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10年: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2021-10-09 09:07

在昆明市所辖安宁市太平学校,学生们带着自备的餐具在食堂就餐。

本报记者 赵黎浩 文/图

阅读提示

从“鸡蛋牛奶加餐”到“校校有食堂”,我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年来,惠及4000万学生。如今,这一政策正由让学生“吃得饱”向“吃得营养”迈进。有基层教育人士表示,营养改善是一种补充性计划,不少学校在探索“4+X”模式,外来务工者忙于生计,学校也在探索“家庭不足学校补”工程。

听到上二年级的儿子在学校能吃上鸡腿、牛排,还有紫菜汤、白菜汤,宋得春脸上挂满了笑容。现在,儿子的身高已经接近1.4米,在班里算是高个子。

从老家云南昭通到昆明打工的宋得春是一名外卖骑手,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一大早要把掺着玉米面的米先煮熟,再用烤锅把饭炒好,用罐头装着带去学校。

让宋得春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日子在2011年画上了句号。这一年,我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下决心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10年来,29个省1762个县的4060.82万名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餐盘中的菜品越来越丰盛,学生从“吃得饱”向“吃得营养”迈进。

9月30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造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明确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膳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跟踪监测表明,2019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提高1.54厘米和1.69厘米,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06公斤和1.18公斤,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街道中心学校校长施天平如今还记得,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他去学生家进行家访时了解到,不少农村家庭很少去街上买菜,自家田地种的蔬菜是什么就吃什么,很少能吃到新鲜肉,只有过年过节时能吃上腌制的肉,“一头猪可以吃两年。”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2014年将补助提高至每生每天4元,今年又提高至5元。

寻甸县塘子街道中心寄宿制完小食堂从每天供应2个菜变为如今提供1荤2素1汤,小炒肉、藕煮花生、番茄鸡蛋汤……住校学生的午餐不仅能吃饱,还吃得有营养。校长李飞燕介绍,财政补助用在提供荤菜上,素菜则需要学生自己支付,每餐大约需要2元,肉菜如果有结余还会在晚餐时免费提供给学生。

为了让苗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以及走读学生都能享受到营养改善计划的福利,塘子街道中心寄宿制完小保留了早上提供“牛奶+副食品”的套餐,并随时调整营养结构,纯奶、甜奶、酸奶,面包、鸡肉肠、牛肉肠不重样。

在太平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示栏上,提供的菜品越来越多,菜谱也越来越丰富,糖醋排骨、排骨煮萝卜、红烧牛肉都有。校长王夔介绍,学校会咨询学生喜欢吃的菜品,然后成立工作组讲究菜品营养成分,理出肉类、串荤、蔬菜、汤的备选种类,根据季节筛选出学生喜欢吃又满足营养均衡的菜品优先搭配。

记者走访发现,学生营养餐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从肉量相对较少变为以肉为主,同时也随着肉价的市场波动,有时供应串荤,有时供应全肉,保证每天能吃上一种新鲜的肉菜。

寻甸县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科科长龙江介绍,寻甸县塘子街道中心寄宿制完小2020年学生健康检测评价报告显示,在受检的596名学生中,约81%的学生处于中等发育水平。而现时营养状况显示,营养过剩人数80人,检出率为13.4%。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互联网+明厨亮灶”、“六T”实务管理、信息公开……昆明市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学校营养餐的安全。在王夔看来,食品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食堂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得盯得死死的。

记者在太平学校学生食堂看到,厨房的大门安装了门禁系统,需要食堂员工人脸识别才能打开,其他人无法进入。此外,墙上的电视实时显示后厨的监控图像,学校后勤副校长李海涛介绍,加工间、熟食间、生食间、切配间、炒菜台等重要位置都有摄像头覆盖,图像可以在自己电脑上实时查看。

在仓库间,大米整齐堆放在架子上,离地面、墙面各20厘米,李海涛解释称,空气有一定湿度,这样摆放能避免大米发生霉变。此外,记者看到,铁架上摆放的调料均标明了名称、生产日期、购买日期、有效期,食堂员工能一目了然掌握配料的保质期。

食堂的墙上还公示有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证、从业证等信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措施、实际体验情况等信息,供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监督。

