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冬奥会多项筹办成果已转化为现实遗产

2022-01-20 10:38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发布,包括体育、经济等7个单册

冬奥会多项筹办成果已转化为现实遗产

1月19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社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个单册遗产报告。

北京冬奥会将遗产工作融入筹办全过程

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高度重视遗产工作,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指导下,北京冬奥组委与国家部门、主办城市、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密切协作,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将遗产工作融入筹办全过程,制定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努力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35个领域创造冬奥遗产。

截至目前,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遗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多方面筹办成果已经转化为现实的遗产,使广大人民群众提前受益,极大地带动了城市和地区发展,开创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主办城市和区域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报告集呈现7个方面产生的遗产成果

为向全社会宣传展示北京冬奥会筹办遗产成果,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北京体育大学编制完成了遗产报告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了北京冬奥会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筹办工作所形成的重要遗产成果。

遗产报告集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7个单册报告,全面阐释了遗产战略计划实施情况,呈现了北京冬奥会在促进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冰雪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社会文明进步、奥林匹克和冰雪文化普及推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办城市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等7个方面产生的遗产成果。

本次发布的遗产报告集是北京冬奥会赛前遗产报告。伴随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就绪,将有更多筹办成果持续转化为冬奥遗产。所有这些冬奥遗产将持久造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收益。

北京冬奥会期间,还将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集中展示筹办工作中最具代表性、创新性和传承示范效应的亮点遗产成果和生动实践。后续,北京冬奥组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冬奥遗产传承利用工作,陆续发布赛后遗产报告,评估和宣传北京冬奥会的持久影响力和长期收益。

体育遗产报告

31支国家集训队覆盖北京冬奥会全部小项

本次发布的报告主要介绍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在大众、青少年、残疾人冰雪运动,以及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赛事、场地设施、人才队伍等七个方面所形成的重要体育遗产成果。

“全国大众冰雪季”从2014年起已经连续举办7届,从第一届时的10个省市区参与已发展到覆盖31个省区市和超过全国一半的地级市,参与人员规模从2014年的1000万人次左右上升到第七届时的近亿人次。

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截至2020年10月,全国范围内已认定并命名83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截至2020年,全国冰雪特色校已经达到2062所。

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跨越式提升。国家队实现全项目建队,截至2018年底,组建31支国家集训队,覆盖北京冬奥会全部109个小项,运动员和教练团队共有近4000人。国内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显著提升,国家队奖牌总数由2015年的42枚增至2019年的69枚,其中雪上项目的奖牌总数由2015年的16枚攀升至31枚。

2015-2020年间,我国残疾人群众性冰雪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项目种类逐渐增加,形成了以“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为龙头的品牌活动。

截至2020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59项国际冬季赛事,获得38枚金牌,特别是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队获得金牌,实现冬季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经济遗产报告

到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

经济遗产报告重点介绍从2015年申办成功至今在冰雪产业、科技冬奥、市场开发三个方面形成的遗产成果。

报告显示,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场地设施快速增长,到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冰雪赛事蓬勃发展,2018-2019赛季全国冰雪赛事达75项。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20-2021雪季冰雪旅游人数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

遗产报告集介绍,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工作从2017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筹集必要的资金、物资、技术和服务保障。已签约45家赞助企业,包括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1家、官方独家供应商10家、官方供应商13家。

2018年7月特许经营计划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底,先后开发了16个类别的5000余款特许产品;在北京、河北、西藏、新疆等19个省区市开设190余家特许商品零售店,在280余对高铁列车上设置覆盖31个省区市的特许商品销售渠道。

社会遗产报告

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达115万

社会遗产报告重点介绍北京冬奥会筹办六年多来,在奥林匹克教育、冰雪进校园、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和包容性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社会遗产成果。报告提到,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为中国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全面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了全社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评选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835所。全国共认定“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62所。“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及冰雪进校园系列活动”“张家口市万名中小学生冰雪体验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冰雪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和热爱冰雪运动。

北京冬奥会推动了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3.6万,其中助残志愿者达13万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全社会报名积极踊跃,报名人数达115万。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全社会扶残助残的巩固发展。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市666家“温馨家园”充分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阵地作用,累计服务残疾人391.4万人次;张家口市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工程,完善和提升无障碍服务保障。

