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把握全球机遇 应对共同挑战

2021-11-07 15:44

斯里兰卡参展商安达正在展示Sanni面具。本报记者 邹晓菁摄/光明图片

11月5日在第四届进博会汽车展区拍摄的apollo新能源赛车。新华社发

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而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瑞典宜家品牌在第四届进博会上首发的新品设计充满中国文化元素。本报记者 吴潇怡摄/光明图片

【进博会时间】

11月5日,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拉开序幕。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2.4亿;全球人口增长不断逼近90亿,资源开采消耗接近极限;世界开放指数总体呈震荡缩小趋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在本届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1》指出,20.9%的经济体对外开放之门在缩小。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疫情下中国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全球疫苗接种人数持续上升,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不断加快,新兴智能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本届论坛上,与会嘉宾直面时代关切,共话未来发展新图景。

1、智启科技产业合作新时代

在全球疫情影响持续、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智启新时代:智能科技与产业合作”分论坛成为本届论坛一大亮点。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加速创新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全过程,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表示,我国智能科技与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论文引用率和专利生产量快速增长,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典型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支撑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5G、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截至今年9月底已建成5G基站115.9万个。

“数字创新和智能技术具有巨大的变革潜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它可以提高工业的生产率,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推动向绿色经济转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能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同时也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因此能够节省成本,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数字化进程加速使得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帮助企业提升韧性,这一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科技、智能发展的新时代,而中国正是其中的引领者。下一步如果想更好地推进地区间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进入数字化时代。

5G技术作为智能科技对产业赋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起到重要作用。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5G市场。按照IHS Markit的市场预测,到2035年,5G能为全球带来13.1万亿美元的产值,差不多有将近一半会是在中国实现。希望未来能在具体领域的应用中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会从技术的升级、消费者的应用,特别是行业的应用上,共同努力,释放5G的潜力。”

2、实现健康与经济的优质循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公众健康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协调的重大议题。在“全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理念、新动能”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促进全民健康对于全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社会对疾病与健康的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有调研显示,93%的人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74%的受访者因疫情改变了生命观。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保证全民身心健康不容忽视。”钟南山表示,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在科研、防治上要做更多努力。要开展全球合作,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中国力量,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不管是人民健康,还是经济恢复,都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来实现发展和提升。只有保证全民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才能取得健康与经济之间的优质循环。

“疫情的全球蔓延,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全球共同面对公共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表示,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是全球人民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应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维护全球公共卫生秩序,保障人类生存健康。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认为,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会帮助人们更好地诊断疾病,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未来,希望能建立数字平台,共同研发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同时,要关注罕见病,确保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病人都能获得应有的救治。

当前,全世界65岁以上成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超过5岁以下儿童占比,且65岁以上成年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预计在2050年将达到15亿。“现在,科技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有陪伴型机器人出现。我们不需要惧怕科技,要拥抱科技,创造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银发经济’。”欧洲老龄化跨学科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米歇尔表示,要加大健康投资,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给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3、低碳发展“绿化”经贸格局

眼下,气候议程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关注,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不断加快,贸易投资模式、产业升级方向加快演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发展与全球经贸新格局”分论坛上,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热词一再被各界与会嘉宾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气候议程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关心的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表示。

“全球资源的开采消耗已接近极限,若不做任何挽救措施继续下去,全球温度的上升将不再仅仅是1.5摄氏度这么简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然环境意味着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并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和生产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可再生的经济模式,能够真正让经济增长不再依赖过量有效资源消耗。”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认为,疫情的发生提醒我们,全球性问题显然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如果想要实现系统性的可持续性,那就需要全球层面的努力。“生产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都涉及其中。我们需要向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消费模式转变。”

国际发展法律组织总干事简·比格表示,当前的选择和决策会决定气候是否将继续恶化,同时也会决定我们能否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最糟糕影响,实现真正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共同可实现的目标。

联合国经济发展助理秘书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埃利奥特·哈里斯则认为,“为推广低碳经济、实现碳中和目标,相关产业政策必须明确地针对其阻碍因素,包括缺乏产品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以及对新材料和技术的风险规避等。我们还应致力于出台适用于整个价值链的低碳激励措施。”

“符合碳中和理念的21世纪产业政策不能孤立存在。行之有效的一揽子产业政策必须考虑投资、贸易、税收、知识产权、竞争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整体环境、社会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等因素。”埃利奥特·哈里斯同时表示,尽管产业政策主要由各国制定,但国际合作却在促进产业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和各产业中依赖碳基资源和碳排放量较高的经济活动,能够通过国际合作摆脱困难,实现向碳中和的转变;通过国际合作,国家和产业能够接触到新的低碳材料和技术。


斯里兰卡参展商安达正在展示Sanni面具。本报记者 邹晓菁摄/光明图片

11月5日在第四届进博会汽车展区拍摄的apollo新能源赛车。新华社发

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而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光明图片

