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涉及上市公司21家,占比达四分之一——北交所首次大规模解禁影响有限

2022-02-15 09:29

2月份,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迎来首次大规模解禁,相关股东是否会减持,从而给股价带来影响,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本次大规模解禁是2020年7月27日精选层首批32家挂牌公司股东锁定期在原12个月上额外延长6个月所致,大市值公司的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份集中解禁是造成此次解禁市值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2月份北交所涉及解禁的上市公司有21家,占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森萱医药、贝特瑞和长虹能源在内的多家公司的原始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在解禁市值中的占比超过60%。同时,从涉及解禁的公司整体看,大多数公司当前市值较上市时获得不菲涨幅,4家公司的区间涨幅更是超过100%,所以二级市场上部分投资者担心老股东可能会在股票解禁后逢高减持。

资深新三板投资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投资者有这种顾虑是正常的,解禁期到来或对相关公司和市场短期内带来一定压力,但也无需过度担心,这种压力更多或来自于心理上,真正的市场压力可能并不大。

“股价下跌并非仅受股票解禁影响,股东是否减持会考量当前的市场环境。”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从市场环境看,近期市场进入震荡调整,整体人气相对低迷,此时减持未必会取得最大收益。同时,此次解禁公司大多是前期精选层首批挂牌公司,其盈利能力较强、业绩兑现情况较好,从长期来看,这些公司的景气度向好趋势不改,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也并非最佳时机。

业内人士表示,限售股份解禁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一定会减持。股东解禁后是否卖出,还要看其投资决策。北交所未来半年的限售股解禁以大股东为主,战略投资者的解禁股数量有限,比例不大。其中大股东多是长期持股,总体来看,基于看好北交所公司发展前景,大股东解禁股短期内不会直接转变为市场抛压。

“本次规模化解禁对象大多数为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核心老股东,即使会减持,比例相对较小,这从近期发布的减持计划公告也能看出来,解禁比例虽大但减持比例较小,这也可能与北交所企业普遍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紧密相关,核心股东在企业快速发展期的减持意愿不大。”周运南说。

从减持流程来看,根据北交所规则,限售股解禁的,公司股东需事前办理解限手续并在解禁日前3个交易日披露解禁公告,如果不履行完手续,解禁股份不能上市交易。同时,股东如果要卖出还需“预披露”。根据规则,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集中竞价减持需至少提前15个交易日预披露。拟在3个月内减持超1%的,还需提前30个交易日预披露。减持预披露的制度设计可以给中小投资者足够的时间“抢跑”,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北交所规定,北交所持股10%以上的股东及控股股东的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远远短于创业板和科创板36个月的锁定期限。

对此,周运南表示,北交所将限售期定为12个月是合理的,原因有三:一是北交所上市公司均来自新三板的创新层企业,且要求在申请北交所前至少挂牌满12个月,在挂牌期间很多公司已经有一定的二级市场交易了,核心股东减持动力提前得到了释放;二是很多北交所上市公司的10%以上持仓股东可能并不是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前的原始股东,其股票来源于新三板时期的定增、二级交易或线下协议转让,参照A股12个月的小非限售期,北交所定为12个月也是可理解的;三是上市公司在公开发行进入北交所时,并没要求发行的股票要达到公司总股本的25%以上,只要求不低于100万股,所以有些公司流通比例和流通量都不大,只限售12个月可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A股公司长期的历史经验表明,可将股份解禁作为一个观察产业资本的指标来识别公司价值,特别是关注那些有追加承诺延长限售期的公司。从长期而言,建议投资者关注北交所公司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及“专精特新”属性,寻找能持续成长的公司,以获取长期投资回报。(记者 马春阳)


2月份,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迎来首次大规模解禁,相关股东是否会减持,从而给股价带来影响,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本次大规模解禁是2020年7月27日精选层首批32家挂牌公司股东锁定期在原12个月上额外延长6个月所致,大市值公司的首发原始股东限售股份集中解禁是造成此次解禁市值规模较大的主要原因。

具体来看,2月份北交所涉及解禁的上市公司有21家,占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森萱医药、贝特瑞和长虹能源在内的多家公司的原始股东限售股份解禁,在解禁市值中的占比超过60%。同时,从涉及解禁的公司整体看,大多数公司当前市值较上市时获得不菲涨幅,4家公司的区间涨幅更是超过100%,所以二级市场上部分投资者担心老股东可能会在股票解禁后逢高减持。

资深新三板投资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投资者有这种顾虑是正常的,解禁期到来或对相关公司和市场短期内带来一定压力,但也无需过度担心,这种压力更多或来自于心理上,真正的市场压力可能并不大。

“股价下跌并非仅受股票解禁影响,股东是否减持会考量当前的市场环境。”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认为,从市场环境看,近期市场进入震荡调整,整体人气相对低迷,此时减持未必会取得最大收益。同时,此次解禁公司大多是前期精选层首批挂牌公司,其盈利能力较强、业绩兑现情况较好,从长期来看,这些公司的景气度向好趋势不改,在这个时候选择减持也并非最佳时机。

业内人士表示,限售股份解禁并不意味着投资者一定会减持。股东解禁后是否卖出,还要看其投资决策。北交所未来半年的限售股解禁以大股东为主,战略投资者的解禁股数量有限,比例不大。其中大股东多是长期持股,总体来看,基于看好北交所公司发展前景,大股东解禁股短期内不会直接转变为市场抛压。

“本次规模化解禁对象大多数为公司大股东、董监高等核心老股东,即使会减持,比例相对较小,这从近期发布的减持计划公告也能看出来,解禁比例虽大但减持比例较小,这也可能与北交所企业普遍作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高成长性紧密相关,核心股东在企业快速发展期的减持意愿不大。”周运南说。

从减持流程来看,根据北交所规则,限售股解禁的,公司股东需事前办理解限手续并在解禁日前3个交易日披露解禁公告,如果不履行完手续,解禁股份不能上市交易。同时,股东如果要卖出还需“预披露”。根据规则,5%以上股东及董监高集中竞价减持需至少提前15个交易日预披露。拟在3个月内减持超1%的,还需提前30个交易日预披露。减持预披露的制度设计可以给中小投资者足够的时间“抢跑”,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北交所规定,北交所持股10%以上的股东及控股股东的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远远短于创业板和科创板36个月的锁定期限。

对此,周运南表示,北交所将限售期定为12个月是合理的,原因有三:一是北交所上市公司均来自新三板的创新层企业,且要求在申请北交所前至少挂牌满12个月,在挂牌期间很多公司已经有一定的二级市场交易了,核心股东减持动力提前得到了释放;二是很多北交所上市公司的10%以上持仓股东可能并不是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前的原始股东,其股票来源于新三板时期的定增、二级交易或线下协议转让,参照A股12个月的小非限售期,北交所定为12个月也是可理解的;三是上市公司在公开发行进入北交所时,并没要求发行的股票要达到公司总股本的25%以上,只要求不低于100万股,所以有些公司流通比例和流通量都不大,只限售12个月可提高公司股票的流动性。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A股公司长期的历史经验表明,可将股份解禁作为一个观察产业资本的指标来识别公司价值,特别是关注那些有追加承诺延长限售期的公司。从长期而言,建议投资者关注北交所公司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及“专精特新”属性,寻找能持续成长的公司,以获取长期投资回报。(记者 马春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