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届冬奥精彩炫酷

2022-02-15 16:15

冰刀划不破的冬奥“战衣”,不用到雪场就可进行模拟滑雪训练的风洞实验室,以及5G、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在科技赋能、技术创新的支撑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更炫更酷;赛场内外,在中华文化加持下,冬奥会受到空前关注,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受到海内外热捧,在“一墩难求”的情况下,人们发挥各自聪明才智,纷纷动手制作出剪纸墩、面塑墩、雪人墩、棉花墩、汤圆墩……这届冬奥会还点燃了国人的冰雪激情,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冷资源”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热引擎”。

  科技赋能让冬奥精彩炫酷

2月7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夺得冠军,成为中国冰雪军团本届冬奥会上的首个“双金”得主。观众在为他夺金欢呼之时,他在心中感谢用“黑科技”为中国速滑健儿打造出完美“战衣”的科研团队。

为了给中国运动员提供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装备,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了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

出征本届北京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战衣”,正是由北京服装学院刘莉教授团队设计研发。设计团队考虑肌肉压缩、服装减阻等功能,使用新型高弹防切割面料,由单向防切割升级为双向,在保持弹性的基础上,防切割性能提高了20%至30%,具备“快、护、暖、美”的高性能,给运动员提供了全方位的防护。

赛场上,运动员驰骋如风,演绎着速度与激情,这背后也离不开科技支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研发的一款基于涵道风扇的辅助推进装置,将航空航天推进技术应用到了冰雪运动中。涵道风扇的基本原理和电动飞机、模型飞机等使用的推进原理一致,利用电驱动带动风扇高速旋转,产生向前的推力,运动员训练时背上涵道风扇,可以实现更高的滑行速度。

体育风洞的出现,也为运动健儿们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插上了梦想的翅膀。2020年12月初,河北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其中两个体育风洞的建成,让运动员能更好“御风而行”。利用体育风洞,不仅能够使有效训练时间延长,而且还不受天气状况、季节影响。运动员起跳高度每升高1厘米,飞行距离就会远1到1.5米。

目前,在“科技冬奥”专项支持下,我国已经建成了多个体育风洞集群。

2月5日,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赛。在率先进行的女子3000米比赛中,荷兰选手伊雷妮·斯豪滕以3分56秒93的成绩夺得速滑首金,并打破20年之久的冬奥会纪录。“冰丝带”近1.2万平方米的冰面平滑如镜,制冰过程的碳排放趋近于零,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不仅提升了效能,而且制冷更加均匀,有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被誉为“最快的冰”。

这届冬奥会“黑科技”无处不在。北京冬奥会中所有场馆实现5G信号全覆盖。有了5G,不仅信息传输快,观众能够360度自由选择观赛角度,甚至还可以在赛事进行中让画面停止,或者慢速回放,进一步欣赏动作的过程。这些技术不仅满足观赛需求、让冰雪项目更炫酷,随时生成的360度信号画面,还可以帮助裁判快速准确地做出判罚;也可以让教练和运动员多角度回顾训练和比赛场上的技术和动作细节,科学地提升成绩。

北京冬奥之路,就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有了科技赋能,奥林匹克运动在变得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同时,也变得更炫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帮助运动员们一次次书写人类体育竞技新纪录。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最后一棒火炬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左)和赵嘉文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 李尕摄/本刊

  文化加持让冬奥出圈破防

这届冬奥会开赛以来,除了比赛本身,赛场内外最吸引眼球的恐怕非“冰墩墩”莫属。

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冬奥吉祥物成了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不论是在特许商店还是网购平台,“冰墩墩”都“一墩难求”。寒风中,王府井大街排起了长队,一排就是数小时;在冬奥闭环里,冬奥特许商店门前也排起了长龙,全球各地人士竞相购买。

不少运动员、记者和冬奥会官员的心都被“冰墩墩”俘获,纷纷自愿“带货”。日本记者辻冈义堂出镜时,特意露出自己的“冰墩墩”T恤,证件带上挂满了“冰墩墩”徽章,他甚至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义墩墩”。

人民大会堂里为双胞胎小孩争取“一人一墩”的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最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位摩纳哥亲王得到一个面塑“冰墩墩”后想再要一个,于是亲自上手为孩子制作。

因为“一墩难求”,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发挥各自聪明才智,亲自动手制作出了剪纸墩、面塑墩、雪人墩、棉花墩、汤圆墩……

“冰墩墩”为何如此之火?

