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学生成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多方助推行业“净化”

2022-01-10 11:46

聚焦

中学生成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上路不翻车”考验监管落地

从《明星大侦探》这档综艺节目“入坑”,到中考后第一次去节目“安利”的实体店体验,剧本杀抓住了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高二女生沈妍琪的心。

一年多时间里,沈妍琪已经跟同学们玩了10多次剧本杀,有沉浸感更强的实景本,也有注重推理的桌面本,将推理悬疑、古风、民国、未来等剧本类型“一网打尽”。

因极具故事性、场景性和社交性,剧本杀被看作是“极具Z世代特征的消费场景”。沈妍琪和她的同学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来自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剧本杀已经成为线下主流娱乐方式之一。10-19岁城镇人口是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当一些中学生玩家盼望着在剧本杀游戏里与朋友共度美妙时光时,也有观点指出,剧本杀隐患重重,有可能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认识到剧本杀是一柄“双刃剑”,前不久,相关部门开始介入,出台管理制度和细则,但对中学生及其家长来说,监管如何落到实处、保证剧本杀在法治轨道内好好演绎,还有待观望。

走在“时尚前沿”的沉浸式游戏

猎奇是不少中学生接触剧本杀的重要原因。不同于沈妍琪来自综艺节目的“初印象”,兰州高中生周宇航是被朋友“种草”了剧本杀。

“身边好几个朋友一提剧本杀就滔滔不绝”,为了能和大家有更多话题,周宇航也选择尝试,和朋友组局“开车”(指凑齐人数,学好剧本,游戏开始——记者注)。

挑选剧本、换衣服、戴假发、按剧本情节说台词、做演绎,全新的体验,让周宇航手足无措。但小伙伴很快用“专业的台词”“精湛的演技”将周宇航带入了剧情。游戏中,为了让自己“叱咤风云的将军人设”更加可信,周宇航还即兴发挥念起了诗词。

一轮搜证后,推理陷入“僵局”。一位有点“戏精”的伙伴又故意将假发戴反,演起了“恐怖片”。现场的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

“四五个小时里,我们放下手机,面对面,代入其中。从书本、作业中跳脱出来,不停地交流。”周宇航说,剧本杀“初体验”让他看到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距离“原来这么近”。

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感的“剧情走势”也“刷新”着朋友之间的相互印象。

周宇航记得,那次游戏中,有人玩着玩着就笑了,有人玩着玩着就哭了,“不是内心有多脆弱,而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情感,都会让这份代入感更深,平日积攒的情绪,在这一刻倾泻释放。”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游戏专家,兰州女孩王玥也沉浸于这种情绪上的宣泄。“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也是不同的角色,不停地作出选择,但是每个选择都要承担后果,也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游戏里,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选对,也可以选错。”王玥说,有时她甚至都会有“自己就是角色,角色就是自己”的错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逃离现实’,忘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女生何俊妍有着类似的感触。“在玩剧本杀的时候,我可以扮演‘亦正亦邪’的角色,往不确定的方向发展故事。而且主持人设计、配合得非常完美,每个玩家都是核心情节中重要一环,都只知道部分真相,又自以为看穿了全局,因此真相揭晓时,所有人都大受震撼,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她说,自己有朋友情绪比较敏感,基本每次玩剧本杀都会哭。这一刻,不管朋友想到什么,她都选择默默陪伴。

游戏“变味”或对未成年人产生危害

适度参与剧本杀,对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象力、加强人际沟通具有积极意义,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剧本杀也在野蛮生产中乱象频现,尤其是对一些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影响。

一位中学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曾因好奇尝试过“重恐本”。刚开始,大伙儿坐在一起,他有些不以为然,但当他代入实景搜证的房间后,背后凉飕飕的冷风、诡异的音乐声、随处摆放的假肢人头以及披头散发的NPC(非玩家角色——记者注),都吓得他头皮发麻,以至于好几天,他都不敢关灯睡觉。

一些店铺也会将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内容当成宣传噱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一些点评软件上,卖家推荐本子时,会使用“光看封面我已经顶不住了”“该本阴间风十分接地府”“不然晚上有‘东西’来找你”等话术,勾起玩家的好奇心。

一位中学教师则对剧本传递的价值观有些担忧。她指出,有些模仿校园情景的剧本杀游戏,内容与校园生活完全不同,如果未成年人对此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会影响他们在校园的正常社交。

