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以体育人 秀出“青年范儿”

2022-01-11 17:38

青岛科技大学深耕体育改革新路径

以体育人 秀出“青年范儿”

从窝在宿舍“躺平”玩手机,到如今每天下午和室友准时到操场跑步打卡;从最初对体育课不抱任何期待,到如今被花样繁多的学习项目深深吸引,青岛科技大学大一学生尹慧筝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一片生机勃勃”。

在这所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秀出“青年范儿”。这背后是该校对体育综合育人新路径的一次改革探索。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共青团以团中央“三走”活动和“青春爱运动、健康强中国”全民健身活动为契机,创新“课堂+实践+联赛”三平台一体化,以改革激发新活力、以评价明确新指向、以体育思政引领新思路,实现了“体”与“育”的深度融合。

如何让体育教育机制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青岛科技大学着力做好“重塑”文章,打破理念、思路、制度、体系等旧有框架,在不增加目前体育教育成本投入和资源倾注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体育教育的增值和体育综合育人的实效。

该校以《青岛科技大学体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制度引领,为“课堂+实践+联赛”三平台一体化平台的有效实施制定制度,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体育活动的全过程。

学校聚焦“教会”和“健康知识”目标达成,出版“互联网+”新形态公共体育教材《体育导论》,制作智慧树平台《大学体育在线课程》,实现了体育“线上+线下”混动式教学。

按规定,新生第一学期开展“体育导论+体育专项体验课”1学分;第二、三、四学期,学生可自主选择体育运动,每学期1学分。鼓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申请加入体育俱乐部,通过竞赛及各种体育活动,获得与体育课程学习等同的体育成绩和体育学分。

“体育课的最大变化就是老师的授课方式变了,更注重从理论到实践的引导,锻炼形式更加丰富,包括帆船、田径、太极、瑜伽等课程,课堂氛围特别活跃,每个人都热情高涨。”该校经管学院学生杨小萌说。

在青岛科技大学校长、体育综合改革总负责人陈克正看来,“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大学生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的关键期,如何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并以体育为载体最终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改革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秋季学期,一组数据再次刷新了青岛科技大学的纪录:8周内,全校8000名新生完成27万公里健康跑,相当于环绕地球6周多。

学生参与并热爱体育运动的动力何在?该校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评优评先、升学挂钩,测试成绩不达标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在该校,这是学生必须达标的“硬杠杠”。

在实践平台成绩评价上,学生完成6个学期跑步内容要求后,学校根据情况认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不及格者可在第7学期进行补训,经补训仍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学分。

此外,该校以各学院、校区为单位,每月公示1次学生体能训练完成有效次数,对未完成者给予警示并通报,按规定取消当学期评奖评优资格;对表现突出者给予餐券等奖励。

在联赛平台成绩评价上,各联赛设集体、个人奖项,受表彰情况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考核,作为其他评选表彰的参考依据,并赋予素质拓展学分。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集体荣誉感也显著增强。”该校信息学院团委书记曲智强说。

与此同时,该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持续好转。学校对2019级本科生的4次追踪测评显示,参与测评学生的心理抑郁分值呈逐步下降趋势。

“体育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奋斗的精神头。体育改革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提升身体素质到改变心理素质再到提高综合素质的育人过程。”青岛科技大学团委书记、体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毛常明说。

为切实提高体育综合育人质量,该校组建以体育专业课教师为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体育思政”专兼职教师队伍。此外,在体育课程考核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将团队协作分值纳入成绩评价。

该校体育学院大四学生王鹤谕坦言自己是“体育思政课程的受益者”。2021年夏天,她和队友代表学校在海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夺得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帆船大学组冠军。这也是学生运动会历史上,山东的第一块帆船项目金牌。

该校还将校园人文景观、建筑群、功能区域嵌入红色基因等思政元素,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打卡点标识,倡导学生可根据跑步有效次数获得答题机会,跑得越多、答题机会越多、成绩也就越好。

“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体’字上力度不够、‘育’字上模糊不清、体育综合育人功能发挥不够的现实问题,对于激发体育育人新动能有积极作用。”该校体育学院副院长楚晓东说。

在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看来,学校在整个体育综合改革实践中,既推动体育锻炼与体育竞技、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的对接融合,又深化体育元素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对接,充分体现了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的独特功能,更体现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的价值所归。


青岛科技大学深耕体育改革新路径

以体育人 秀出“青年范儿”

