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星!襄阳3人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21-11-05 21:18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襄阳3人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湖北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名单

全国道德模范:

张定宇、崔崑、汪勇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刘发英(女)、唐光友  、黄思镇、万其珍、熊子勋、孙红梅(女)、易从梅(女)、赵福兰(女)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吧

熊子勋

襄阳市谷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

熊子勋:60年坚持寻找58名失踪战友

凭着一诺千金的执着信念,熊子勋用60余年时间寻遍每一座山头,查清5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两度患癌、一眼失明,仍然坚守承诺、不言放弃,每找到一人,便为他们造墓竖碑。熊子勋用毕生践行诺言,被誉为“信义战友”。

1949年3月,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不料在茶园沟遭伏,58名解放军战士下落不明。谷城县特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熊子勋为区长再次进山剿匪。9个月后,成功解放谷城西南山区。当熊子勋带人进入茶园沟时,顿时惊呆了:草丛中到处散落着解放军战士的烂衣服、烂鞋子、破袜子,尸骨却不见下落。熊子勋含泪将战友们的遗物就地埋葬,并在心中立下重誓:“哪怕用尽一生时间,我也要找到58名战友!”

1951年,在湖北日报社工作的熊子勋主动申请调回谷城。工作之余,多次进山寻访牺牲战友的下落,搜集战争史料。辗转千里,终于在四川找到这份珍贵的名单。正是根据熊子勋找到的这份名单,牺牲的战友被一一追认为烈士。

1982年,熊子勋被诊断出胃癌。家人和领导怕他出意外,阻止他进山。他却悄悄留下遗嘱,独自进山。1988年6月,他在茶园沟寻访两名牺牲战友的坟,快爬到半山腰时突遇大雨,一股泥石流把他冲下山去。翻滚中,他被两棵树挡住身体捡回一条性命,右眼却被严重刺伤,最终失明。

1989年,熊子勋又罹患肝癌。他再次给老伴写下遗嘱:“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完成我对死去战友的承诺!”就这样,直到2011年,最后2份烈士证明被送到了他们的子孙手中,58位战友及另外2名革命群众的牺牲经过、掩埋地点被他全部查清,60余年的艰辛寻找终告圆满。

1979年以来,他着手为牺牲战友写书立传,在患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24年间数易其稿,于2003年完成50多万字的手稿《磨盘山平暴记》。2008年7月,该书以《黎明的钟声》为名正式出版。那天,熊子勋来到谷城县烈士纪念碑前,将新书摆在烈士坟前告慰英灵:“书写出来了,人们会记住你们的!”

熊子勋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孙红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襄阳)高级工程师

孙红梅:敬业至毫厘 护航远万里

二十二年如一日,孙红梅凭借一颗匠心扎根鄂西北老“三线”工厂,专攻航空发动机焊修技术。破解62项修理难题,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她似傲霜斗雪的红梅,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绽放出大国工匠的光彩。

永葆初心,勤奋刻苦超越自我。

1999年,孙红梅从西安理工大学焊接专业本科毕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位于深山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焊工师傅带领的一次技术创新试验,给她种下了“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凡”的信念,她迅速调整状态苦练技术本领,白天穿行在生产现场熟悉产品性能、钻研产品原理,晚上则捡起专业书本为自己充电,一天工作学习十几个小时,凭着一股勤学苦干的劲儿,孙红梅用两年时间成长为技术骨干。

攻坚克难,毫厘之间精益求精。

2002年,孙红梅被抽调至襄樊航空发动机修理公司承担整个工厂的焊接维修工作。刚来不久就遇到难啃的“硬骨头”——在维修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叶冠时,由于焊接部位太薄,极易出现塌陷,甚至产生看不到的微观裂纹。整个夏天,她“闷”在蒸笼似的厂房里不停地试焊,握焊枪的手臂酸痛到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眼睛也经常被电弧光打伤,历经上百次查资料、分析、试验,最终通过控制电流参数,攻克氩弧焊堆焊修理难题。2008年,工厂修理某型发动机高导内机匣时遇到焊接变形超差的难题,她再次从零开始反复试验,带领团队掌握了激光焊技术,使许多采用传统方式无法修复的产品,获得新生。

