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湖北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9-09-02 14:30 湖北新闻网  

湖北持续推进健康湖北行动

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见习记者胡雯洁、通讯员孙苗)8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进健康湖北行动暨医改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称,我省持续推进健康湖北行动以来,坚持预防为主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医改坚持惠民利民,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我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09年的75岁提高到2018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12.9/10万降为2018年的9.8/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49‰,居民健康素养与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等指标位居中部前列。

下一步,我省将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大药品改革力度,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取消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将全民健身与卫生健康深度融合,把健康校园建设作为健康湖北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努力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

从重医轻防转向医防结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见习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孙苗

8月30日,“健康湖北行动暨医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全省各相关厅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中不约而同指出,健康湖北行动及医改工作将更加体现预防为主、医防结合理念。

把预防摆在全民健康首位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核心理念,就是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强化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省卫健委副主任柳东如介绍,我省将对标国家要求,重点从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健康干预、优化健康服务、防控重大疾病4个方面,抓好抓实健康行动。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做好“健康进万家”活动,推动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平台和传播机制,促进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开展减油减盐减糖“三减”行动,推进合理膳食;注重心理健康,强化心理疾病干预;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和三级预防策略,保障母婴健康;推进医养结合,加强老年人健康服务;加强慢性病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推进早诊早治;优化防治策略,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抓好预防接种,确保疫苗接种安全;实施尘肺攻坚行动,抓好职业病防治。

推动医疗机构主动参与疾病预防

公立医院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医改的重要任务。

省卫健委党组成员、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李向东介绍,公立医院改革已步入“啃硬骨头”阶段,今年起我省将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推进落实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并将这项改革应用于医联体建设中,建立起“总额预付、过程管理、合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制度,倒逼各医疗机构,采取各种方式主动预防、减少居民患病,解决“过度医疗”,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

增加体育“权重”改革教育评价考核方式

2018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湖北省健康校园专项行动”,已实现《生命安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广覆盖,建立校园传染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质监测、健康教育、校园环境整治、应急处置等六项制度,食堂、厕所、洗手水龙头等学校卫生基础条件改善,部署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介绍,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他透露,全省中小学将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革评价考核方式,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健康知识的考核,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体质监测制度,积极推进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促进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2000年,我国首次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监测对象进行统一测试,监测结果作为制定和评估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标和数据。今年是第五次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年,全省17个市州正全面开展。

省体育局副局长骆启义介绍,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同时,我省探索尝试将体质检测与健康体检结合,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发挥好国民体质监测对全民健身指导,促进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目前,我省已启动了体质检测与健康体检“一站式”服务试点,在全省4所医院(武大中南医院和宜昌、黄石、荆门各1家医院)实施体质检测与健康体检同步开展,推动科学健身指导、开具运动处方。

(编辑:裴


湖北持续推进健康湖北行动

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湖北日报讯(记者龙华、见习记者胡雯洁、通讯员孙苗)8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进健康湖北行动暨医改工作”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发布消息称,我省持续推进健康湖北行动以来,坚持预防为主理念,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医改坚持惠民利民,对接新时代人民群众健康新需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我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09年的75岁提高到2018年的76.5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9年的12.9/10万降为2018年的9.8/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6.49‰,居民健康素养与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等指标位居中部前列。

下一步,我省将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大药品改革力度,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取消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将全民健身与卫生健康深度融合,把健康校园建设作为健康湖北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抓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综合整治城乡卫生环境,努力提高全省人民健康水平。

从重医轻防转向医防结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见习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孙苗

8月30日,“健康湖北行动暨医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全省各相关厅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中不约而同指出,健康湖北行动及医改工作将更加体现预防为主、医防结合理念。

把预防摆在全民健康首位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核心理念,就是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效应对当前突出健康问题,强化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省卫健委副主任柳东如介绍,我省将对标国家要求,重点从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健康干预、优化健康服务、防控重大疾病4个方面,抓好抓实健康行动。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将持续做好“健康进万家”活动,推动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建立健康科普专家库,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平台和传播机制,促进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开展减油减盐减糖“三减”行动,推进合理膳食;注重心理健康,强化心理疾病干预;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和三级预防策略,保障母婴健康;推进医养结合,加强老年人健康服务;加强慢性病早期筛查和健康管理,推进早诊早治;优化防治策略,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抓好预防接种,确保疫苗接种安全;实施尘肺攻坚行动,抓好职业病防治。

推动医疗机构主动参与疾病预防

公立医院是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医改的重要任务。

省卫健委党组成员、省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李向东介绍,公立医院改革已步入“啃硬骨头”阶段,今年起我省将深入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推进落实医保基金支付方式改革,并将这项改革应用于医联体建设中,建立起“总额预付、过程管理、合理超支分担、结余留用”制度,倒逼各医疗机构,采取各种方式主动预防、减少居民患病,解决“过度医疗”,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

增加体育“权重”改革教育评价考核方式

2018年以来,我省通过实施“湖北省健康校园专项行动”,已实现《生命安全》《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广覆盖,建立校园传染病报告、食品安全管理、体质监测、健康教育、校园环境整治、应急处置等六项制度,食堂、厕所、洗手水龙头等学校卫生基础条件改善,部署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金元介绍,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健康成长放在首要位置,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他透露,全省中小学将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改革评价考核方式,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健康知识的考核,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体质监测制度,积极推进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促进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2000年,我国首次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制度,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对监测对象进行统一测试,监测结果作为制定和评估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指标和数据。今年是第五次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年,全省17个市州正全面开展。

省体育局副局长骆启义介绍,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同时,我省探索尝试将体质检测与健康体检结合,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发挥好国民体质监测对全民健身指导,促进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目前,我省已启动了体质检测与健康体检“一站式”服务试点,在全省4所医院(武大中南医院和宜昌、黄石、荆门各1家医院)实施体质检测与健康体检同步开展,推动科学健身指导、开具运动处方。

(编辑:裴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