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广西全州:赓续长征精神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2021-11-02 16:31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系列之三

广西全州:赓续长征精神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编者按:“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踏上红军长征革命圣地,就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人民网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系列报道。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连日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阴雨绵绵,坐落在脚山铺阻击战旧址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更显肃穆。络绎不绝的观众冒雨前来,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人民网 严立政摄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考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湘江战役,始终牵挂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这个纪念园,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建成的。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纪念林。全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革命的火种在一代代中传承”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纪念园里松柏苍翠,每块刻有编号的石头下面,都安葬着红军烈士遗骸。昔年的硝烟早已散去,英雄的浩然正气仍在这青山绿水间激荡。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数万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硬是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在一幅油画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这幅油画中的主人公是陈树湘,油画上方写着的“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他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率领的红34师的真实写照。

观众在陈树湘油画前驻足。人民网 严立政摄

为了掩护红军主力渡江,陈树湘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突围过程中,陈树湘重伤被俘,苏醒后,他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95后”讲解员邓欣弘是土生土长的全州人,从小听着湘江战役的英烈故事长大。每当介绍到湘江战役的惨烈战况时,邓欣弘都会提到那首当地老百姓传唱至今的民谣——“红军血染湘江渡,江底尽是忠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邓欣弘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第一批讲解员,在她看来,这份工作的意义是任何事情都比不了的。“参观者中有很多年轻人,讲解中我常常深刻感受到,革命的火种在一代代中传承。”

观众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人民网 严立政摄

一场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大三学生熊钰如倍感振奋:“如果要用两个词形容我今天的感受,那就是震撼和感动。革命理想高于天!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全州县作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主战场,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资料。近年来,全州县加大红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力度,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汲取奋进力量的“源头活水”。

国庆小长假,年近60的全州县石塘镇仁金村村民唐世江一直没闲着。两个猪场一共有4000多头生猪出栏,每头生猪约200元的利润。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杨梅山红军战斗遗址位于仁金村,唐世江自小就听父辈讲述红军故事,深受长征精神感染。2015年,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欠了十几万的外债,唐世江不愿一家人就此被击垮,立志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唐世江修建养猪场。全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得益于党的金融扶贫政策,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唐世江贷款建起大型养猪场,依托“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养猪场前期投入大、建设要求高,唐世江好几次都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跟红军长征相比,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扛下来就是胜利。”

这两年,唐世江一家多了一项固定活动。逢年过节,唐世江就带着一家人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每次去都有新收获。唐世江相信,红军长征故事将会是儿孙们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唐世江不光摘掉了“穷帽子”,还鼓起了“钱袋子”,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如今,包括唐世江在内,全州县6.5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后,已经开启了新生活、新奋斗。“我这个年纪,还能过上住新房开小汽车的好日子,真的是做梦都不敢想。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好政策。”唐世江感慨不已。

“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告别“泥砖瓦,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的穷日子,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正朝着“产业旺、生态美、农民富”的目标奋力前行。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竹山村,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总书记指出,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总书记强调。

毛竹山村采取“党小组+理事会+基地+农户”模式,党员带头,成立葡萄种植协会,带动全村46户村民家家户户都种上葡萄,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

王德利夫妻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户,从两三亩发展到现在的12亩,包含温克、红地球、蓝玉三个品种。金秋时节,毛竹山村迎来葡萄大丰收。王德利家的葡萄亩产超过3000斤,比去年多了500斤左右,总产量有3万多斤。

村民忙着采摘葡萄。人民网 严立政摄

毛竹山村成熟的不仅有葡萄,还有乡村旅游等多种乡村振兴新模式。毛竹山村距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仅10多分钟的车程。葡萄熟了后,毛竹山村的游客更多了。

“我估算今年我家总收入能超过14万元。家乡发展越来越好,等卖完葡萄我打算买辆车,下一步还打算开农家乐,全州特色菜我都会做,保证让游客吃了还想来。”往年农闲时还得外出务工的王德利有了新计划。

漫步毛竹山村,一幢幢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一排排葡萄棚整齐延伸,层层叠叠。整洁舒适的小广场是村民们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是村民们的“充电站”。毛竹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明介绍,接下来将发展葡萄采摘体验、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使村庄美和环境美有机融合。

曾经炮火纷飞的战场,如今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奔流不息的湘江水,将见证全州这片红色热土的新征程、再长征。(朱晓玲 严立政 黄玉琦)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系列之三

广西全州:赓续长征精神 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编者按:“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踏上红军长征革命圣地,就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人民网推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系列报道。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连日来,广西桂林市全州县阴雨绵绵,坐落在脚山铺阻击战旧址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更显肃穆。络绎不绝的观众冒雨前来,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人民网 严立政摄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4年再次考察广西。第一站就来到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向湘江战役红军烈士敬献花篮,并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湘江战役,始终牵挂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做好烈士遗骸收殓保护工作、规划建设好纪念设施。