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正式发布。“冰墩墩”形象来源于熊猫,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冰墩墩”第一次亮相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曾给予高度评价:“冰墩墩集中华文化精华和特色于一身,定会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亲善大使。”

专家认为,“冰墩墩”成为“顶流”,不仅因为它憨态可掬的形象萌化了广大受众,还因为“冰墩墩”代表着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其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冰墩墩”不仅是中国文化符号和冰雪运动完美融合,也是超越国家和民族,分享快乐、共享盛世的载体。

除了“冰墩墩”,首钢滑雪大跳台也在海外“出圈”。

“背后那些‘疯狂的’烟囱很酷。”美国自由式滑雪男子选手亚历山大·霍尔表示。作为运动员腾空时的独特背景,首钢工业园区已停用的烟囱和冷却塔在赛事转播的画面中十分醒目。有外媒在报道中称,一家关闭的钢铁厂把冬奥会运动员送上天空。不吐烟圈的工业烟囱,是全世界所有的大跳台场地中都难以找到的背景,体现着北京冬奥组委践行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奥理念,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

2008年,借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首钢老工业园区迎来搬迁和改造。如今,曾用于储存炼铁原料的筒仓,变成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精煤车间变为中国国家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冷却塔旁建起自由式滑雪大跳台。

“看到这个梦幻般、标志性的新场馆,看到出色的运营状况,真的超出我的想象。”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首钢滑雪大跳台观赛后说,他曾表示这里是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冬奥会焕活了北京的存量文化。一个大跳台,因中国的工业文化、生态文化、都市文化与奥运文化激情邂逅,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在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拉开冬奥会开幕式帷幕;在“雪长城”上飞檐走壁——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选手体验“中国风”赛道;冬奥会徽的“冬”字更以书法的形式展现……中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化璀璨生辉。国家速滑馆好似一条冰丝带;“S”型赛道依山而建,恰似一个雪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好似一个飘带……这些建筑都承载着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见证。

  2022年2月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北京 2022 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冠军 黄宗治摄/本刊

  冬奥会点燃国人冰雪激情

冬奥会点燃了国人火热的冰雪激情,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不少雪场出现了一票难求。一些滑雪场雪板租赁处客流繁忙,部分时段甚至“一板难求”“教练难求”。

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冰雪经济也在持续升温。作为冬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省聚焦“去哪滑”“谁来滑”“谁来教”三大关键问题,努力创新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冰雪运动、冰雪人才、冰雪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

经过多年持续推动,从塞外坝上到冀南平原,从太行山区到渤海之滨,冰雪运动在燕赵大地蓬勃发展。目前,河北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超3000万人。不仅冰雪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多地明确提出了滑雪场建设规划,就连浙江、四川等南方省份滑雪场馆建设运营也风生水起,冰天雪地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热引擎”。

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调查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据中国人民大学体育产业研究院等单位统计,河北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达3048万人,参与率超过40%。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冰雪旅游实现了从0到1、从北到南、从小到大、从冬季到四季、从规模到品质、从小众竞技运动到大众时尚生活方式、从冷资源到热经济的升级。

