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襄看国际窗丨湖北省襄阳市:高质量发展 提速都市圈建设

2023-01-12 09:49

1月12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地方之窗”

用近1个大版

面向海内外集中报道襄阳

刊发了人民日报湖北分社社长贺广华、记者范昊天署名主稿《湖北襄阳市:高质量发展  提速都市圈建设》,配发“记者手记”《坚定信心稳增长》,配图展示了襄阳北编组站繁忙处理货物的场景。

同时,同一版面还刊发《为人民服务无处不在》,加配我市27路公交司机熊会萍人物手绘头像,讲述了在襄二十大党代表熊会萍在基层的故事。

01正文如下

湖北省襄阳市:

高质量发展 提速都市圈建设

记者 贺广华 范昊天

襄阳北编组站繁忙地处理来自各地的货物。

杨 东摄

清澈的汉江水,斑驳的古城墙。城墙下的老街上,市民、游客熙熙攘攘。行走在古城襄阳,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场景扑面而来。

襄阳市地处鄂西北、江汉平原腹地,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襄阳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新的一年,襄阳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工业强市;铁水公空齐发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襄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较1—10月回升0.7个百分点。

创新引领,培育产业链

走进位于襄阳谷城经济开发区的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智能机器人不停抓料、送料。经过切割、锻造、热处理、精加工等一系列工序,一件件圆形钢材转变成精密的带臂转向节。

“多年来,我们潜心攻关,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商用车带臂转向节,产品出口美国、墨西哥、巴西、德国、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约2亿元。”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世金自豪地介绍,2021年,公司生产的中重型商用车转向节国内市场占有率近六成,国际市场占有率超三成。

这些成绩,源自三环锻造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曹世金举例说,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塑性近净成形与3D打印智造”技术,与湖北文理学院联合研发转向节锥孔数控精密车镗复合加工工艺及设备,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展精密锻造技术研究……近年来,三环锻造主导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27项,荣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

三环锻造只是襄阳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襄阳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布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聚焦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传统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中力量攻关。

在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5万平方米的试验大楼宽敞明亮。2022年7月5日,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共同组建的湖北隆中实验室在这里正式挂牌。

“实验室将结合襄阳产业特点,以先进车用材料为核心研究领域,由多位院士领衔,重点围绕新材料基础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新材料等四个方向开展原始创新。”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党委副书记胡广华介绍,目前,实验室已收集企业技术需求600余项,与襄阳本地企业签署并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4项。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近年来,襄阳与多所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先后组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汽车(襄阳)产业学院、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等,常态化开展重大产学研对接活动。近三年,全市开展成果转化活动12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0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471亿元。

截至目前,襄阳市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4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4家。依托这些创新平台,襄阳正着力发展1个4000亿级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4个千亿级产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化工4个500亿级产业,全力建设万亿工业强市。

扩大开放,完善交通网

国际大牌化妆品,来自澳大利亚等地的保健品,欧洲的红酒,日韩的汽车核心零部件……走进襄阳综合保税区中心仓,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摆满了货架。

“我们依托襄阳综保区优惠的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实现中部地区最快当日下单、次日送达,让消费者感受到‘家门口买全球’的便捷。”菜鸟集团襄阳跨境中心仓负责人魏晨雨介绍。

2022年9月22日,襄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借着综保区与高新区、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区叠加”的东风,襄阳着力推动铁路港、水运港、公路港、航空港等建设,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强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

“目前,襄阳综保区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保税加工区和17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口岸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核心功能逐渐完备。”襄阳自贸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签约项目28个,计划投资总额30.5亿元,预计3年累计可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86.33亿元。

襄阳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但长期以来呈现公路运输“一家独大”的局面。近年来,襄阳发力交通补短板工程,统筹推进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1小时左右到武汉、十堰、南阳,2小时可到西安、郑州、长沙,4小时可到南京、上海、北京、重庆……随着浩吉铁路、汉十高铁和郑渝高铁3条国家干线铁路先后开通运营,襄阳迎来“全境高铁时代”;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等9条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越来越多“襄阳产”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行销全球。