赵福兰

襄阳市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村民

赵福兰:勤劳改变家庭命运

“85后”壮族好媳妇赵福兰,在十余年时间里,和丈夫一起照料家中老幼亲人,将特困家庭转变为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小康之家。

来自云南文山的赵福兰与丈夫石红波相识于深圳电子厂。她被石洪波细心体贴、奋发向上的精神所打动,跟随回到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初到婆家,她得知婆婆年迈体弱,丈夫的两个哥哥患有精神疾病,嫂子患上精神病后双目失明,侄女还在上学。面对此种境遇,她并未退缩,与石洪波组建家庭,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007年,赵福兰的孩子出生,但大哥也在同年去世,原本在深圳上班的石红波决定回乡务农,忙时种田、闲时零工,赵福兰则默默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婆婆因患白内障视力严重衰退,只能勉强走路,赵福兰就成了她的“眼”;二哥、三哥不会洗衣做饭,且需每天服药,赵福兰就成了他们的“手”;嫂嫂不能下床,赵福兰就成了她的“足”。懂事的侄女想要休学打工减轻负担,赵福兰百般敦促她安心读书,家里一切不用担心。在赵福兰的悉心照料下,婆婆恢复了精气神,二哥渐渐不用吃药,还能偶尔帮忙干活。侄女毕业找到工作后,每月仅留下基本生活费,剩余工资都寄回家。

日子不仅要过得去,还要过得好。2009年,赊账购入三头猪仔后,石红波专攻养猪知识,赵福兰则全心看护喂养。打猪草、喂猪食、扫猪圈、整夜守着母猪生仔,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小两口的第一次创业取得成功。有了资金积累,他们又开始投资农田耕种和农机出租,把自家承包的耕地扩大到了百余亩,养猪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村里人都赞叹赵福兰是个能干的好媳妇。

赵福兰荣获湖北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1月5日,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和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襄阳3人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湖北省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名单

全国道德模范:

张定宇、崔崑、汪勇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刘发英(女)、唐光友  、黄思镇、万其珍、熊子勋、孙红梅(女)、易从梅(女)、赵福兰(女)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事迹吧

熊子勋

襄阳市谷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

熊子勋:60年坚持寻找58名失踪战友

凭着一诺千金的执着信念,熊子勋用60余年时间寻遍每一座山头,查清5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两度患癌、一眼失明,仍然坚守承诺、不言放弃,每找到一人,便为他们造墓竖碑。熊子勋用毕生践行诺言,被誉为“信义战友”。

1949年3月,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不料在茶园沟遭伏,58名解放军战士下落不明。谷城县特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熊子勋为区长再次进山剿匪。9个月后,成功解放谷城西南山区。当熊子勋带人进入茶园沟时,顿时惊呆了:草丛中到处散落着解放军战士的烂衣服、烂鞋子、破袜子,尸骨却不见下落。熊子勋含泪将战友们的遗物就地埋葬,并在心中立下重誓:“哪怕用尽一生时间,我也要找到58名战友!”

1951年,在湖北日报社工作的熊子勋主动申请调回谷城。工作之余,多次进山寻访牺牲战友的下落,搜集战争史料。辗转千里,终于在四川找到这份珍贵的名单。正是根据熊子勋找到的这份名单,牺牲的战友被一一追认为烈士。

1982年,熊子勋被诊断出胃癌。家人和领导怕他出意外,阻止他进山。他却悄悄留下遗嘱,独自进山。1988年6月,他在茶园沟寻访两名牺牲战友的坟,快爬到半山腰时突遇大雨,一股泥石流把他冲下山去。翻滚中,他被两棵树挡住身体捡回一条性命,右眼却被严重刺伤,最终失明。

1989年,熊子勋又罹患肝癌。他再次给老伴写下遗嘱:“只要有一口气在,我就要完成我对死去战友的承诺!”就这样,直到2011年,最后2份烈士证明被送到了他们的子孙手中,58位战友及另外2名革命群众的牺牲经过、掩埋地点被他全部查清,60余年的艰辛寻找终告圆满。

1979年以来,他着手为牺牲战友写书立传,在患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24年间数易其稿,于2003年完成50多万字的手稿《磨盘山平暴记》。2008年7月,该书以《黎明的钟声》为名正式出版。那天,熊子勋来到谷城县烈士纪念碑前,将新书摆在烈士坟前告慰英灵:“书写出来了,人们会记住你们的!”