瑞典宜家品牌在第四届进博会上首发的新品设计充满中国文化元素。本报记者 吴潇怡摄/光明图片

【进博会时间】

11月5日,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拉开序幕。过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2.4亿;全球人口增长不断逼近90亿,资源开采消耗接近极限;世界开放指数总体呈震荡缩小趋势,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研究中心在本届论坛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1》指出,20.9%的经济体对外开放之门在缩小。但机遇与挑战并存,疫情下中国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全球疫苗接种人数持续上升,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不断加快,新兴智能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本届论坛上,与会嘉宾直面时代关切,共话未来发展新图景。

1、智启科技产业合作新时代

在全球疫情影响持续、经济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智启新时代:智能科技与产业合作”分论坛成为本届论坛一大亮点。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加速创新发展,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全过程,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志军表示,我国智能科技与产业蓬勃发展,人工智能论文引用率和专利生产量快速增长,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典型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持续提升,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支撑智能科技与产业发展的5G、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截至今年9月底已建成5G基站115.9万个。

“数字创新和智能技术具有巨大的变革潜能,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它可以提高工业的生产率,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推动向绿色经济转型。”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能提高效率和生产力,同时也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因此能够节省成本,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数字化进程加速使得新的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帮助企业提升韧性,这一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认为,我们已进入了一个科技、智能发展的新时代,而中国正是其中的引领者。下一步如果想更好地推进地区间的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尤其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进入数字化时代。

5G技术作为智能科技对产业赋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起到重要作用。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5G市场。按照IHS Markit的市场预测,到2035年,5G能为全球带来13.1万亿美元的产值,差不多有将近一半会是在中国实现。希望未来能在具体领域的应用中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会从技术的升级、消费者的应用,特别是行业的应用上,共同努力,释放5G的潜力。”

2、实现健康与经济的优质循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公众健康成为各国需要共同面对和协调的重大议题。在“全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理念、新动能”分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促进全民健康对于全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社会对疾病与健康的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有调研显示,93%的人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身体健康”,74%的受访者因疫情改变了生命观。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保证全民身心健康不容忽视。”钟南山表示,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在科研、防治上要做更多努力。要开展全球合作,为全球抗击疫情贡献中国力量,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不管是人民健康,还是经济恢复,都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来实现发展和提升。只有保证全民健康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才能取得健康与经济之间的优质循环。

“疫情的全球蔓延,使我们进一步意识到全球共同面对公共健康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副总裁张云涛表示,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是全球人民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应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合作,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维护全球公共卫生秩序,保障人类生存健康。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认为,数字化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会帮助人们更好地诊断疾病,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未来,希望能建立数字平台,共同研发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同时,要关注罕见病,确保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病人都能获得应有的救治。

当前,全世界65岁以上成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超过5岁以下儿童占比,且65岁以上成年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预计在2050年将达到15亿。“现在,科技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有陪伴型机器人出现。我们不需要惧怕科技,要拥抱科技,创造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银发经济’。”欧洲老龄化跨学科委员会主席让-皮埃尔·米歇尔表示,要加大健康投资,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给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3、低碳发展“绿化”经贸格局

眼下,气候议程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关注,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技术发展不断加快,贸易投资模式、产业升级方向加快演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绿色发展与全球经贸新格局”分论坛上,气候变化、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热词一再被各界与会嘉宾讨论。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气候议程和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最关心的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表示。

“全球资源的开采消耗已接近极限,若不做任何挽救措施继续下去,全球温度的上升将不再仅仅是1.5摄氏度这么简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自然环境意味着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并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和生产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可再生的经济模式,能够真正让经济增长不再依赖过量有效资源消耗。”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认为,疫情的发生提醒我们,全球性问题显然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如果想要实现系统性的可持续性,那就需要全球层面的努力。“生产价值链的所有参与者都涉及其中。我们需要向更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消费模式转变。”

国际发展法律组织总干事简·比格表示,当前的选择和决策会决定气候是否将继续恶化,同时也会决定我们能否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最糟糕影响,实现真正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共同可实现的目标。

联合国经济发展助理秘书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埃利奥特·哈里斯则认为,“为推广低碳经济、实现碳中和目标,相关产业政策必须明确地针对其阻碍因素,包括缺乏产品生产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据,以及对新材料和技术的风险规避等。我们还应致力于出台适用于整个价值链的低碳激励措施。”

“符合碳中和理念的21世纪产业政策不能孤立存在。行之有效的一揽子产业政策必须考虑投资、贸易、税收、知识产权、竞争和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及整体环境、社会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等因素。”埃利奥特·哈里斯同时表示,尽管产业政策主要由各国制定,但国际合作却在促进产业政策的实施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国和各产业中依赖碳基资源和碳排放量较高的经济活动,能够通过国际合作摆脱困难,实现向碳中和的转变;通过国际合作,国家和产业能够接触到新的低碳材料和技术。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