2022年3月7日,一批重达1800吨的货物在襄阳港小河港区平稳装船出港,沿着汉江、长江顺流而下直达南京,再经运河抵达浙江湖州,结束了襄阳近20年水运件杂货为零的历史。近年来,襄阳加快建设汉江航运中心,积极打造南北向水运通道,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583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700万吨。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赵庆介绍,“十四五”时期,襄阳市将谋划实施铁、水、公、空等交通项目200个,完成投资1164亿元,全力建设全国铁路枢纽、全国公路枢纽、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汉江流域航运中心、区域性航空中心,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民生为本,做强都市圈

2022年11月17日,襄阳市民龚先生来到襄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女儿办理居民医保参保业务。“之前她在十堰丹江口市上大学,现在毕业了,医保要转回到襄阳。”龚先生说,带着女儿的身份证,只用了几分钟,就办好了相关业务。

“原来需要在丹江口办理医保暂停后再到襄城区进行参保,现在到襄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直接就可以办理,医保暂停业务直接从‘襄十随神’(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综合受理平台推送至丹江口审核办结,变群众跑为数据跑。”襄城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朱梦迎说。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2022年以来,襄阳以民生保障为突破口,积极对接十堰、随州、神农架等周边城市,进一步建好用好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推动医疗、教育、养老、人社等公共服务一圈通办、优质资源共享。

2022年初,“襄十随神”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首批跨域通办上线事项中,市级230项、县级126项,涉及医保、社保、就业、交通、公积金、不动产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

携手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推动鄂西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建立联合教研和教育教学协同、教师联合培养培训机制;推进四地医联体建设和毗邻县市医疗卫生合作……2022年9月27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在襄阳召开。会上,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四地签署多份合作协议,从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发力,全面加快都市圈建设。

襄阳都市圈建设不断提速。襄阳市正着力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势,与武汉、十堰、随州等地合力打造万亿元级汽车产业走廊,在先进制造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文旅康养产业培育等方面深化合作;襄阳还联合河南省南阳市,共同推进连通鄂豫两省的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建设,打通南北水运大通道……

“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我们将积极对接十堰、随州、神农架、南阳等城市,着力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系统谋划、精准施策,通力合作、同向发力,共建共治共享襄阳都市圈。”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表示。

记者手记

坚定信心稳增长

范昊天

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塔吊林立……走进襄阳的工厂、车间、项目工地,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时时感受到发展的热潮。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襄阳始终把项目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动力引擎,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事实证明,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战略定力,统筹做好稳增长、增信心、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就能稳住发展基本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襄阳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振市场信心,努力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02党代表在一线

为人民服务无处不在

张武昌绘

每天清晨,城市刚从沉睡中苏醒,我就行车上路了。作为湖北省襄阳市公交集团的一名驾驶员,一天下来,我需要踩刹车1000次以上、开关门600次以上、打转向灯150次以上,频繁进站出站,重复起步停车……

20多年来,穿梭在古城的车水马龙中,我总共出车5400多次,行车64万公里,保持“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纪录。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成为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成为赢家。”这是我坚信的人生信条。

10年前,我与27路公交车结缘。这趟公交途经8所学校、6所医院,乘客以学生、老年人居多。为方便老年乘客上下车,我在站台旁的路面上反复用尺子测量、做标记,发现30厘米是最佳停靠距离,每次进站都瞄准了停。如果到站时有障碍物,就执行“二次进站”,确保乘客不会多走一步路,多担一分风险。

聋哑人群体与驾驶员存在沟通障碍。我就请来手语老师,集中组织27路公交驾驶员学习手语。盲人群体摸不到车门,脚下容易踏空,上车后找座位困难,我组织驾驶员进行蒙眼体验,通过亲身感受盲人群体的难处,摸索制定出针对盲人和残疾人的“两个必须,五个一点”服务规则——遇残疾乘客必扶、有残疾乘客必等,车辆起步慢一点、进站靠边近一点、行车时间均一点、复杂路况稳一点、斑马线上让一点。