此外,太平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牛奶房,事先将牛奶按班级人数分好储存,房间内有摄像头监控、紫外线消毒,窗户上还安装了密网防投毒,大门口放置了两块防鼠板。李海涛告诉记者,牛奶集中喝完后又统一回收处理,除了保持校园卫生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学生没有喝完的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记者注意到,寻甸县155个义务教育阶段食堂的“明厨亮灶”视频监控不仅在学校本地储存90天,还在电信的端口云储存,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教体局、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等可实现全过程监管。

  “4+X”探索家校“合力”

记者走访过程中,有基层教育人士表示,营养改善是一种补充性计划,不少学校在探索“4+X”模式,X代表家长需要承担的责任。王夔告诉记者,外来务工者忙于生计,而学校提倡陪伴成长的理念,老师和家长都要付出精力陪伴孩子,同时学校也在探索“家庭不足学校补”工程。

据介绍,学校还把学生的营养膳食学习融入体育健康课程中,有体育老师专门教“三减三健”等营养膳食相关的知识。同时,王夔建议,相关部门可利用假期对食堂员工进行食品安全、自身安全、操作细节、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开展员工厨艺大赛,提升食堂员工的技能。

在家庭责任方面,不少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营养餐食。饿了么外卖小哥杨光智送外卖时留意餐馆的菜品搭配,回家变着法地给孩子做菜,还从老家带来原生态的猪油,偶尔还让孩子吃点粗粮,在日常饮食中注重营养搭配。

营养改善计划10年来,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重视。在寻甸县塘子街道中心寄宿制完小,由于人手紧、任务重,无法满足走读生中午在校吃饭的需求,龙江告诉记者,寻甸县有575名食堂工勤人员,每月工资从500元到2400元不等,学校在食堂员工的工资支出方面压力很大。

昆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云表示,营养改善计划在对学生进行补助的同时,也应考虑给予食堂员工一定补贴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按一定的学生与食堂员工人数配比来计划奖励补助,确保食堂运作更流畅、更稳定,调动食堂员工的积极性,让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民生政策更好地延续下去。


在昆明市所辖安宁市太平学校,学生们带着自备的餐具在食堂就餐。

本报记者 赵黎浩 文/图

阅读提示

从“鸡蛋牛奶加餐”到“校校有食堂”,我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10年来,惠及4000万学生。如今,这一政策正由让学生“吃得饱”向“吃得营养”迈进。有基层教育人士表示,营养改善是一种补充性计划,不少学校在探索“4+X”模式,外来务工者忙于生计,学校也在探索“家庭不足学校补”工程。

听到上二年级的儿子在学校能吃上鸡腿、牛排,还有紫菜汤、白菜汤,宋得春脸上挂满了笑容。现在,儿子的身高已经接近1.4米,在班里算是高个子。

从老家云南昭通到昆明打工的宋得春是一名外卖骑手,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一大早要把掺着玉米面的米先煮熟,再用烤锅把饭炒好,用罐头装着带去学校。

让宋得春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日子在2011年画上了句号。这一年,我国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下决心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促进教育公平。

10年来,29个省1762个县的4060.82万名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餐盘中的菜品越来越丰盛,学生从“吃得饱”向“吃得营养”迈进。

9月30日,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造计划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学生营养膳食补助国家基础标准,明确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膳食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天4元提高至5元。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跟踪监测表明,2019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提高1.54厘米和1.69厘米,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06公斤和1.18公斤,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塘子街道中心学校校长施天平如今还记得,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前,他去学生家进行家访时了解到,不少农村家庭很少去街上买菜,自家田地种的蔬菜是什么就吃什么,很少能吃到新鲜肉,只有过年过节时能吃上腌制的肉,“一头猪可以吃两年。”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2014年将补助提高至每生每天4元,今年又提高至5元。

寻甸县塘子街道中心寄宿制完小食堂从每天供应2个菜变为如今提供1荤2素1汤,小炒肉、藕煮花生、番茄鸡蛋汤……住校学生的午餐不仅能吃饱,还吃得有营养。校长李飞燕介绍,财政补助用在提供荤菜上,素菜则需要学生自己支付,每餐大约需要2元,肉菜如果有结余还会在晚餐时免费提供给学生。