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女生金珮旋注意到,有些剧本杀店会打出“带你的暗恋对象/男女朋友来玩”的广告语,并在游戏中安排拜堂成亲的桥段。她认为,这些内容可能会让年纪小的玩家觉得婚姻是儿戏,不利于培养正确的婚姻恋爱观。

曾在甘肃兰州一家剧本杀店担任店长的张沐介绍,中学生玩家只占顾客量的10%左右,针对这一群体,店员们会做前期筛选,推荐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剧本。她说,部分剧本确实有暴力血腥、价值伦理错位的内容,不适合中学生玩家,但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顾客手中。她有时会感到无奈,“但这是行业的漏洞,不是一两家店能够改变的”。

金珮旋还发现,有些总价数千元的剧本杀,噱头是请三四线的小明星来当NPC,而消费者就是冲着和NPC互动才去玩的,这就有点像打赏网络主播,类似一种追星的方式。这种形式也不适合年龄小、没有经济基础的玩家。

更让人担忧的是,长期沉迷剧本杀可能带来健康问题。有中学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玩剧本杀时,有一种“修仙局”,就是从深夜开始通宵玩本,经常会持续到凌晨四五点钟。

还有部分玩家会“入戏过深”。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名21岁的患者,就因长期沉迷剧本杀游戏,出现焦虑、暴躁、精神萎靡等症状。而近半年来,该院已经接诊了四五例类似病例,最小的只有15岁。

此外,在多地开展的摸排活动中也屡屡曝出,一些剧本杀店存在疏散指示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或安装位置不合规、无应急照明设施、灭火器数量配置不够、疏散通道堆物或封闭等安全隐患;店内的道具质量、装修材料也不合规;还有部分店铺卫生状况不好,可能导致群体卫生事件。

辩证看待“新事物”

潜藏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对剧本杀游戏的“刻板印象”——有人建议,剧本杀店应张贴“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提示性告示;也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只要孩子去玩,就爆发争吵;还有人直接没收孩子的零花钱,斩断他去消费的念头。

这样激烈的对抗,带来的只有家庭冲突。

对此,来自甘肃的心理干预师王俊凯建议,家长可以转换做法,通过更多的陪伴,帮助孩子找到真实生活当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孩子也可以主动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去玩剧本杀,或者是学校以“剧本杀”的形式组织一个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王俊凯说,如果把剧本杀当作一种社交的环境、媒介,他支持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适度参与。他解释,在现实生活中,亲子、师生之间天然存在一些不平等关系,这往往是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诱发点。平常,孩子们和成年人之间做不到畅所欲言地交流,但在剧本杀里,玩家能表达很多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做很多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情,来弥补一些遗憾、疏导不良情绪。同时,玩剧本杀还能锻炼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心理学教师真学同样认可中学生将“剧本杀”作为释放压力、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她觉得,今天的孩子对剧本杀的感情,可以看作70后、80后对KTV的感情,“不同的时代会有不一样的娱乐活动形式,正确引导、不恐惧是较好的应对方式”。

真学介绍,心理学中有“第三空间”理论,意思就是每个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需要搭建一个桥梁,即“第三空间”。这是每个个体成长中需要的一个较为安全的地带,个体需要在这个不用真实负责的地带获得感受、勇气和力量,然后勇敢面对和走进真实的生活。在真学看来,剧本游戏也是一个创造出来的“第三空间”,对于每个喜欢它的个体,它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而过度沉溺则可能是回避现实中的问题。”真学说出自己的担忧。她表示,由于剧本杀游戏中角色扮演的虚拟性,剧本杀只能短暂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如果孩子长期面临压力、困惑,较为可行的做法,还是多参与体育运动、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等,建立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王俊凯提醒,个体会对剧本杀等游戏上瘾,而剧本杀环境真实,沉浸感强,还会通过VR、变装等让大家体验更强烈,长此以往,玩家就很难从剧本角色中抽离出来,性格、行为习惯等也会被游戏影响。

“所以,剧本杀的剧本及剧情的引领很重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王俊凯说。他还建议,孩子们要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发展兴趣爱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多方联手助推行业“净化”

社会各方正在为剧本杀行业的健康发展“添柴加薪”。2021年12月,上海市公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明确了“剧本”禁止出现的10条内容,并规定密室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应对经营中使用的剧本开展自审并备案;不得有“恐怖、残忍、暴力、低俗,摧残工作人员或消费者身心健康的”表演行为;“经营中涉及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法规的,从其规定”。