文化遗产报告

去年底全国已建设冬奥文化广场43个

文化遗产报告重点介绍北京冬奥会筹办六年多来,在冬奥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文化遗产成果。

至2021年底,全国建设冬奥文化广场43个,遍布十九个省区市。“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分别在三赛区设立,以“奥林匹克”品牌为纽带,为城市增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带动地区整体体育文化旅游业发展。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火炬、吉祥物、体育图标、奖牌、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等一系列冬奥形象标识,突出冰雪主题、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时代文化精神。

冬奥特许商品成为传播冬奥文化的载体,16类5000余种冬奥特许商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不仅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参与、支持冬奥的热情,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报告还提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新闻宣传有效传播了中国声音。官网矩阵融合21家资讯类和境内外社交媒体,全面、及时、准确地宣传冬奥筹办进展,推动冬奥网络宣传持续升温;“北京冬奥宣讲团”截至2021年12月开展370场系列宣讲活动,线上受众超过1亿人次;“全球之声”海外电台在17个国家19座城市通过10种语言发布冬奥筹办进展,传播冬奥声音。

环境遗产报告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高

本次发布的环境遗产报告主要介绍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在生态环境、低碳奥运、可持续性管理三个方面所形成的重要遗产成果。

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京津冀及周边省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施治气、治沙、治水攻坚战,采取一系列精细化防控措施,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显著改善,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由78微克/立方米和3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

赛区及周边风沙问题获得有效治理,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1.6%和37%增长至44.4%和50%。京津冀地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高,北京市污水处理率由87.9%提高到95%,张家口市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占比由70%提高到100%。积极实施山地赛区保护和生态修复,形成了生态赛区、森林场馆的良好形态。

同时,全面推进低碳管理,进行低碳场馆创新示范,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推动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应用,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广泛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全部场馆常规电力需求100%由绿色能源供给;采取行动推动碳中和,实施林业碳汇捐赠和涉奥企业碳汇捐赠示范,推广碳普惠制,搭建面向公众的自愿减排交易平台。

城市发展遗产报告

双奥推动北京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城市发展遗产报告重点介绍从2015年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延庆、张家口、首钢园区在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形成的城市发展遗产成果。

北京是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报告称,双奥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发展。2016-2020年全市冰雪运动参与人次累计达2480万,202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50.18%,超过1000万人。同时,双奥推动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北京奥运会推动首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38.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542.4亿美元。双奥还促进奥运元素融入城市发展。大批体育场馆遗产,在赛后得到了可持续利用,产生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延庆区作为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之一,借助北京冬奥会筹办的重要契机,紧紧围绕“最美冬奥城”这一定位,通过推动“世园”“冬奥”“长城”三张金名片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2020年旅游收入累计达到323亿元,同比增长30.3%。

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张家口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冰雪经济和绿色产业拉动就业、助力脱贫,12个贫困县区、1970个贫困村、9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张家口的冰雪运动也全面普及,截至2020年底,张家口冰场雪场达29个。

报告还介绍了“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园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等一批冬奥相关设施的建成使用,成为首钢园区最亮眼的冬奥遗产。

区域发展遗产报告

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区域发展遗产报告主要介绍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脱贫攻坚六个方面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所形成的重要遗产成果。

报告显示,京张交通基础设施相连相通。加速建成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其中京张高铁的开通使北京到延庆仅需26分钟,到张家口仅需50分钟。京礼高速的开通使延庆赛区至张家口赛区的转场时间由原先的两个半小时缩短到了50分钟,也使自北京六环至张家口赛区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一半时间。

同时,以治气、治沙、治水为重点,区域环保一体化加速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产业发展方面,以冬奥筹办为契机,京张两地立足功能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大力推动冬奥+产业高速发展。目前冰雪装备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绿色可再生能源示范应用取得突破,氢能产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特色明显,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此外,京张两地紧抓冬奥机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大力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获得积极成效,为赛后持续带动区域一体化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张家口奥林匹克颁奖广场先后获得奥林匹克命名正式批复。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发布,包括体育、经济等7个单册

冬奥会多项筹办成果已转化为现实遗产

1月19日,北京冬奥组委面向全社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等7个单册遗产报告。

北京冬奥会将遗产工作融入筹办全过程

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高度重视遗产工作,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指导下,北京冬奥组委与国家部门、主办城市、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密切协作,全面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将遗产工作融入筹办全过程,制定实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努力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35个领域创造冬奥遗产。

