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非凡十年)

2022-10-09 08:39

港口雄开万里流(油画)

  张及时

笑迎五洲客(油画)

  孙 博

核心阅读

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与艺术活动,既折射出“合作共赢”的万千气象,又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格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

近年来,对外展览创新策展模式,实现地域突破,文物、美术作品、非遗等日益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世界艺坛异彩纷呈,中国美术积极参与世界对话、彰显中国艺术主张。

金缕玉衣、错金银博山炉、铜车马仪仗俑……2014年10月,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上,来自中国27家博物馆的153组珍贵文物吸引大批外国观众驻足观赏。此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上,来自法国卢浮宫、奥赛、蓬皮杜、凡尔赛、毕加索等五大博物馆的10幅传世油画精品,同样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这两个艺术展,是10年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蓬勃发展的时代见证。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10年来,美术工作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美术走出国门,用画笔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通过丰富多彩的创作与活动,促进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激发创新活力

规模恢弘的中国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古丝绸之路盛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主题美术创作迎来高潮,接力展开新一轮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谱写“一带一路”建设华章。

2015年,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实施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名艺术家,不间断地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写生,历时5年,用画笔形象诠释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透过这些作品,观众不仅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物产、技术交流带来的经济繁荣,还可以领略不同国家的艺术不断融通的文化景观,更可以切身感受“一带一路”倡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配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和国际经贸盛会,“一带一路”国际版画交流项目、“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等陆续举办,极大丰富了“一带一路”美术创作成果。特别是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艺术创作的触角也随之延展。“‘一带一路’与中国铁建——第十八届大路画展”便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展开了互联互通的美好画卷。

一系列美术工程和交流项目,激发了丝绸之路主题创作活力,更打开了美术工作者的创作视野,深化了其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在“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全国美展等主题创作和展览中,《笑迎五洲客》《为了和平》《我们一起面对——援非抗击埃博拉》等作品引人关注,形象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新时代中国联通世界、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跃然纸上。

国家级文化活动的举办,让中外文化交流愈发深入,以艺通心的作用愈加凸显。2016年启动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成为国家级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盛会,作为其中重要部分的展览展会,汇聚中外传统与现代艺术精品,使文明对话在“互鉴共进”中远播。开放之路上,中国还打造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一批大型文化节会;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美术馆联盟相继成立,已发展国内外成员单位500余个。

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与艺术活动,既折射出“合作共赢”的万千气象,又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格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在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中外艺术语言交融共生,为中国当代美术繁荣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共享文化成果

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喜庆红火的灯笼爆竹、生动传神的戏曲人物……2018年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风雅艺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展览上,58件北京画院典藏绘画作品,配合文房器物,共同呈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与美学精神,吸引外国观众细细品读。这也是中国积极与世界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缩影。近年来,对外展览创新策展模式,实现地域突破,文物、美术作品、非遗等日益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在展览与美术作品中得到生动呈现。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文化活动之一,“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为主线,汇聚来自49个国家的400多件珍贵文物,展示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则通过41个国家120名艺术家创作的130件美术作品,展现各国多彩的艺术面貌。张煜创作的中国画《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便是对这一文明之约的艺术注脚。作品以大会主会场为背景,通过各国参会代表和中外记者交谈、采访、直播、品鉴文物等不同场景的组合,以及明丽的色彩烘托,营造出热烈的会场气氛,反映了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的盛况。

春节文化是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年均在130余个国家举办约2000场活动的“欢乐春节”,早已成为我国与世界人民共享欢乐、共叙友好的重要桥梁。特别是系列艺术展的加入,以及2015年起由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系列活动,以视觉艺术与创意设计为主要媒介,增进中外文化的沟通、对话与理解,传达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何家英、张见等人创作的中国画《欢乐春节》,便以三联画的形式,描绘了舞狮、放鞭炮、划旱船、包饺子等传统节俗,全景式展现了同庆中国农历新春的情景,体现出春节所蕴含的“和”文化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

越来越多中国当代美术作品“走出去”,展现国家发展的旺盛活力。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进行国际巡展,让外国观众看到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画、书法、漆艺、园林艺术等在国外产生广泛影响。中外交流促使中国艺术不断进行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中外友谊,让“走出去”的中国故事更加精彩。

彰显艺术主张

世界艺坛异彩纷呈,中国美术积极参与世界对话、彰显中国艺术主张。

在国际舞台,中国美术通过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国家馆等平台展现新风采。近些年,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以新技术、新理念激活中国艺术传统的现代表达,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展开艺术与时代、艺术与大众的互动。比如,今年举办的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上,以数字化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技术引领的作品,展现了东方气韵与前沿科技的巧妙融合,以及中国艺术家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

在北京,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业已成为国际上参展国家最多的美术交流平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历经9届发展,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累计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艺术家参展。从“创新:当代性与地域性”“生态与家园”到“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等,每届双年展的主题都强调凸显现实的针对性与全球的关联性,以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三个维度,传播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像今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便以“生命之光”为主题,向世界传递抗疫精神与奥运精神,为人们带去拼搏的勇气、团结的力量和未来的希望。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赢得世界赞誉。在建筑设计类国际大奖评选中,一批中国建筑师崭露头角。在国际设计大奖中,中国设计产品占比逐年攀升。中国创立的创意设计奖项,如“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红星奖”等,既凸显本土价值,也吸引众多国外优秀设计师相聚在中国。

丰硕成果表明,在“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当代抒写中,艺术成为中国联通世界的纽带,在积极促进人文交流中辉映未来。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9日 08 版)


港口雄开万里流(油画)

  张及时

笑迎五洲客(油画)

  孙 博

核心阅读

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与艺术活动,既折射出“合作共赢”的万千气象,又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格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