这个纪念园,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建成的。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纪念林。全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革命的火种在一代代中传承”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

纪念园里松柏苍翠,每块刻有编号的石头下面,都安葬着红军烈士遗骸。昔年的硝烟早已散去,英雄的浩然正气仍在这青山绿水间激荡。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数万红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硬是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领导机关和红军大部渡过湘江,保存了中国革命的火种。经此一役,中央红军从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在一幅油画前,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这幅油画中的主人公是陈树湘,油画上方写着的“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他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率领的红34师的真实写照。

观众在陈树湘油画前驻足。人民网 严立政摄

为了掩护红军主力渡江,陈树湘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城墙”。突围过程中,陈树湘重伤被俘,苏醒后,他绞断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95后”讲解员邓欣弘是土生土长的全州人,从小听着湘江战役的英烈故事长大。每当介绍到湘江战役的惨烈战况时,邓欣弘都会提到那首当地老百姓传唱至今的民谣——“红军血染湘江渡,江底尽是忠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邓欣弘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第一批讲解员,在她看来,这份工作的意义是任何事情都比不了的。“参观者中有很多年轻人,讲解中我常常深刻感受到,革命的火种在一代代中传承。”

观众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人民网 严立政摄

一场主题党日活动结束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大三学生熊钰如倍感振奋:“如果要用两个词形容我今天的感受,那就是震撼和感动。革命理想高于天!作为青年党员,我们要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全州县作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的主战场,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资料。近年来,全州县加大红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力度,使之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汲取奋进力量的“源头活水”。

国庆小长假,年近60的全州县石塘镇仁金村村民唐世江一直没闲着。两个猪场一共有4000多头生猪出栏,每头生猪约200元的利润。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杨梅山红军战斗遗址位于仁金村,唐世江自小就听父辈讲述红军故事,深受长征精神感染。2015年,为了给妻子治病,家里欠了十几万的外债,唐世江不愿一家人就此被击垮,立志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

唐世江修建养猪场。全州县委宣传部供图

得益于党的金融扶贫政策,在当地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唐世江贷款建起大型养猪场,依托“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生猪养殖。养猪场前期投入大、建设要求高,唐世江好几次都是咬牙坚持了下来,“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跟红军长征相比,我遇到的这点困难不算什么,扛下来就是胜利。”

这两年,唐世江一家多了一项固定活动。逢年过节,唐世江就带着一家人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参观,每次去都有新收获。唐世江相信,红军长征故事将会是儿孙们一辈子的精神财富。

唐世江不光摘掉了“穷帽子”,还鼓起了“钱袋子”,成为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如今,包括唐世江在内,全州县6.5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后,已经开启了新生活、新奋斗。“我这个年纪,还能过上住新房开小汽车的好日子,真的是做梦都不敢想。我发自内心地感谢党的好政策。”唐世江感慨不已。

“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告别“泥砖瓦,生活苦,南瓜汤,有女不嫁毛竹山”的穷日子,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正朝着“产业旺、生态美、农民富”的目标奋力前行。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毛竹山村,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总书记指出,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希望你们依靠勤劳智慧把日子过得更有甜头、更有奔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总书记强调。

毛竹山村采取“党小组+理事会+基地+农户”模式,党员带头,成立葡萄种植协会,带动全村46户村民家家户户都种上葡萄,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

王德利夫妻是村里最早一批种植葡萄的农户,从两三亩发展到现在的12亩,包含温克、红地球、蓝玉三个品种。金秋时节,毛竹山村迎来葡萄大丰收。王德利家的葡萄亩产超过3000斤,比去年多了500斤左右,总产量有3万多斤。

村民忙着采摘葡萄。人民网 严立政摄

毛竹山村成熟的不仅有葡萄,还有乡村旅游等多种乡村振兴新模式。毛竹山村距离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仅10多分钟的车程。葡萄熟了后,毛竹山村的游客更多了。

“我估算今年我家总收入能超过14万元。家乡发展越来越好,等卖完葡萄我打算买辆车,下一步还打算开农家乐,全州特色菜我都会做,保证让游客吃了还想来。”往年农闲时还得外出务工的王德利有了新计划。

漫步毛竹山村,一幢幢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错落有致;一排排葡萄棚整齐延伸,层层叠叠。整洁舒适的小广场是村民们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是村民们的“充电站”。毛竹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明介绍,接下来将发展葡萄采摘体验、农业观光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使村庄美和环境美有机融合。

曾经炮火纷飞的战场,如今正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奔流不息的湘江水,将见证全州这片红色热土的新征程、再长征。(朱晓玲 严立政 黄玉琦)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