熊子勋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孙红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襄阳)高级工程师

孙红梅:敬业至毫厘 护航远万里

二十二年如一日,孙红梅凭借一颗匠心扎根鄂西北老“三线”工厂,专攻航空发动机焊修技术。破解62项修理难题,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她似傲霜斗雪的红梅,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绽放出大国工匠的光彩。

永葆初心,勤奋刻苦超越自我。

1999年,孙红梅从西安理工大学焊接专业本科毕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位于深山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焊工师傅带领的一次技术创新试验,给她种下了“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凡”的信念,她迅速调整状态苦练技术本领,白天穿行在生产现场熟悉产品性能、钻研产品原理,晚上则捡起专业书本为自己充电,一天工作学习十几个小时,凭着一股勤学苦干的劲儿,孙红梅用两年时间成长为技术骨干。

攻坚克难,毫厘之间精益求精。

2002年,孙红梅被抽调至襄樊航空发动机修理公司承担整个工厂的焊接维修工作。刚来不久就遇到难啃的“硬骨头”——在维修某型发动机涡轮叶片叶冠时,由于焊接部位太薄,极易出现塌陷,甚至产生看不到的微观裂纹。整个夏天,她“闷”在蒸笼似的厂房里不停地试焊,握焊枪的手臂酸痛到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稳,眼睛也经常被电弧光打伤,历经上百次查资料、分析、试验,最终通过控制电流参数,攻克氩弧焊堆焊修理难题。2008年,工厂修理某型发动机高导内机匣时遇到焊接变形超差的难题,她再次从零开始反复试验,带领团队掌握了激光焊技术,使许多采用传统方式无法修复的产品,获得新生。

赵福兰

襄阳市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村民

赵福兰:勤劳改变家庭命运

“85后”壮族好媳妇赵福兰,在十余年时间里,和丈夫一起照料家中老幼亲人,将特困家庭转变为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小康之家。

来自云南文山的赵福兰与丈夫石红波相识于深圳电子厂。她被石洪波细心体贴、奋发向上的精神所打动,跟随回到宜城市郑集镇八庙村。初到婆家,她得知婆婆年迈体弱,丈夫的两个哥哥患有精神疾病,嫂子患上精神病后双目失明,侄女还在上学。面对此种境遇,她并未退缩,与石洪波组建家庭,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007年,赵福兰的孩子出生,但大哥也在同年去世,原本在深圳上班的石红波决定回乡务农,忙时种田、闲时零工,赵福兰则默默操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婆婆因患白内障视力严重衰退,只能勉强走路,赵福兰就成了她的“眼”;二哥、三哥不会洗衣做饭,且需每天服药,赵福兰就成了他们的“手”;嫂嫂不能下床,赵福兰就成了她的“足”。懂事的侄女想要休学打工减轻负担,赵福兰百般敦促她安心读书,家里一切不用担心。在赵福兰的悉心照料下,婆婆恢复了精气神,二哥渐渐不用吃药,还能偶尔帮忙干活。侄女毕业找到工作后,每月仅留下基本生活费,剩余工资都寄回家。

日子不仅要过得去,还要过得好。2009年,赊账购入三头猪仔后,石红波专攻养猪知识,赵福兰则全心看护喂养。打猪草、喂猪食、扫猪圈、整夜守着母猪生仔,在她的用心经营下,小两口的第一次创业取得成功。有了资金积累,他们又开始投资农田耕种和农机出租,把自家承包的耕地扩大到了百余亩,养猪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村里人都赞叹赵福兰是个能干的好媳妇。

赵福兰荣获湖北省道德模范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