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焦点访谈:一起向未来 绿色冬奥 如约而来

2022-01-10 09:48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习近平总书记1月4日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冬奥会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绿色办奥”的理念贯穿于方方面面。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小萨马兰奇对我国在绿色办奥上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惊叹,他说: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

在崇礼,如果你有辆自行车,就可以从城区沿着生态廊道一路骑行到冬奥太子城核心区,17.8公里的路程可以看到不同的规划景观。这一路的风光,是中国绿色办奥的最美诠释。

姚朋,张家口崇礼区冬奥核心区生态建设总规划师。2020年8月,随着他所在的北京林业大学与崇礼区人民政府签署《生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姚朋也带领团队正式接手崇礼区冬奥核心区生态建设规划的工作。

按照《协议》的内容,北京林业大学团队的任务是:为冬奥会举办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崇礼远期的绿色发展模式。对规划团队来说,尽快修复因奥运工程建设受到影响的区域环境,以最好的方式诠释“绿色冬奥”,是他们要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崇礼生态建设区域海拔从1200到1600,树种的选择不仅影响绿色冬奥最终样貌的呈现,它的成活率也直接影响绿色冬奥的效果。没想到首先在这一问题上,规划团队就与当地相关部门产生了分歧。

姚朋和他的团队一开始选用了一些注重景观效果的树种。

张家口崇礼区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杨建忠说:“有些不适合在当地栽植,我在林业线干30多年了,在这个问题上我坚持我的个人观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北京林业大学与当地相关部门最终确定:不猎奇、不博眼球,主要选用当地乡土树种,让进行生态建设后的崇礼呈现出最接近原来自然的风貌。

姚朋说:“不是很精致、园林化的,也不是纯粹的造林,而是怀着对大自然最敬畏、最尊重的态度,践行绿色办奥的理念。”

2020年10月,工程开始大规模建设。随着工程的推进,姚朋团队对整个空间的研判和认识也愈加明晰,最终在2020年年底,规划团队依据不同尺度、功能属性和利弊条件,把从冬奥核心区到崇礼城区的全域生态景观划分为三大空间格局。

姚朋说:“首先是中心的圈层,赛区场馆的圈层,面积大约辐射有10平方公里,在这个圈层里边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生态修复。以雪如意为代表的一系列场馆和设施建设,其实对自然会造成一些不同程度的扰动,在两侧周边的山体以及对面的坡面,还有雪道和树林的林缘线之间都进行了自然恢复,达到了体育设施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状态。”

第二个圈层辐射面积约20平方公里,被定义为配套设施圈层,主要进行体系构建。

姚朋说:“核心环岛周边串接了第二个圈层的各个功能组团,西侧连接了县城,北侧是云顶体育公园,南侧是遗址公园和冰雪小镇,东侧有奥运村,岛上没有什么人工化设施,全部是自然风貌。”

第三个圈层生态基底圈层辐射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以连接崇礼中心城区和冬奥核心区的生态廊道为主要空间支撑,设计团队在这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解决后奥运时代,崇礼城区与冬奥核心区联动发展的问题。

本就时间紧迫,高寒环境又缩短了施工周期。各方争分夺秒,2021年11月,工程全部完工。

在崇礼,北京林业大学团队的生态建设工作不仅覆盖全域,还提供全时技术保障。北京林业大学养护团队的负责人贾黎明隔三差五就会带学生来崇礼,监测树木的生长情况。

现在,崇礼的“绿色冬奥”有了保障,地方长远的绿色发展规划也得以完成。这里的生态景观建设不仅让工地变绿地,大区域的景色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目前,张家口赛区冬奥核心区已完成景观绿化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0%。崇礼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底的52.38%增长到67%,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办奥”理念。

2021年12月24日,寒潮来袭,冬奥期间在极寒天气下保电,是电网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保电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利用此次极寒天气进行最后的冲刺演练。

在大家的迅速反应下,演练顺利完成。保障冬奥用电的背后不止是一次次的演练,还有绿色电力工程的支撑。

2015年,就在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前几天,距离北京200多公里的张家口刚刚被国务院批复成立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被称为“光的海洋,风的家乡”,这里的风能和太阳能十分丰富,但一直以来当地没有足够的能力消纳。随着申奥的成功,中国向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作出“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为冬奥场馆提供绿色电力,也成为国家电网十分紧迫的任务。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冬奥办主任康健民说:“在整个“十三五”期间电网规划,冬奥电网建设是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后,我们就开始用科学的规划来引领,这个工程用了2年4个月的时间,从2020年6月份投产。”