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一个万亿级产业风口正在形成。

冰刀划不破的冬奥“战衣”,不用到雪场就可进行模拟滑雪训练的风洞实验室,以及5G、云计算、大数据、卫星导航、人工智能等,在科技赋能、技术创新的支撑下,北京2022年冬奥会更炫更酷;赛场内外,在中华文化加持下,冬奥会受到空前关注,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受到海内外热捧,在“一墩难求”的情况下,人们发挥各自聪明才智,纷纷动手制作出剪纸墩、面塑墩、雪人墩、棉花墩、汤圆墩……这届冬奥会还点燃了国人的冰雪激情,三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冷资源”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热引擎”。

  科技赋能让冬奥精彩炫酷

2月7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夺得冠军,成为中国冰雪军团本届冬奥会上的首个“双金”得主。观众在为他夺金欢呼之时,他在心中感谢用“黑科技”为中国速滑健儿打造出完美“战衣”的科研团队。

为了给中国运动员提供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装备,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建了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

出征本届北京冬奥会的中国短道速滑队运动员“战衣”,正是由北京服装学院刘莉教授团队设计研发。设计团队考虑肌肉压缩、服装减阻等功能,使用新型高弹防切割面料,由单向防切割升级为双向,在保持弹性的基础上,防切割性能提高了20%至30%,具备“快、护、暖、美”的高性能,给运动员提供了全方位的防护。

赛场上,运动员驰骋如风,演绎着速度与激情,这背后也离不开科技支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适航工程系研发的一款基于涵道风扇的辅助推进装置,将航空航天推进技术应用到了冰雪运动中。涵道风扇的基本原理和电动飞机、模型飞机等使用的推进原理一致,利用电驱动带动风扇高速旋转,产生向前的推力,运动员训练时背上涵道风扇,可以实现更高的滑行速度。

体育风洞的出现,也为运动健儿们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插上了梦想的翅膀。2020年12月初,河北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正式投入使用,其中两个体育风洞的建成,让运动员能更好“御风而行”。利用体育风洞,不仅能够使有效训练时间延长,而且还不受天气状况、季节影响。运动员起跳高度每升高1厘米,飞行距离就会远1到1.5米。

目前,在“科技冬奥”专项支持下,我国已经建成了多个体育风洞集群。

2月5日,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开赛。在率先进行的女子3000米比赛中,荷兰选手伊雷妮·斯豪滕以3分56秒93的成绩夺得速滑首金,并打破20年之久的冬奥会纪录。“冰丝带”近1.2万平方米的冰面平滑如镜,制冰过程的碳排放趋近于零,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不仅提升了效能,而且制冷更加均匀,有助于运动员创造好成绩,被誉为“最快的冰”。

这届冬奥会“黑科技”无处不在。北京冬奥会中所有场馆实现5G信号全覆盖。有了5G,不仅信息传输快,观众能够360度自由选择观赛角度,甚至还可以在赛事进行中让画面停止,或者慢速回放,进一步欣赏动作的过程。这些技术不仅满足观赛需求、让冰雪项目更炫酷,随时生成的360度信号画面,还可以帮助裁判快速准确地做出判罚;也可以让教练和运动员多角度回顾训练和比赛场上的技术和动作细节,科学地提升成绩。

北京冬奥之路,就是一条科技创新之路。有了科技赋能,奥林匹克运动在变得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同时,也变得更炫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帮助运动员们一次次书写人类体育竞技新纪录。

  2022年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最后一棒火炬手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左)和赵嘉文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 李尕摄/本刊

  文化加持让冬奥出圈破防

这届冬奥会开赛以来,除了比赛本身,赛场内外最吸引眼球的恐怕非“冰墩墩”莫属。

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冬奥吉祥物成了家喻户晓的超级明星,不论是在特许商店还是网购平台,“冰墩墩”都“一墩难求”。寒风中,王府井大街排起了长队,一排就是数小时;在冬奥闭环里,冬奥特许商店门前也排起了长龙,全球各地人士竞相购买。

不少运动员、记者和冬奥会官员的心都被“冰墩墩”俘获,纷纷自愿“带货”。日本记者辻冈义堂出镜时,特意露出自己的“冰墩墩”T恤,证件带上挂满了“冰墩墩”徽章,他甚至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义墩墩”。

人民大会堂里为双胞胎小孩争取“一人一墩”的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最是让人印象深刻。这位摩纳哥亲王得到一个面塑“冰墩墩”后想再要一个,于是亲自上手为孩子制作。

因为“一墩难求”,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发挥各自聪明才智,亲自动手制作出了剪纸墩、面塑墩、雪人墩、棉花墩、汤圆墩……

“冰墩墩”为何如此之火?