截至目前,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遗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多方面筹办成果已经转化为现实的遗产,使广大人民群众提前受益,极大地带动了城市和地区发展,开创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主办城市和区域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报告集呈现7个方面产生的遗产成果

为向全社会宣传展示北京冬奥会筹办遗产成果,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北京体育大学编制完成了遗产报告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了北京冬奥会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筹办工作所形成的重要遗产成果。

遗产报告集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7个单册报告,全面阐释了遗产战略计划实施情况,呈现了北京冬奥会在促进冰雪运动普及发展、冰雪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社会文明进步、奥林匹克和冰雪文化普及推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办城市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等7个方面产生的遗产成果。

本次发布的遗产报告集是北京冬奥会赛前遗产报告。伴随冬奥会各项筹备工作全面就绪,将有更多筹办成果持续转化为冬奥遗产。所有这些冬奥遗产将持久造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带来长期收益。

北京冬奥会期间,还将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集中展示筹办工作中最具代表性、创新性和传承示范效应的亮点遗产成果和生动实践。后续,北京冬奥组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冬奥遗产传承利用工作,陆续发布赛后遗产报告,评估和宣传北京冬奥会的持久影响力和长期收益。

体育遗产报告

31支国家集训队覆盖北京冬奥会全部小项

本次发布的报告主要介绍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在大众、青少年、残疾人冰雪运动,以及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赛事、场地设施、人才队伍等七个方面所形成的重要体育遗产成果。

“全国大众冰雪季”从2014年起已经连续举办7届,从第一届时的10个省市区参与已发展到覆盖31个省区市和超过全国一半的地级市,参与人员规模从2014年的1000万人次左右上升到第七届时的近亿人次。

北京冬奥会筹办以来,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截至2020年10月,全国范围内已认定并命名835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大力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截至2020年,全国冰雪特色校已经达到2062所。

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跨越式提升。国家队实现全项目建队,截至2018年底,组建31支国家集训队,覆盖北京冬奥会全部109个小项,运动员和教练团队共有近4000人。国内冰雪运动竞技水平显著提升,国家队奖牌总数由2015年的42枚增至2019年的69枚,其中雪上项目的奖牌总数由2015年的16枚攀升至31枚。

2015-2020年间,我国残疾人群众性冰雪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项目种类逐渐增加,形成了以“中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为龙头的品牌活动。

截至2020年,我国残疾人运动员参加了59项国际冬季赛事,获得38枚金牌,特别是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队获得金牌,实现冬季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经济遗产报告

到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

经济遗产报告重点介绍从2015年申办成功至今在冰雪产业、科技冬奥、市场开发三个方面形成的遗产成果。

报告显示,北京冬奥会为中国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场地设施快速增长,到2021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已有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冰雪赛事蓬勃发展,2018-2019赛季全国冰雪赛事达75项。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20-2021雪季冰雪旅游人数2.3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3900亿元;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

遗产报告集介绍,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工作从2017年2月正式启动以来,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参与,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筹集必要的资金、物资、技术和服务保障。已签约45家赞助企业,包括官方合作伙伴11家、官方赞助商11家、官方独家供应商10家、官方供应商13家。

2018年7月特许经营计划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底,先后开发了16个类别的5000余款特许产品;在北京、河北、西藏、新疆等19个省区市开设190余家特许商品零售店,在280余对高铁列车上设置覆盖31个省区市的特许商品销售渠道。

社会遗产报告

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报名人数达115万

社会遗产报告重点介绍北京冬奥会筹办六年多来,在奥林匹克教育、冰雪进校园、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和包容性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社会遗产成果。报告提到,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为中国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全面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了全社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评选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835所。全国共认定“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62所。“世界雪日暨国际儿童滑雪节”“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及冰雪进校园系列活动”“张家口市万名中小学生冰雪体验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冰雪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和热爱冰雪运动。

北京冬奥会推动了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底,“志愿北京”信息平台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3.6万,其中助残志愿者达13万人。2022年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过程中,全社会报名积极踊跃,报名人数达115万。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全社会扶残助残的巩固发展。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市666家“温馨家园”充分发挥残疾人综合服务阵地作用,累计服务残疾人391.4万人次;张家口市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服务工程,完善和提升无障碍服务保障。