不少网友表示,这种兼具“包容”与“审慎”的做法,将助推剧本杀扩圈,吸引更多人参与。

一些学校已经在尝试利用这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活动。广东省深圳市沙头街道办在辖区内的社区和学校推广原创禁毒教育剧本《深渊》,并组织36名学生先行体验,在悬疑和推理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揭示毒品严重危害性的教育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黄英樱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学校在去年5月组织的建党百年主题游园活动中,用到了不少剧本杀中的扮演、解谜、推理等元素。“有的环节需要同学为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角色配音;有的需要同学观看电影片段,推测历史人物姓名;还有同学自制道具,进行5人一组的障碍前行赛,演绎红军‘过草地’的历史。”

黄英樱介绍,为了更好满足中学生群体的社交、娱乐需求,上海不少中学都会在新年来临之际组织跨校寄送明信片、跨校点播送祝福等活动,能够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业过程中有所舒缓。在复旦附中,还有学生自主创立的社团“解忧杂货铺”,同学们可以真名或匿名形式向网络“树洞”倾诉。

意识到孩子的情感诉求,也看到剧本杀行业的改进,家长逐渐摘除了对新兴游戏方式的“有色眼镜”。

作为一名高一新生的妈妈,闫珎鼓励儿子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剧本杀。

闫珎说,随着孩子的成长,她逐渐意识到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孩子们有自己的交流话题,如果阻止他去接触一些新事物,他可能会欠缺同龄人该有的乐趣和话题。因此,她鼓励孩子尝试,同时会从孩子“玩什么剧本”“和什么人玩”“玩的频次”等具体问题上进行引导。闫珎说,她愿意和孩子一起在剧本杀里体验“不同的人生”。她还建议,剧本杀最好能以分级、分年龄段的形式呈现,提供更多积极向上的内容。

(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十班林琛越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聚焦

中学生成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上路不翻车”考验监管落地

从《明星大侦探》这档综艺节目“入坑”,到中考后第一次去节目“安利”的实体店体验,剧本杀抓住了上海市北虹高级中学高二女生沈妍琪的心。

一年多时间里,沈妍琪已经跟同学们玩了10多次剧本杀,有沉浸感更强的实景本,也有注重推理的桌面本,将推理悬疑、古风、民国、未来等剧本类型“一网打尽”。

因极具故事性、场景性和社交性,剧本杀被看作是“极具Z世代特征的消费场景”。沈妍琪和她的同学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来自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剧本杀已经成为线下主流娱乐方式之一。10-19岁城镇人口是剧本杀行业潜在消费人群。

当一些中学生玩家盼望着在剧本杀游戏里与朋友共度美妙时光时,也有观点指出,剧本杀隐患重重,有可能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认识到剧本杀是一柄“双刃剑”,前不久,相关部门开始介入,出台管理制度和细则,但对中学生及其家长来说,监管如何落到实处、保证剧本杀在法治轨道内好好演绎,还有待观望。

走在“时尚前沿”的沉浸式游戏

猎奇是不少中学生接触剧本杀的重要原因。不同于沈妍琪来自综艺节目的“初印象”,兰州高中生周宇航是被朋友“种草”了剧本杀。

“身边好几个朋友一提剧本杀就滔滔不绝”,为了能和大家有更多话题,周宇航也选择尝试,和朋友组局“开车”(指凑齐人数,学好剧本,游戏开始——记者注)。

挑选剧本、换衣服、戴假发、按剧本情节说台词、做演绎,全新的体验,让周宇航手足无措。但小伙伴很快用“专业的台词”“精湛的演技”将周宇航带入了剧情。游戏中,为了让自己“叱咤风云的将军人设”更加可信,周宇航还即兴发挥念起了诗词。