2019年9月17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正式发布。“冰墩墩”形象来源于熊猫,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冰墩墩”第一次亮相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曾给予高度评价:“冰墩墩集中华文化精华和特色于一身,定会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亲善大使。”

专家认为,“冰墩墩”成为“顶流”,不仅因为它憨态可掬的形象萌化了广大受众,还因为“冰墩墩”代表着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其火爆的背后是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体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冰墩墩”不仅是中国文化符号和冰雪运动完美融合,也是超越国家和民族,分享快乐、共享盛世的载体。

除了“冰墩墩”,首钢滑雪大跳台也在海外“出圈”。

“背后那些‘疯狂的’烟囱很酷。”美国自由式滑雪男子选手亚历山大·霍尔表示。作为运动员腾空时的独特背景,首钢工业园区已停用的烟囱和冷却塔在赛事转播的画面中十分醒目。有外媒在报道中称,一家关闭的钢铁厂把冬奥会运动员送上天空。不吐烟圈的工业烟囱,是全世界所有的大跳台场地中都难以找到的背景,体现着北京冬奥组委践行可持续发展和节俭办奥理念,闪耀着中国智慧的光芒。

2008年,借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契机,首钢老工业园区迎来搬迁和改造。如今,曾用于储存炼铁原料的筒仓,变成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精煤车间变为中国国家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冷却塔旁建起自由式滑雪大跳台。

“看到这个梦幻般、标志性的新场馆,看到出色的运营状况,真的超出我的想象。”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首钢滑雪大跳台观赛后说,他曾表示这里是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范例。

冬奥会焕活了北京的存量文化。一个大跳台,因中国的工业文化、生态文化、都市文化与奥运文化激情邂逅,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在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中拉开冬奥会开幕式帷幕;在“雪长城”上飞檐走壁——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选手体验“中国风”赛道;冬奥会徽的“冬”字更以书法的形式展现……中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文化璀璨生辉。国家速滑馆好似一条冰丝带;“S”型赛道依山而建,恰似一个雪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好似一个飘带……这些建筑都承载着中国元素,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见证。

  2022年2月8日,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的北京 2022 年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得冠军 黄宗治摄/本刊

  冬奥会点燃国人冰雪激情

冬奥会点燃了国人火热的冰雪激情,大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内不少雪场出现了一票难求。一些滑雪场雪板租赁处客流繁忙,部分时段甚至“一板难求”“教练难求”。

随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冰雪经济也在持续升温。作为冬奥会举办地之一,河北省聚焦“去哪滑”“谁来滑”“谁来教”三大关键问题,努力创新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冰雪运动、冰雪人才、冰雪产业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

经过多年持续推动,从塞外坝上到冀南平原,从太行山区到渤海之滨,冰雪运动在燕赵大地蓬勃发展。目前,河北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超3000万人。不仅冰雪资源丰富的东北三省多地明确提出了滑雪场建设规划,就连浙江、四川等南方省份滑雪场馆建设运营也风生水起,冰天雪地正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热引擎”。

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统计局开展的调查显示,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到24.56%。据中国人民大学体育产业研究院等单位统计,河北省参与冰雪运动群众达3048万人,参与率超过40%。

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冰雪旅游实现了从0到1、从北到南、从小到大、从冬季到四季、从规模到品质、从小众竞技运动到大众时尚生活方式、从冷资源到热经济的升级。

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2021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一个万亿级产业风口正在形成。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