康健民所说的这个工程就是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使用绿色电力,让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从技术上来说并非易事。电网供电追求稳定,而新能源的风电和光伏受天气影响,发电量随机性和波动性大,成了电网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实现中国“绿色办奥”的承诺,国家电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用“柔性直流”技术破解了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张北换流站运行值长田春雨说:“对于清洁能源消纳,对于我们国家,甚至对全世界的能源替代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和技术。”

张北柔直工程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部接入超大规模并输送绿色电力的电网,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果把电网比作“公路网”,输电就是运货,那么传统直流电网就像班车,线路固定、终点不变。而柔性直流则是“智能货车”,它可以通过控制克服气象、路况等干扰因素,保障交通畅通,把“忽大忽小”的风电和光伏电能均衡、稳妥地送到需要用电的地方。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副主任李振动说:“张北换流站、康保换流站直接与新能源厂站相连接,接入了大规模的新能源。丰宁换流站在白天光照较强和风速较大的时候,将多余的能量存储到抽水蓄能中,等到光照不强的时候再将能量释放出来,最后通过四端协调控制,源源不断将新能源输送到北京换流站,为冬奥场馆提供充足、可靠的绿色供电。”

投产后,张北柔性直流电网不只向冬奥场馆持续稳定地输送绿电,这些绿电还被送进北京的千家万户,它在满容量运行时,一年可解决北京总供电量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北京400万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张北柔直工程于2018年2月28日开工建设,2020年6月29日竣工投产,目前已经持续向北京和冬奥场馆输送绿电500多天,并顺利通过两轮冬奥测试赛的考验。

康健民说:“2019年叫冬奥供电保障年,2020年叫场馆供电保障年,今年叫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冲刺年,这三个阶段通过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不断建立体系,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全面就绪了。”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并将可持续性融入赛事筹办各阶段各方面的奥运会,书写了“绿色办奥”的生动实践。

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建成38400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创新建立绿电交易机制,积极开辟碳补偿渠道,推动绿色低碳交通。

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副部长赵同安说:“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绿色可持续的冬奥会,一直是中国的目标。这种努力不仅体现在了大的景观规划、场馆设施建设上,也体现在了种种小细节上,比如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使用以玉米、薯类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减少纸张消耗,使用电子门票等等。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将向国际社会递交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不仅将成为奥运的新标杆,也将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形成示范。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习近平总书记1月4日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再次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从申办到筹办,北京冬奥会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绿色办奥”的理念贯穿于方方面面。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小萨马兰奇对我国在绿色办奥上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惊叹,他说:北京冬奥会将成为“最绿色”的奥运会。

在崇礼,如果你有辆自行车,就可以从城区沿着生态廊道一路骑行到冬奥太子城核心区,17.8公里的路程可以看到不同的规划景观。这一路的风光,是中国绿色办奥的最美诠释。

姚朋,张家口崇礼区冬奥核心区生态建设总规划师。2020年8月,随着他所在的北京林业大学与崇礼区人民政府签署《生态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姚朋也带领团队正式接手崇礼区冬奥核心区生态建设规划的工作。

按照《协议》的内容,北京林业大学团队的任务是:为冬奥会举办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崇礼远期的绿色发展模式。对规划团队来说,尽快修复因奥运工程建设受到影响的区域环境,以最好的方式诠释“绿色冬奥”,是他们要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崇礼生态建设区域海拔从1200到1600,树种的选择不仅影响绿色冬奥最终样貌的呈现,它的成活率也直接影响绿色冬奥的效果。没想到首先在这一问题上,规划团队就与当地相关部门产生了分歧。

姚朋和他的团队一开始选用了一些注重景观效果的树种。

张家口崇礼区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杨建忠说:“有些不适合在当地栽植,我在林业线干30多年了,在这个问题上我坚持我的个人观点。”

经过一个多月的讨论,北京林业大学与当地相关部门最终确定:不猎奇、不博眼球,主要选用当地乡土树种,让进行生态建设后的崇礼呈现出最接近原来自然的风貌。

姚朋说:“不是很精致、园林化的,也不是纯粹的造林,而是怀着对大自然最敬畏、最尊重的态度,践行绿色办奥的理念。”

2020年10月,工程开始大规模建设。随着工程的推进,姚朋团队对整个空间的研判和认识也愈加明晰,最终在2020年年底,规划团队依据不同尺度、功能属性和利弊条件,把从冬奥核心区到崇礼城区的全域生态景观划分为三大空间格局。

姚朋说:“首先是中心的圈层,赛区场馆的圈层,面积大约辐射有10平方公里,在这个圈层里边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就是生态修复。以雪如意为代表的一系列场馆和设施建设,其实对自然会造成一些不同程度的扰动,在两侧周边的山体以及对面的坡面,还有雪道和树林的林缘线之间都进行了自然恢复,达到了体育设施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状态。”