一轮搜证后,推理陷入“僵局”。一位有点“戏精”的伙伴又故意将假发戴反,演起了“恐怖片”。现场的气氛,瞬间活跃了起来。

“四五个小时里,我们放下手机,面对面,代入其中。从书本、作业中跳脱出来,不停地交流。”周宇航说,剧本杀“初体验”让他看到了自己和朋友之间的距离“原来这么近”。

充满不确定性和未知感的“剧情走势”也“刷新”着朋友之间的相互印象。

周宇航记得,那次游戏中,有人玩着玩着就笑了,有人玩着玩着就哭了,“不是内心有多脆弱,而是找到了另一个自己,同样的经历,同样的情感,都会让这份代入感更深,平日积攒的情绪,在这一刻倾泻释放。”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游戏专家,兰州女孩王玥也沉浸于这种情绪上的宣泄。“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也是不同的角色,不停地作出选择,但是每个选择都要承担后果,也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在游戏里,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可以选对,也可以选错。”王玥说,有时她甚至都会有“自己就是角色,角色就是自己”的错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逃离现实’,忘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女生何俊妍有着类似的感触。“在玩剧本杀的时候,我可以扮演‘亦正亦邪’的角色,往不确定的方向发展故事。而且主持人设计、配合得非常完美,每个玩家都是核心情节中重要一环,都只知道部分真相,又自以为看穿了全局,因此真相揭晓时,所有人都大受震撼,觉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她说,自己有朋友情绪比较敏感,基本每次玩剧本杀都会哭。这一刻,不管朋友想到什么,她都选择默默陪伴。

游戏“变味”或对未成年人产生危害

适度参与剧本杀,对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象力、加强人际沟通具有积极意义,但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剧本杀也在野蛮生产中乱象频现,尤其是对一些未成年人带来不良影响。

一位中学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曾因好奇尝试过“重恐本”。刚开始,大伙儿坐在一起,他有些不以为然,但当他代入实景搜证的房间后,背后凉飕飕的冷风、诡异的音乐声、随处摆放的假肢人头以及披头散发的NPC(非玩家角色——记者注),都吓得他头皮发麻,以至于好几天,他都不敢关灯睡觉。

一些店铺也会将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内容当成宣传噱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现,一些点评软件上,卖家推荐本子时,会使用“光看封面我已经顶不住了”“该本阴间风十分接地府”“不然晚上有‘东西’来找你”等话术,勾起玩家的好奇心。

一位中学教师则对剧本传递的价值观有些担忧。她指出,有些模仿校园情景的剧本杀游戏,内容与校园生活完全不同,如果未成年人对此不能作出正确判断,会影响他们在校园的正常社交。

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的高三女生金珮旋注意到,有些剧本杀店会打出“带你的暗恋对象/男女朋友来玩”的广告语,并在游戏中安排拜堂成亲的桥段。她认为,这些内容可能会让年纪小的玩家觉得婚姻是儿戏,不利于培养正确的婚姻恋爱观。

曾在甘肃兰州一家剧本杀店担任店长的张沐介绍,中学生玩家只占顾客量的10%左右,针对这一群体,店员们会做前期筛选,推荐适合其年龄阶段的剧本。她说,部分剧本确实有暴力血腥、价值伦理错位的内容,不适合中学生玩家,但最终的选择权还是在顾客手中。她有时会感到无奈,“但这是行业的漏洞,不是一两家店能够改变的”。

金珮旋还发现,有些总价数千元的剧本杀,噱头是请三四线的小明星来当NPC,而消费者就是冲着和NPC互动才去玩的,这就有点像打赏网络主播,类似一种追星的方式。这种形式也不适合年龄小、没有经济基础的玩家。

更让人担忧的是,长期沉迷剧本杀可能带来健康问题。有中学生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玩剧本杀时,有一种“修仙局”,就是从深夜开始通宵玩本,经常会持续到凌晨四五点钟。

还有部分玩家会“入戏过深”。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一名21岁的患者,就因长期沉迷剧本杀游戏,出现焦虑、暴躁、精神萎靡等症状。而近半年来,该院已经接诊了四五例类似病例,最小的只有15岁。

此外,在多地开展的摸排活动中也屡屡曝出,一些剧本杀店存在疏散指示标志未保持完好有效或安装位置不合规、无应急照明设施、灭火器数量配置不够、疏散通道堆物或封闭等安全隐患;店内的道具质量、装修材料也不合规;还有部分店铺卫生状况不好,可能导致群体卫生事件。

辩证看待“新事物”

潜藏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长对剧本杀游戏的“刻板印象”——有人建议,剧本杀店应张贴“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提示性告示;也有人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只要孩子去玩,就爆发争吵;还有人直接没收孩子的零花钱,斩断他去消费的念头。