夏天,车上准备些防暑药;冬天,把扶手、车门把手缠上一圈绒布,给座位铺上专用保暖垫;在车上放置“共享雨伞”,供乘客免费借用……对我来说,这些就是捎带手的事,乘客们觉得十分贴心,经验在全市公交系统得到推广。

在我心里,10米长的公交车是乘客路上温暖的家。作为一名公交司机,我始终觉得,公交车有终点,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

这些年,城市道路越来越畅通,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善,襄阳公交线路已达95条,线网长度752公里,主城区实现公交全覆盖,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达1260台,无障碍设施、移动支付设备等也陆续“上车”,乘客的点赞越来越多了。

我们27路公交全体成员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先后荣获全国城市公交优秀线路、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成为全国公交行业的一面旗帜。我还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对我们公交车驾驶员来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落脚点在提升服务质量,对此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从北京回来后,我把自己的感触和思考提出来,与同事一起讨论。

有同事说,要专注做好每一次车辆检修,让出行更安全。有同事认为,公交线路、站点布局更优化,更精准对接市民出行需求。有同事觉得,服务乘客要细心耐心,注意察言观色,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广大乘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谈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人民服务不仅没有终点,而且无处不在。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公交车,是面向群众的重要窗口,关系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基层党代表,我将立足岗位、拼搏建功,不断用话语、行动、服务,向广大干部群众传递党的声音,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汇聚向上力量。

(作者熊会萍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襄阳市公交集团27路党支部书记)

1月12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地方之窗”

用近1个大版

面向海内外集中报道襄阳

刊发了人民日报湖北分社社长贺广华、记者范昊天署名主稿《湖北襄阳市:高质量发展  提速都市圈建设》,配发“记者手记”《坚定信心稳增长》,配图展示了襄阳北编组站繁忙处理货物的场景。

同时,同一版面还刊发《为人民服务无处不在》,加配我市27路公交司机熊会萍人物手绘头像,讲述了在襄二十大党代表熊会萍在基层的故事。

01正文如下

湖北省襄阳市:

高质量发展 提速都市圈建设

记者 贺广华 范昊天

襄阳北编组站繁忙地处理来自各地的货物。

杨 东摄

清澈的汉江水,斑驳的古城墙。城墙下的老街上,市民、游客熙熙攘攘。行走在古城襄阳,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场景扑面而来。

襄阳市地处鄂西北、江汉平原腹地,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支持襄阳加快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新的一年,襄阳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建设工业强市;铁水公空齐发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襄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较1—10月回升0.7个百分点。

创新引领,培育产业链

走进位于襄阳谷城经济开发区的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智能机器人不停抓料、送料。经过切割、锻造、热处理、精加工等一系列工序,一件件圆形钢材转变成精密的带臂转向节。

“多年来,我们潜心攻关,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研制商用车带臂转向节,产品出口美国、墨西哥、巴西、德国、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多个国家,年出口创汇约2亿元。”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世金自豪地介绍,2021年,公司生产的中重型商用车转向节国内市场占有率近六成,国际市场占有率超三成。

这些成绩,源自三环锻造与高校院所的合作。曹世金举例说,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塑性近净成形与3D打印智造”技术,与湖北文理学院联合研发转向节锥孔数控精密车镗复合加工工艺及设备,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展精密锻造技术研究……近年来,三环锻造主导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27项,荣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3项。

三环锻造只是襄阳坚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襄阳加快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着力布局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聚焦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传统优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链,集中力量攻关。

在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5万平方米的试验大楼宽敞明亮。2022年7月5日,由武汉理工大学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文理学院、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单位共同组建的湖北隆中实验室在这里正式挂牌。