第二个圈层辐射面积约20平方公里,被定义为配套设施圈层,主要进行体系构建。

姚朋说:“核心环岛周边串接了第二个圈层的各个功能组团,西侧连接了县城,北侧是云顶体育公园,南侧是遗址公园和冰雪小镇,东侧有奥运村,岛上没有什么人工化设施,全部是自然风貌。”

第三个圈层生态基底圈层辐射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以连接崇礼中心城区和冬奥核心区的生态廊道为主要空间支撑,设计团队在这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解决后奥运时代,崇礼城区与冬奥核心区联动发展的问题。

本就时间紧迫,高寒环境又缩短了施工周期。各方争分夺秒,2021年11月,工程全部完工。

在崇礼,北京林业大学团队的生态建设工作不仅覆盖全域,还提供全时技术保障。北京林业大学养护团队的负责人贾黎明隔三差五就会带学生来崇礼,监测树木的生长情况。

现在,崇礼的“绿色冬奥”有了保障,地方长远的绿色发展规划也得以完成。这里的生态景观建设不仅让工地变绿地,大区域的景色也在发生显著的变化。

目前,张家口赛区冬奥核心区已完成景观绿化5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0%。崇礼全区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底的52.38%增长到67%,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办奥”理念。

2021年12月24日,寒潮来袭,冬奥期间在极寒天气下保电,是电网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保电单位,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利用此次极寒天气进行最后的冲刺演练。

在大家的迅速反应下,演练顺利完成。保障冬奥用电的背后不止是一次次的演练,还有绿色电力工程的支撑。

2015年,就在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前几天,距离北京200多公里的张家口刚刚被国务院批复成立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被称为“光的海洋,风的家乡”,这里的风能和太阳能十分丰富,但一直以来当地没有足够的能力消纳。随着申奥的成功,中国向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作出“绿色办奥”的庄严承诺,为冬奥场馆提供绿色电力,也成为国家电网十分紧迫的任务。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冬奥办主任康健民说:“在整个“十三五”期间电网规划,冬奥电网建设是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后,我们就开始用科学的规划来引领,这个工程用了2年4个月的时间,从2020年6月份投产。”

康健民所说的这个工程就是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使用绿色电力,让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从技术上来说并非易事。电网供电追求稳定,而新能源的风电和光伏受天气影响,发电量随机性和波动性大,成了电网中的不稳定因素。为实现中国“绿色办奥”的承诺,国家电网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用“柔性直流”技术破解了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张北换流站运行值长田春雨说:“对于清洁能源消纳,对于我们国家,甚至对全世界的能源替代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和技术。”

张北柔直工程是目前国内唯一全部接入超大规模并输送绿色电力的电网,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如果把电网比作“公路网”,输电就是运货,那么传统直流电网就像班车,线路固定、终点不变。而柔性直流则是“智能货车”,它可以通过控制克服气象、路况等干扰因素,保障交通畅通,把“忽大忽小”的风电和光伏电能均衡、稳妥地送到需要用电的地方。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副主任李振动说:“张北换流站、康保换流站直接与新能源厂站相连接,接入了大规模的新能源。丰宁换流站在白天光照较强和风速较大的时候,将多余的能量存储到抽水蓄能中,等到光照不强的时候再将能量释放出来,最后通过四端协调控制,源源不断将新能源输送到北京换流站,为冬奥场馆提供充足、可靠的绿色供电。”

投产后,张北柔性直流电网不只向冬奥场馆持续稳定地输送绿电,这些绿电还被送进北京的千家万户,它在满容量运行时,一年可解决北京总供电量的十分之一,相当于北京400万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张北柔直工程于2018年2月28日开工建设,2020年6月29日竣工投产,目前已经持续向北京和冬奥场馆输送绿电500多天,并顺利通过两轮冬奥测试赛的考验。

康健民说:“2019年叫冬奥供电保障年,2020年叫场馆供电保障年,今年叫全面就绪决战决胜的冲刺年,这三个阶段通过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不断建立体系,到目前为止应该说全面就绪了。”

北京冬奥会是第一届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并将可持续性融入赛事筹办各阶段各方面的奥运会,书写了“绿色办奥”的生动实践。

五棵松冰球训练馆建成38400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创新建立绿电交易机制,积极开辟碳补偿渠道,推动绿色低碳交通。

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副部长赵同安说:“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绿色可持续的冬奥会,一直是中国的目标。这种努力不仅体现在了大的景观规划、场馆设施建设上,也体现在了种种小细节上,比如北京冬奥会境内接力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使用以玉米、薯类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减少纸张消耗,使用电子门票等等。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将向国际社会递交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不仅将成为奥运的新标杆,也将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形成示范。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