文化遗产报告

去年底全国已建设冬奥文化广场43个

文化遗产报告重点介绍北京冬奥会筹办六年多来,在冬奥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文化遗产成果。

至2021年底,全国建设冬奥文化广场43个,遍布十九个省区市。“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分别在三赛区设立,以“奥林匹克”品牌为纽带,为城市增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带动地区整体体育文化旅游业发展。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火炬、吉祥物、体育图标、奖牌、色彩系统和核心图形等一系列冬奥形象标识,突出冰雪主题、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发展的时代文化精神。

冬奥特许商品成为传播冬奥文化的载体,16类5000余种冬奥特许商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不仅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参与、支持冬奥的热情,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报告还提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新闻宣传有效传播了中国声音。官网矩阵融合21家资讯类和境内外社交媒体,全面、及时、准确地宣传冬奥筹办进展,推动冬奥网络宣传持续升温;“北京冬奥宣讲团”截至2021年12月开展370场系列宣讲活动,线上受众超过1亿人次;“全球之声”海外电台在17个国家19座城市通过10种语言发布冬奥筹办进展,传播冬奥声音。

环境遗产报告

京津冀地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高

本次发布的环境遗产报告主要介绍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在生态环境、低碳奥运、可持续性管理三个方面所形成的重要遗产成果。

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京津冀及周边省份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施治气、治沙、治水攻坚战,采取一系列精细化防控措施,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显著改善,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由78微克/立方米和3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微克/立方米和23微克/立方米。

赛区及周边风沙问题获得有效治理,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1.6%和37%增长至44.4%和50%。京津冀地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提高,北京市污水处理率由87.9%提高到95%,张家口市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占比由70%提高到100%。积极实施山地赛区保护和生态修复,形成了生态赛区、森林场馆的良好形态。

同时,全面推进低碳管理,进行低碳场馆创新示范,奥运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推动新能源车辆的普及应用,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广泛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实现全部场馆常规电力需求100%由绿色能源供给;采取行动推动碳中和,实施林业碳汇捐赠和涉奥企业碳汇捐赠示范,推广碳普惠制,搭建面向公众的自愿减排交易平台。

城市发展遗产报告

双奥推动北京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城市发展遗产报告重点介绍从2015年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延庆、张家口、首钢园区在交通网络、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形成的城市发展遗产成果。

北京是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报告称,双奥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发展。2016-2020年全市冰雪运动参与人次累计达2480万,2020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50.18%,超过1000万人。同时,双奥推动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北京奥运会推动首都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38.8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542.4亿美元。双奥还促进奥运元素融入城市发展。大批体育场馆遗产,在赛后得到了可持续利用,产生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延庆区作为北京冬奥会三个赛区之一,借助北京冬奥会筹办的重要契机,紧紧围绕“最美冬奥城”这一定位,通过推动“世园”“冬奥”“长城”三张金名片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2020年旅游收入累计达到323亿元,同比增长30.3%。

在北京冬奥会的带动下,张家口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冰雪经济和绿色产业拉动就业、助力脱贫,12个贫困县区、1970个贫困村、9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张家口的冰雪运动也全面普及,截至2020年底,张家口冰场雪场达29个。

报告还介绍了“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园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等一批冬奥相关设施的建成使用,成为首钢园区最亮眼的冬奥遗产。

区域发展遗产报告

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区域发展遗产报告主要介绍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脱贫攻坚六个方面带动区域协同发展所形成的重要遗产成果。

报告显示,京张交通基础设施相连相通。加速建成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立体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交通出行更加便利。其中京张高铁的开通使北京到延庆仅需26分钟,到张家口仅需50分钟。京礼高速的开通使延庆赛区至张家口赛区的转场时间由原先的两个半小时缩短到了50分钟,也使自北京六环至张家口赛区由原来的3小时缩短一半时间。

同时,以治气、治沙、治水为重点,区域环保一体化加速实现,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在产业发展方面,以冬奥筹办为契机,京张两地立足功能定位,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大力推动冬奥+产业高速发展。目前冰雪装备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绿色可再生能源示范应用取得突破,氢能产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特色明显,农业产业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迈上新台阶。

此外,京张两地紧抓冬奥机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大力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获得积极成效,为赛后持续带动区域一体化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张家口奥林匹克颁奖广场先后获得奥林匹克命名正式批复。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