“实验室将结合襄阳产业特点,以先进车用材料为核心研究领域,由多位院士领衔,重点围绕新材料基础研究、新能源汽车动力技术新材料等四个方向开展原始创新。”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党委副书记胡广华介绍,目前,实验室已收集企业技术需求600余项,与襄阳本地企业签署并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4项。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近年来,襄阳与多所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先后组建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智能汽车(襄阳)产业学院、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等,常态化开展重大产学研对接活动。近三年,全市开展成果转化活动12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50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471亿元。

截至目前,襄阳市已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24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14家。依托这些创新平台,襄阳正着力发展1个4000亿级汽车产业,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纺织服装4个千亿级产业,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医药健康、现代化工4个500亿级产业,全力建设万亿工业强市。

扩大开放,完善交通网

国际大牌化妆品,来自澳大利亚等地的保健品,欧洲的红酒,日韩的汽车核心零部件……走进襄阳综合保税区中心仓,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琳琅满目,摆满了货架。

“我们依托襄阳综保区优惠的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实现中部地区最快当日下单、次日送达,让消费者感受到‘家门口买全球’的便捷。”菜鸟集团襄阳跨境中心仓负责人魏晨雨介绍。

2022年9月22日,襄阳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借着综保区与高新区、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四区叠加”的东风,襄阳着力推动铁路港、水运港、公路港、航空港等建设,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强化国际物流通道辐射能力。

“目前,襄阳综保区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保税加工区和17万平方米的保税仓,口岸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核心功能逐渐完备。”襄阳自贸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签约项目28个,计划投资总额30.5亿元,预计3年累计可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86.33亿元。

襄阳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但长期以来呈现公路运输“一家独大”的局面。近年来,襄阳发力交通补短板工程,统筹推进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1小时左右到武汉、十堰、南阳,2小时可到西安、郑州、长沙,4小时可到南京、上海、北京、重庆……随着浩吉铁路、汉十高铁和郑渝高铁3条国家干线铁路先后开通运营,襄阳迎来“全境高铁时代”;襄汉欧、襄渝欧、襄西欧等9条国际货运班列开通,越来越多“襄阳产”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行销全球。

2022年3月7日,一批重达1800吨的货物在襄阳港小河港区平稳装船出港,沿着汉江、长江顺流而下直达南京,再经运河抵达浙江湖州,结束了襄阳近20年水运件杂货为零的历史。近年来,襄阳加快建设汉江航运中心,积极打造南北向水运通道,全市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583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700万吨。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赵庆介绍,“十四五”时期,襄阳市将谋划实施铁、水、公、空等交通项目200个,完成投资1164亿元,全力建设全国铁路枢纽、全国公路枢纽、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汉江流域航运中心、区域性航空中心,巩固提升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民生为本,做强都市圈

2022年11月17日,襄阳市民龚先生来到襄城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女儿办理居民医保参保业务。“之前她在十堰丹江口市上大学,现在毕业了,医保要转回到襄阳。”龚先生说,带着女儿的身份证,只用了几分钟,就办好了相关业务。

“原来需要在丹江口办理医保暂停后再到襄城区进行参保,现在到襄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直接就可以办理,医保暂停业务直接从‘襄十随神’(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综合受理平台推送至丹江口审核办结,变群众跑为数据跑。”襄城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朱梦迎说。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支持襄阳打造引领汉江流域发展、辐射南襄盆地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2022年以来,襄阳以民生保障为突破口,积极对接十堰、随州、神农架等周边城市,进一步建好用好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推动医疗、教育、养老、人社等公共服务一圈通办、优质资源共享。

2022年初,“襄十随神”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平台正式上线运行。首批跨域通办上线事项中,市级230项、县级126项,涉及医保、社保、就业、交通、公积金、不动产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

携手打造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推动鄂西文化旅游联动发展;建立联合教研和教育教学协同、教师联合培养培训机制;推进四地医联体建设和毗邻县市医疗卫生合作……2022年9月27日,襄阳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在襄阳召开。会上,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四地签署多份合作协议,从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健康等民生领域发力,全面加快都市圈建设。