近年来,对外展览创新策展模式,实现地域突破,文物、美术作品、非遗等日益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世界艺坛异彩纷呈,中国美术积极参与世界对话、彰显中国艺术主张。

金缕玉衣、错金银博山炉、铜车马仪仗俑……2014年10月,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上,来自中国27家博物馆的153组珍贵文物吸引大批外国观众驻足观赏。此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名馆、名家、名作——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特展”上,来自法国卢浮宫、奥赛、蓬皮杜、凡尔赛、毕加索等五大博物馆的10幅传世油画精品,同样受到了中国观众的喜爱。这两个艺术展,是10年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蓬勃发展的时代见证。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各种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要有欣赏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10年来,美术工作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美术走出国门,用画笔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通过丰富多彩的创作与活动,促进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激发创新活力

规模恢弘的中国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古丝绸之路盛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主题美术创作迎来高潮,接力展开新一轮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谱写“一带一路”建设华章。

2015年,中国国家画院组织实施了“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名艺术家,不间断地深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考察、写生,历时5年,用画笔形象诠释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透过这些作品,观众不仅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物产、技术交流带来的经济繁荣,还可以领略不同国家的艺术不断融通的文化景观,更可以切身感受“一带一路”倡议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配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主场外交和国际经贸盛会,“一带一路”国际版画交流项目、“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等陆续举办,极大丰富了“一带一路”美术创作成果。特别是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艺术创作的触角也随之延展。“‘一带一路’与中国铁建——第十八届大路画展”便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题,展开了互联互通的美好画卷。

一系列美术工程和交流项目,激发了丝绸之路主题创作活力,更打开了美术工作者的创作视野,深化了其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在“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全国美展等主题创作和展览中,《笑迎五洲客》《为了和平》《我们一起面对——援非抗击埃博拉》等作品引人关注,形象诠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新时代中国联通世界、实现共同发展的愿景跃然纸上。

国家级文化活动的举办,让中外文化交流愈发深入,以艺通心的作用愈加凸显。2016年启动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已成为国家级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盛会,作为其中重要部分的展览展会,汇聚中外传统与现代艺术精品,使文明对话在“互鉴共进”中远播。开放之路上,中国还打造了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一批大型文化节会;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美术馆联盟相继成立,已发展国内外成员单位500余个。

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与艺术活动,既折射出“合作共赢”的万千气象,又扩大了中外文化交流格局,增进了各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在助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中外艺术语言交融共生,为中国当代美术繁荣发展注入生机活力。

共享文化成果

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喜庆红火的灯笼爆竹、生动传神的戏曲人物……2018年在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风雅艺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展览上,58件北京画院典藏绘画作品,配合文房器物,共同呈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与美学精神,吸引外国观众细细品读。这也是中国积极与世界人民共享文化成果的缩影。近年来,对外展览创新策展模式,实现地域突破,文物、美术作品、非遗等日益成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金名片”。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格局,在展览与美术作品中得到生动呈现。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文化活动之一,“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为主线,汇聚来自49个国家的400多件珍贵文物,展示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大道融通——亚洲艺术作品展”,则通过41个国家120名艺术家创作的130件美术作品,展现各国多彩的艺术面貌。张煜创作的中国画《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便是对这一文明之约的艺术注脚。作品以大会主会场为背景,通过各国参会代表和中外记者交谈、采访、直播、品鉴文物等不同场景的组合,以及明丽的色彩烘托,营造出热烈的会场气氛,反映了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的盛况。

春节文化是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年均在130余个国家举办约2000场活动的“欢乐春节”,早已成为我国与世界人民共享欢乐、共叙友好的重要桥梁。特别是系列艺术展的加入,以及2015年起由中央美术学院承办的“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系列活动,以视觉艺术与创意设计为主要媒介,增进中外文化的沟通、对话与理解,传达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何家英、张见等人创作的中国画《欢乐春节》,便以三联画的形式,描绘了舞狮、放鞭炮、划旱船、包饺子等传统节俗,全景式展现了同庆中国农历新春的情景,体现出春节所蕴含的“和”文化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

越来越多中国当代美术作品“走出去”,展现国家发展的旺盛活力。全国美展获奖作品进行国际巡展,让外国观众看到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中国画、书法、漆艺、园林艺术等在国外产生广泛影响。中外交流促使中国艺术不断进行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文化,促进中外友谊,让“走出去”的中国故事更加精彩。

彰显艺术主张

世界艺坛异彩纷呈,中国美术积极参与世界对话、彰显中国艺术主张。

在国际舞台,中国美术通过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国家馆等平台展现新风采。近些年,中国国家馆策展人以新技术、新理念激活中国艺术传统的现代表达,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展开艺术与时代、艺术与大众的互动。比如,今年举办的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上,以数字化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技术引领的作品,展现了东方气韵与前沿科技的巧妙融合,以及中国艺术家对现实与未来的思考。

在北京,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业已成为国际上参展国家最多的美术交流平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品牌。历经9届发展,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累计吸引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名艺术家参展。从“创新:当代性与地域性”“生态与家园”到“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等,每届双年展的主题都强调凸显现实的针对性与全球的关联性,以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三个维度,传播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像今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便以“生命之光”为主题,向世界传递抗疫精神与奥运精神,为人们带去拼搏的勇气、团结的力量和未来的希望。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赢得世界赞誉。在建筑设计类国际大奖评选中,一批中国建筑师崭露头角。在国际设计大奖中,中国设计产品占比逐年攀升。中国创立的创意设计奖项,如“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红星奖”等,既凸显本土价值,也吸引众多国外优秀设计师相聚在中国。

丰硕成果表明,在“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当代抒写中,艺术成为中国联通世界的纽带,在积极促进人文交流中辉映未来。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09日 08 版)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