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

2021-11-15 09:41

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

国家语言能力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处理一切国内外事务所需的语言能力”,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对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等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语委2016年首次将国家语言能力写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已大体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学者提出了国家语言能力三角理论,旨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事业的飞跃发展,彰显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优势,同时以此考察我国与别国的差距,为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国家语言能力一般认为包括国家语言治理能力、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国家语言战略能力,三者形成一个稳定三角形。

国家语言治理能力位于三角形顶端,指政府处理国内外两类语言事务的效力和效率,具有全局性、引领性和统筹性,决定着国家语言核心和战略两类能力的发展方向和成效。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是国家政治安全、领土完整、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信息安全等的压舱石,也是国家语言战略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中处于优先位置。国家语言战略能力关注未来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长远性,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我国话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打赢舆论战与信息战的主要支柱,对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和国家语言战略能力又反作用于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的建设和发展,三者之间相互联动。

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其中,我国的语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表现尤为突出。第一,语言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均有语言文字工作行政机构,能够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相互联动,工作高效有序。第二,建设规划系统性强。从“七五”计划起,我国国家的语言文字事业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同步制定。第三,每年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为全国人民描绘国内外语言生活画卷。

国家语言核心能力一般指国家处理涉内事务的语言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规范、语言信息化、和谐语言生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家语言核心能力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推普脱贫攻坚计划”包括通过高校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以提高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普通话水平。

国家语言战略能力一般指国家处理涉外事务的语言能力,包括国家外语教育、国家通用语国际拓展、国家对外话语传播、国家语言人才资源掌控等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制订外语语种学习和使用规划,建设国家多语种语言人才资源库。在政府多部门的推动下,我国迎来了多语种教育的“黄金期”。截至2016年,全国高校共开设66种非通用语专业。201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批开设外语语种数量达到101种,基本开齐了与我国建交国家的主要官方语言专业。

“国家语言能力”三角理论能够解释我国语言治理能力在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中的顶层引领作用,又能说明我国政府在处理国内和国外两类语言事务中的协调性与统筹性。当前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强国须强语,强语助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理论和实践建设仍旧需要持续努力。

(作者:文秋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级研究院院长)

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

国家语言能力指“一个国家的政府处理一切国内外事务所需的语言能力”,既是软实力,又是硬实力,对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生物安全等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语委2016年首次将国家语言能力写入《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家语言能力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已大体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学者提出了国家语言能力三角理论,旨在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事业的飞跃发展,彰显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优势,同时以此考察我国与别国的差距,为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国家语言能力一般认为包括国家语言治理能力、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国家语言战略能力,三者形成一个稳定三角形。

国家语言治理能力位于三角形顶端,指政府处理国内外两类语言事务的效力和效率,具有全局性、引领性和统筹性,决定着国家语言核心和战略两类能力的发展方向和成效。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具有根本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是国家政治安全、领土完整、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信息安全等的压舱石,也是国家语言战略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在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中处于优先位置。国家语言战略能力关注未来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长远性,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我国话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打赢舆论战与信息战的主要支柱,对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国家语言核心能力和国家语言战略能力又反作用于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的建设和发展,三者之间相互联动。

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家语言能力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其中,我国的语言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表现尤为突出。第一,语言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均有语言文字工作行政机构,能够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相互联动,工作高效有序。第二,建设规划系统性强。从“七五”计划起,我国国家的语言文字事业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同步制定。第三,每年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为全国人民描绘国内外语言生活画卷。

国家语言核心能力一般指国家处理涉内事务的语言能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围绕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国家通用语言规范、语言信息化、和谐语言生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有力推动了国家语言核心能力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推普脱贫攻坚计划”包括通过高校与贫困地区结对帮扶,以提高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普通话水平。

国家语言战略能力一般指国家处理涉外事务的语言能力,包括国家外语教育、国家通用语国际拓展、国家对外话语传播、国家语言人才资源掌控等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的建设有利于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制订外语语种学习和使用规划,建设国家多语种语言人才资源库。在政府多部门的推动下,我国迎来了多语种教育的“黄金期”。截至2016年,全国高校共开设66种非通用语专业。201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获批开设外语语种数量达到101种,基本开齐了与我国建交国家的主要官方语言专业。

“国家语言能力”三角理论能够解释我国语言治理能力在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中的顶层引领作用,又能说明我国政府在处理国内和国外两类语言事务中的协调性与统筹性。当前中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期。强国须强语,强语助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的国家语言能力理论和实践建设仍旧需要持续努力。

(作者:文秋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许国璋语言高级研究院院长)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