从窝在宿舍“躺平”玩手机,到如今每天下午和室友准时到操场跑步打卡;从最初对体育课不抱任何期待,到如今被花样繁多的学习项目深深吸引,青岛科技大学大一学生尹慧筝形容自己的大学生活“一片生机勃勃”。

在这所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走进操场,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秀出“青年范儿”。这背后是该校对体育综合育人新路径的一次改革探索。

近年来,青岛科技大学共青团以团中央“三走”活动和“青春爱运动、健康强中国”全民健身活动为契机,创新“课堂+实践+联赛”三平台一体化,以改革激发新活力、以评价明确新指向、以体育思政引领新思路,实现了“体”与“育”的深度融合。

如何让体育教育机制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青岛科技大学着力做好“重塑”文章,打破理念、思路、制度、体系等旧有框架,在不增加目前体育教育成本投入和资源倾注的基础上,力求实现体育教育的增值和体育综合育人的实效。

该校以《青岛科技大学体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为制度引领,为“课堂+实践+联赛”三平台一体化平台的有效实施制定制度,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体育活动的全过程。

学校聚焦“教会”和“健康知识”目标达成,出版“互联网+”新形态公共体育教材《体育导论》,制作智慧树平台《大学体育在线课程》,实现了体育“线上+线下”混动式教学。

按规定,新生第一学期开展“体育导论+体育专项体验课”1学分;第二、三、四学期,学生可自主选择体育运动,每学期1学分。鼓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申请加入体育俱乐部,通过竞赛及各种体育活动,获得与体育课程学习等同的体育成绩和体育学分。

“体育课的最大变化就是老师的授课方式变了,更注重从理论到实践的引导,锻炼形式更加丰富,包括帆船、田径、太极、瑜伽等课程,课堂氛围特别活跃,每个人都热情高涨。”该校经管学院学生杨小萌说。

在青岛科技大学校长、体育综合改革总负责人陈克正看来,“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也是大学生由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的关键期,如何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并以体育为载体最终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改革的初心和使命”。

2021年秋季学期,一组数据再次刷新了青岛科技大学的纪录:8周内,全校8000名新生完成27万公里健康跑,相当于环绕地球6周多。

学生参与并热爱体育运动的动力何在?该校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评优评先、升学挂钩,测试成绩不达标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在该校,这是学生必须达标的“硬杠杠”。

在实践平台成绩评价上,学生完成6个学期跑步内容要求后,学校根据情况认定成绩,60分以下为不及格,不及格者可在第7学期进行补训,经补训仍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学分。

此外,该校以各学院、校区为单位,每月公示1次学生体能训练完成有效次数,对未完成者给予警示并通报,按规定取消当学期评奖评优资格;对表现突出者给予餐券等奖励。

在联赛平台成绩评价上,各联赛设集体、个人奖项,受表彰情况纳入学生学期综合测评考核,作为其他评选表彰的参考依据,并赋予素质拓展学分。

“我们欣喜地看到,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集体荣誉感也显著增强。”该校信息学院团委书记曲智强说。

与此同时,该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持续好转。学校对2019级本科生的4次追踪测评显示,参与测评学生的心理抑郁分值呈逐步下降趋势。

“体育成绩评价方式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奋斗的精神头。体育改革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从提升身体素质到改变心理素质再到提高综合素质的育人过程。”青岛科技大学团委书记、体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毛常明说。

为切实提高体育综合育人质量,该校组建以体育专业课教师为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体育思政”专兼职教师队伍。此外,在体育课程考核中,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并将团队协作分值纳入成绩评价。

该校体育学院大四学生王鹤谕坦言自己是“体育思政课程的受益者”。2021年夏天,她和队友代表学校在海上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夺得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帆船大学组冠军。这也是学生运动会历史上,山东的第一块帆船项目金牌。

该校还将校园人文景观、建筑群、功能区域嵌入红色基因等思政元素,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作为打卡点标识,倡导学生可根据跑步有效次数获得答题机会,跑得越多、答题机会越多、成绩也就越好。

“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体’字上力度不够、‘育’字上模糊不清、体育综合育人功能发挥不够的现实问题,对于激发体育育人新动能有积极作用。”该校体育学院副院长楚晓东说。

在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马连湘看来,学校在整个体育综合改革实践中,既推动体育锻炼与体育竞技、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的对接融合,又深化体育元素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对接,充分体现了以体育智、以体育心、以体育人的独特功能,更体现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的价值所归。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