这样激烈的对抗,带来的只有家庭冲突。

对此,来自甘肃的心理干预师王俊凯建议,家长可以转换做法,通过更多的陪伴,帮助孩子找到真实生活当中的乐趣和成就感。孩子也可以主动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去玩剧本杀,或者是学校以“剧本杀”的形式组织一个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增进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

王俊凯说,如果把剧本杀当作一种社交的环境、媒介,他支持中学生在课余时间适度参与。他解释,在现实生活中,亲子、师生之间天然存在一些不平等关系,这往往是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诱发点。平常,孩子们和成年人之间做不到畅所欲言地交流,但在剧本杀里,玩家能表达很多现实中不敢说的话,做很多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情,来弥补一些遗憾、疏导不良情绪。同时,玩剧本杀还能锻炼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心理学教师真学同样认可中学生将“剧本杀”作为释放压力、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她觉得,今天的孩子对剧本杀的感情,可以看作70后、80后对KTV的感情,“不同的时代会有不一样的娱乐活动形式,正确引导、不恐惧是较好的应对方式”。

真学介绍,心理学中有“第三空间”理论,意思就是每个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需要搭建一个桥梁,即“第三空间”。这是每个个体成长中需要的一个较为安全的地带,个体需要在这个不用真实负责的地带获得感受、勇气和力量,然后勇敢面对和走进真实的生活。在真学看来,剧本游戏也是一个创造出来的“第三空间”,对于每个喜欢它的个体,它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而过度沉溺则可能是回避现实中的问题。”真学说出自己的担忧。她表示,由于剧本杀游戏中角色扮演的虚拟性,剧本杀只能短暂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如果孩子长期面临压力、困惑,较为可行的做法,还是多参与体育运动、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等,建立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王俊凯提醒,个体会对剧本杀等游戏上瘾,而剧本杀环境真实,沉浸感强,还会通过VR、变装等让大家体验更强烈,长此以往,玩家就很难从剧本角色中抽离出来,性格、行为习惯等也会被游戏影响。

“所以,剧本杀的剧本及剧情的引领很重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王俊凯说。他还建议,孩子们要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发展兴趣爱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多方联手助推行业“净化”

社会各方正在为剧本杀行业的健康发展“添柴加薪”。2021年12月,上海市公布了《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明确了“剧本”禁止出现的10条内容,并规定密室剧本杀行业经营单位应对经营中使用的剧本开展自审并备案;不得有“恐怖、残忍、暴力、低俗,摧残工作人员或消费者身心健康的”表演行为;“经营中涉及公安、消防、卫生等有关法规的,从其规定”。

不少网友表示,这种兼具“包容”与“审慎”的做法,将助推剧本杀扩圈,吸引更多人参与。

一些学校已经在尝试利用这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活动。广东省深圳市沙头街道办在辖区内的社区和学校推广原创禁毒教育剧本《深渊》,并组织36名学生先行体验,在悬疑和推理元素的基础上,融入揭示毒品严重危害性的教育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黄英樱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学校在去年5月组织的建党百年主题游园活动中,用到了不少剧本杀中的扮演、解谜、推理等元素。“有的环节需要同学为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角色配音;有的需要同学观看电影片段,推测历史人物姓名;还有同学自制道具,进行5人一组的障碍前行赛,演绎红军‘过草地’的历史。”

黄英樱介绍,为了更好满足中学生群体的社交、娱乐需求,上海不少中学都会在新年来临之际组织跨校寄送明信片、跨校点播送祝福等活动,能够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业过程中有所舒缓。在复旦附中,还有学生自主创立的社团“解忧杂货铺”,同学们可以真名或匿名形式向网络“树洞”倾诉。

意识到孩子的情感诉求,也看到剧本杀行业的改进,家长逐渐摘除了对新兴游戏方式的“有色眼镜”。

作为一名高一新生的妈妈,闫珎鼓励儿子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剧本杀。

闫珎说,随着孩子的成长,她逐渐意识到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孩子们有自己的交流话题,如果阻止他去接触一些新事物,他可能会欠缺同龄人该有的乐趣和话题。因此,她鼓励孩子尝试,同时会从孩子“玩什么剧本”“和什么人玩”“玩的频次”等具体问题上进行引导。闫珎说,她愿意和孩子一起在剧本杀里体验“不同的人生”。她还建议,剧本杀最好能以分级、分年龄段的形式呈现,提供更多积极向上的内容。

(兰州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十班林琛越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豪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