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民网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03-12 11:12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和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五方之民”共天下到隋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文成公主进藏到土尔扈特万里东归……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正因为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才能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常开长盛,民族团结“同心圆”就能越画越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千余户村民全部住进新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在四川省大凉山阿土列尔村,344名村民走下新修的2556级钢梯,翻过了那座压在头上的贫困大山。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是各民族胼手胝足、共同奋斗的一个缩影。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扎扎实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要倍加珍惜、继续保持。”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回顾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成功实践和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佳话,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从先秦时期“五方之民”共天下到隋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文成公主进藏到土尔扈特万里东归……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正因为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才能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民族团结之花才能常开长盛,民族团结“同心圆”就能越画越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千余户村民全部住进新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在四川省大凉山阿土列尔村,344名村民走下新修的2556级钢梯,翻过了那座压在头上的贫困大山。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是各民族胼手胝足、共同奋斗的一个缩影。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旗帜鲜明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点,扎扎实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就一定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