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全球滨海论坛共商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大计

2022-01-11 17:27

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对话。 顾名筛 摄

中新网盐城1月11日电(顾名筛)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项目标的实施和推进,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话题。10日下午,正在江苏盐城举行的全球滨海论坛,将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列为重要议题,邀请参会的各方代表进行“云上”对话,共商可持续发展大计。

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公布的信息,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有30%的遗产地保护状况存在较大问题,另外还有7%的遗产地处于危急状况。

会议现场。 顾名筛 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袁小虹介绍,中国自1985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保护工作,通过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管理,有效保存了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带动了世界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6项,包括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8项,为全球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

“我们正在加快地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统一管理,加大保护地的监控力度和保护水平,这将从根本上促进遗产地的有效保护和管理。”袁小虹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主席帕特西娅·奥唐奈尔在作主旨演讲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保护区、湿地公园是由世界自然遗产以及迁徒鸟类赖以生存的丰富的生态系统群所构成,它们的背景范围需要被扩大,包括扩大到一些城市居住地和农业用地。要把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全面规划纲要总体政策当中,这些滨海自然资产是保护综合规划和社会生活作用中的一部分。“我认为需要考虑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形式,并且尊重和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闻丞对中国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三江并流保护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这三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的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包容,路径是多样的。

“作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地球奇观的重要见证,昭示着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对于文明交流互鉴和人民友好往来具有重大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呼吁,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限制了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我们心与心的距离不应疏远,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深入了解世界遗产的热情不应消退。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自然珍宝。”袁小虹的话引起与会嘉宾共鸣。(完)

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对话。 顾名筛 摄

中新网盐城1月11日电(顾名筛)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各项目标的实施和推进,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话题。10日下午,正在江苏盐城举行的全球滨海论坛,将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列为重要议题,邀请参会的各方代表进行“云上”对话,共商可持续发展大计。

据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20年世界遗产展望》公布的信息,全球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中有30%的遗产地保护状况存在较大问题,另外还有7%的遗产地处于危急状况。

会议现场。 顾名筛 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袁小虹介绍,中国自1985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高度重视世界遗产保护工作,通过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管理,有效保存了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建立了覆盖全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带动了世界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目前,中国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6项,包括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8项,为全球世界遗产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中国力量。

“我们正在加快地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统一管理,加大保护地的监控力度和保护水平,这将从根本上促进遗产地的有效保护和管理。”袁小虹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主席帕特西娅·奥唐奈尔在作主旨演讲时指出,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保护区、湿地公园是由世界自然遗产以及迁徒鸟类赖以生存的丰富的生态系统群所构成,它们的背景范围需要被扩大,包括扩大到一些城市居住地和农业用地。要把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全面规划纲要总体政策当中,这些滨海自然资产是保护综合规划和社会生活作用中的一部分。“我认为需要考虑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形式,并且尊重和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闻丞对中国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三江并流保护区、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这三个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结论:不同的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经济发展的包容,路径是多样的。

“作为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世界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地球奇观的重要见证,昭示着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对于文明交流互鉴和人民友好往来具有重大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呼吁,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限制了国与国之间的往来,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但我们心与心的距离不应疏远,各国民众特别是青年,深入了解世界遗产的热情不应消退。

“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我们要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自然珍宝。”袁小虹的话引起与会嘉宾共鸣。(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