襄阳都市圈建设不断提速。襄阳市正着力发挥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优势,与武汉、十堰、随州等地合力打造万亿元级汽车产业走廊,在先进制造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文旅康养产业培育等方面深化合作;襄阳还联合河南省南阳市,共同推进连通鄂豫两省的唐白河(唐河)航运开发工程建设,打通南北水运大通道……

“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际行动。我们将积极对接十堰、随州、神农架、南阳等城市,着力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系统谋划、精准施策,通力合作、同向发力,共建共治共享襄阳都市圈。”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王祺扬表示。

记者手记

坚定信心稳增长

范昊天

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塔吊林立……走进襄阳的工厂、车间、项目工地,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时时感受到发展的热潮。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襄阳始终把项目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动力引擎,全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

事实证明,面对困难和挑战,只要坚定发展信心,增强战略定力,统筹做好稳增长、增信心、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就能稳住发展基本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襄阳立足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振市场信心,努力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02党代表在一线

为人民服务无处不在

张武昌绘

每天清晨,城市刚从沉睡中苏醒,我就行车上路了。作为湖北省襄阳市公交集团的一名驾驶员,一天下来,我需要踩刹车1000次以上、开关门600次以上、打转向灯150次以上,频繁进站出站,重复起步停车……

20多年来,穿梭在古城的车水马龙中,我总共出车5400多次,行车64万公里,保持“零违章、零投诉、零事故”纪录。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成为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成为赢家。”这是我坚信的人生信条。

10年前,我与27路公交车结缘。这趟公交途经8所学校、6所医院,乘客以学生、老年人居多。为方便老年乘客上下车,我在站台旁的路面上反复用尺子测量、做标记,发现30厘米是最佳停靠距离,每次进站都瞄准了停。如果到站时有障碍物,就执行“二次进站”,确保乘客不会多走一步路,多担一分风险。

聋哑人群体与驾驶员存在沟通障碍。我就请来手语老师,集中组织27路公交驾驶员学习手语。盲人群体摸不到车门,脚下容易踏空,上车后找座位困难,我组织驾驶员进行蒙眼体验,通过亲身感受盲人群体的难处,摸索制定出针对盲人和残疾人的“两个必须,五个一点”服务规则——遇残疾乘客必扶、有残疾乘客必等,车辆起步慢一点、进站靠边近一点、行车时间均一点、复杂路况稳一点、斑马线上让一点。

夏天,车上准备些防暑药;冬天,把扶手、车门把手缠上一圈绒布,给座位铺上专用保暖垫;在车上放置“共享雨伞”,供乘客免费借用……对我来说,这些就是捎带手的事,乘客们觉得十分贴心,经验在全市公交系统得到推广。

在我心里,10米长的公交车是乘客路上温暖的家。作为一名公交司机,我始终觉得,公交车有终点,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

这些年,城市道路越来越畅通,交通体系越来越完善,襄阳公交线路已达95条,线网长度752公里,主城区实现公交全覆盖,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达1260台,无障碍设施、移动支付设备等也陆续“上车”,乘客的点赞越来越多了。

我们27路公交全体成员也在不断成长进步,先后荣获全国城市公交优秀线路、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成为全国公交行业的一面旗帜。我还光荣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对我们公交车驾驶员来说,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落脚点在提升服务质量,对此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从北京回来后,我把自己的感触和思考提出来,与同事一起讨论。

有同事说,要专注做好每一次车辆检修,让出行更安全。有同事认为,公交线路、站点布局更优化,更精准对接市民出行需求。有同事觉得,服务乘客要细心耐心,注意察言观色,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广大乘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谈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人民服务不仅没有终点,而且无处不在。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公交车,是面向群众的重要窗口,关系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基层党代表,我将立足岗位、拼搏建功,不断用话语、行动、服务,向广大干部群众传递党的声音,为推动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汇聚向上力量。

(作者熊会萍为党的二十大代表、襄阳市公交集团27路党支部书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