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上半年长三角经济看点多

2021-08-09 16:25

制图:潘晟

继今年一季度,上海GDP总量和增速继续低于苏浙皖三省。对上海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对长三角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20102.53亿元、55199.63亿元、34556亿元、20576.5亿元,今年上半年,沪苏浙皖GDP总量均超过2万亿元,合计GDP占全国GDP比重的25%左右。

从全国看,在31个省市中,苏浙皖GDP排名前十,分列第二、第四和第十位;上海则位居第十一位。

从GDP增速看,苏浙皖上半年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3.2%、13.4%和12.9%;上海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为12.7%。

从两年平均增长看,无论是增速,还是与一季度相比的增速增幅,三省一市中,仅上海跑输全国——4.8%的两年平均增长和0.1个百分点的增幅,落后于全国的5.3%和0.3个百分点。

上海经济蓄力转型

“上海经济处在转型升级阶段,产业向外转移和输出,损失了不少传统型GDP存量,而新经济、新技术产业还处在投入培育时期,对GDP增量的贡献尚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温建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段阵痛期,GDP增速较低、GDP总量落后于苏浙皖,是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

“但客观来说,这是高基数上的低增速,上海的绝对经济增量依然很可观,三省可能还要再积累、追赶若干年。”温建宁进一步指出,上海主动选择拥抱以科创为代表的“五型经济”,高投入建设大科学装置、精细化布局高端智能制造、聚能性破局“卡脖子”技术、引领性发展生物技术等,都为面向未来的GDP增长作好了铺垫。

温建宁认为,随着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的加速建设、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产业聚集、张江高技术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科创板支持创新企业,吸引创新人才和资本形成规模,上海必将在新的层次完成GDP增速的跃升,成为超大城市以新发展内涵践行共同富裕的样本。

上海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从居民“钱袋子”里也可窥得一斑。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57元,位列全国第一,首次超过4万元。这一突破主要得益于上海稳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达6.9%,较同期上海GDP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火车头’,上海既带动长三角各省共同发展,也吸引长三角资源为其所用,令上海居民的赚钱能力、可支配收入都显著增长。”在温建宁看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很可能只是聚金纳财的开始,“这是上海大力发展消费经济的基础,也是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支撑,更是上海的底气和实力”。

协同发展破解不平衡

转型中的上海经济增速放缓无须过于担忧,苏浙皖三省上半年的亮眼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浙江、江苏是富庶江南的典型代表,具有深厚的物质财富积累,具有高速度发展的基础。”温建宁表示,“同时,江浙经济以市场化为主,天然具有追求发展速度的基因,能快速形成产业组织能力。”

“共同富裕试点获得批复,更彻底激发了浙江等省份经济发展的社会潜能,调动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经济以人为本的原始驱动力。”温建宁说,“而合肥等沿长江带城市,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国家战略风口,引领了高技术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的风向,使技术性产值大幅度提升,造就了安徽GDP爆发式增长,超越了很多老牌‘领跑者’。”

但是,长三角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安徽,虽然GDP持续超越上海,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GDP增速快、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是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表现。”温建宁指出,从安徽省内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同时,农业大省的制约也较为明显,农业产值不高使得人均GDP增长缓慢。

“为了化解不平衡性的矛盾,一方面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合肥等发展较快的地区要提高投资的门槛,筛选甄别先进的投资类别,分流一部分资金向外扩散,尽可能扩大发展辐射圈。”温建宁指出,“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相邻城市协同发展。即使是相对不发达的江北、淮北地区,也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在低产值的农业上进行高产值的精加工,提升人均产值的工业附加价值;相对发达地区则可在工业产值的基础上增加高技术价值,提升产成品的‘含金量’。”


制图:潘晟

继今年一季度,上海GDP总量和增速继续低于苏浙皖三省。对上海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对长三角来说,这又意味着什么?

20102.53亿元、55199.63亿元、34556亿元、20576.5亿元,今年上半年,沪苏浙皖GDP总量均超过2万亿元,合计GDP占全国GDP比重的25%左右。

从全国看,在31个省市中,苏浙皖GDP排名前十,分列第二、第四和第十位;上海则位居第十一位。

从GDP增速看,苏浙皖上半年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3.2%、13.4%和12.9%;上海与全国平均增速持平,为12.7%。

从两年平均增长看,无论是增速,还是与一季度相比的增速增幅,三省一市中,仅上海跑输全国——4.8%的两年平均增长和0.1个百分点的增幅,落后于全国的5.3%和0.3个百分点。

上海经济蓄力转型

“上海经济处在转型升级阶段,产业向外转移和输出,损失了不少传统型GDP存量,而新经济、新技术产业还处在投入培育时期,对GDP增量的贡献尚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教授温建宁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段阵痛期,GDP增速较低、GDP总量落后于苏浙皖,是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

“但客观来说,这是高基数上的低增速,上海的绝对经济增量依然很可观,三省可能还要再积累、追赶若干年。”温建宁进一步指出,上海主动选择拥抱以科创为代表的“五型经济”,高投入建设大科学装置、精细化布局高端智能制造、聚能性破局“卡脖子”技术、引领性发展生物技术等,都为面向未来的GDP增长作好了铺垫。

温建宁认为,随着浦东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区的加速建设、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产业聚集、张江高技术园区创新生态系统日趋完善,科创板支持创新企业,吸引创新人才和资本形成规模,上海必将在新的层次完成GDP增速的跃升,成为超大城市以新发展内涵践行共同富裕的样本。

上海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从居民“钱袋子”里也可窥得一斑。

今年上半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57元,位列全国第一,首次超过4万元。这一突破主要得益于上海稳定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上半年,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达6.9%,较同期上海GDP增速高出2.1个百分点。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火车头’,上海既带动长三角各省共同发展,也吸引长三角资源为其所用,令上海居民的赚钱能力、可支配收入都显著增长。”在温建宁看来,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万元,很可能只是聚金纳财的开始,“这是上海大力发展消费经济的基础,也是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支撑,更是上海的底气和实力”。

协同发展破解不平衡

转型中的上海经济增速放缓无须过于担忧,苏浙皖三省上半年的亮眼表现更是可圈可点。

“浙江、江苏是富庶江南的典型代表,具有深厚的物质财富积累,具有高速度发展的基础。”温建宁表示,“同时,江浙经济以市场化为主,天然具有追求发展速度的基因,能快速形成产业组织能力。”

“共同富裕试点获得批复,更彻底激发了浙江等省份经济发展的社会潜能,调动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经济以人为本的原始驱动力。”温建宁说,“而合肥等沿长江带城市,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国家战略风口,引领了高技术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等的风向,使技术性产值大幅度提升,造就了安徽GDP爆发式增长,超越了很多老牌‘领跑者’。”

但是,长三角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安徽,虽然GDP持续超越上海,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GDP增速快、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是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表现。”温建宁指出,从安徽省内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同时,农业大省的制约也较为明显,农业产值不高使得人均GDP增长缓慢。

“为了化解不平衡性的矛盾,一方面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合肥等发展较快的地区要提高投资的门槛,筛选甄别先进的投资类别,分流一部分资金向外扩散,尽可能扩大发展辐射圈。”温建宁指出,“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相邻城市协同发展。即使是相对不发达的江北、淮北地区,也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在低产值的农业上进行高产值的精加工,提升人均产值的工业附加价值;相对发达地区则可在工业产值的基础上增加高技术价值,提升产成品的‘含金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