、群众“生财”。

灌注金融活水,润泽绿色产业。宜黄县大力引导和支持绿色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探路“绿色金融”,“林权贷”“地权贷”“生态e贷”等一系列产品,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以绿为底 绘就美丽乡村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江西各地纷纷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

每天清早,庐山市桃花源村护林员吴伟忠就早早地出门巡山。“过去靠山吃山,现在养山富山,大家吃上了‘生态饭’。”吴伟忠表示,自己家种植了一些油茶和茶叶,经济效益还不错。现在的桃花源村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获得“江西省森林乡村”称号。

青山绿水是修水最大的品牌。修水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截至2020年底,全县封山育林4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2%。

丰城市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紧盯农村水塘沟渠、村头巷尾、房前屋后、乡镇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实施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弋阳县围绕“做实林长制、实现林长治”的工作目标,拧紧林长制工作和党建工作“一根绳”,大力实施百名支书带百村、千名党员联万户的“百千工程”,带动千家万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萍水河是横贯湘东的“母亲河”。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大力开展清河行动,20公里的沿河绿色生态走廊诗情画意,“萍水十景”串珠成链,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

做活“绿色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如今,赣鄱大地广袤田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黄书波)


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筑绿色生态空间;大力实施绿色富民工程,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江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与绿同行 构建生态空间

初冬时节,走进萍乡市安源区青山中医药健康养生小镇,入眼仍是满目翠绿,花香、药草香沁人心脾。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废弃矿山。为修复生态“伤疤”,安源区主动求变将矿山打造成景区,昔日废弃矿山重焕生机。

同样是针对矿山生态修复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芦溪县积极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路子,激励社会资本投入,让1万余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

山青了,水也绿了。南昌市青山湖区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大力开展城乡水环境整治,全区12条水系“月月有人巡、周周有人查、天天有人清”,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为打造优美水生态环境,南昌市西湖区桃花镇以桃花河为重点,建立“江河湖”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机制。同时,在赣江江滩公园,打造了集“宣传、规范、保护”于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对于江西来说,蓝天、碧水、净土是密不可分的生态组合,更是人们对优美环境的美好期待。

为统筹生态环境系统保护,南昌市湾里管理局开展“四尘三烟三气两禁”专项整治,大力实施乌沙河水系、幸福渠水系提升改造;共青城市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花成带、树成林、绿成片”的优美风景线随处可见;上饶市广丰区整合水利、环保、农业等项目,将丰溪河流域内的山、水、林、田、湖、路等要素作为载体,协同推进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

如今在江西,青山绿水已成鲜明标识,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

 向绿而兴 增添发展动能

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近年来,江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绿色富民工程,向着“生态美、治理优、百姓富”的目标接续奋进。

在万安县潞田镇红豆杉养生谷,30万株红豆杉树郁郁葱葱。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潞田镇建成以红豆杉苗培育、种植、深加工、文化产品展示为主的康养休闲综合示范园,吸纳不少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石城县积极谋划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按照“生态保护+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石城县在巩固提升烟、莲、稻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薏仁、贡米、大棚蔬菜等生态特色农业。

一直以来,浮梁县始终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努力创建“两山”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使富民产业与美丽生态环境相辅相成、互为一体。

作为江西省首批启动“湿地银行”试点建设地区,进贤县也因地制宜,有序发展农牧渔复合经营等湿地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着力打通“两山”转换通道,让山水“生金”、群众“生财”。

灌注金融活水,润泽绿色产业。宜黄县大力引导和支持绿色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探路“绿色金融”,“林权贷”“地权贷”“生态e贷”等一系列产品,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新动能。

以绿为底 绘就美丽乡村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建设美丽乡村?江西各地纷纷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

每天清早,庐山市桃花源村护林员吴伟忠就早早地出门巡山。“过去靠山吃山,现在养山富山,大家吃上了‘生态饭’。”吴伟忠表示,自己家种植了一些油茶和茶叶,经济效益还不错。现在的桃花源村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获得“江西省森林乡村”称号。

青山绿水是修水最大的品牌。修水县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截至2020年底,全县封山育林4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2%。

丰城市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紧盯农村水塘沟渠、村头巷尾、房前屋后、乡镇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实施农村垃圾、厕所、污水“三大革命”,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弋阳县围绕“做实林长制、实现林长治”的工作目标,拧紧林长制工作和党建工作“一根绳”,大力实施百名支书带百村、千名党员联万户的“百千工程”,带动千家万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萍水河是横贯湘东的“母亲河”。近年来,萍乡市湘东区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大力开展清河行动,20公里的沿河绿色生态走廊诗情画意,“萍水十景”串珠成链,成为人们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

做活“绿色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如今,赣鄱大地广袤田野,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这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黄书波)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