为了让苗族、彝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以及走读学生都能享受到营养改善计划的福利,塘子街道中心寄宿制完小保留了早上提供“牛奶+副食品”的套餐,并随时调整营养结构,纯奶、甜奶、酸奶,面包、鸡肉肠、牛肉肠不重样。

在太平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信息公示栏上,提供的菜品越来越多,菜谱也越来越丰富,糖醋排骨、排骨煮萝卜、红烧牛肉都有。校长王夔介绍,学校会咨询学生喜欢吃的菜品,然后成立工作组讲究菜品营养成分,理出肉类、串荤、蔬菜、汤的备选种类,根据季节筛选出学生喜欢吃又满足营养均衡的菜品优先搭配。

记者走访发现,学生营养餐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从肉量相对较少变为以肉为主,同时也随着肉价的市场波动,有时供应串荤,有时供应全肉,保证每天能吃上一种新鲜的肉菜。

寻甸县教育体育局学生资助管理科科长龙江介绍,寻甸县塘子街道中心寄宿制完小2020年学生健康检测评价报告显示,在受检的596名学生中,约81%的学生处于中等发育水平。而现时营养状况显示,营养过剩人数80人,检出率为13.4%。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互联网+明厨亮灶”、“六T”实务管理、信息公开……昆明市推出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学校营养餐的安全。在王夔看来,食品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食堂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得盯得死死的。

记者在太平学校学生食堂看到,厨房的大门安装了门禁系统,需要食堂员工人脸识别才能打开,其他人无法进入。此外,墙上的电视实时显示后厨的监控图像,学校后勤副校长李海涛介绍,加工间、熟食间、生食间、切配间、炒菜台等重要位置都有摄像头覆盖,图像可以在自己电脑上实时查看。

在仓库间,大米整齐堆放在架子上,离地面、墙面各20厘米,李海涛解释称,空气有一定湿度,这样摆放能避免大米发生霉变。此外,记者看到,铁架上摆放的调料均标明了名称、生产日期、购买日期、有效期,食堂员工能一目了然掌握配料的保质期。

食堂的墙上还公示有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证、从业证等信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措施、实际体验情况等信息,供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监督。

此外,太平学校还专门设立了牛奶房,事先将牛奶按班级人数分好储存,房间内有摄像头监控、紫外线消毒,窗户上还安装了密网防投毒,大门口放置了两块防鼠板。李海涛告诉记者,牛奶集中喝完后又统一回收处理,除了保持校园卫生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学生没有喝完的牛奶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质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记者注意到,寻甸县155个义务教育阶段食堂的“明厨亮灶”视频监控不仅在学校本地储存90天,还在电信的端口云储存,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教体局、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等可实现全过程监管。

  “4+X”探索家校“合力”

记者走访过程中,有基层教育人士表示,营养改善是一种补充性计划,不少学校在探索“4+X”模式,X代表家长需要承担的责任。王夔告诉记者,外来务工者忙于生计,而学校提倡陪伴成长的理念,老师和家长都要付出精力陪伴孩子,同时学校也在探索“家庭不足学校补”工程。

据介绍,学校还把学生的营养膳食学习融入体育健康课程中,有体育老师专门教“三减三健”等营养膳食相关的知识。同时,王夔建议,相关部门可利用假期对食堂员工进行食品安全、自身安全、操作细节、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开展员工厨艺大赛,提升食堂员工的技能。

在家庭责任方面,不少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营养餐食。饿了么外卖小哥杨光智送外卖时留意餐馆的菜品搭配,回家变着法地给孩子做菜,还从老家带来原生态的猪油,偶尔还让孩子吃点粗粮,在日常饮食中注重营养搭配。

营养改善计划10年来,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重视。在寻甸县塘子街道中心寄宿制完小,由于人手紧、任务重,无法满足走读生中午在校吃饭的需求,龙江告诉记者,寻甸县有575名食堂工勤人员,每月工资从500元到2400元不等,学校在食堂员工的工资支出方面压力很大。

昆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刘云表示,营养改善计划在对学生进行补助的同时,也应考虑给予食堂员工一定补贴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按一定的学生与食堂员工人数配比来计划奖励补助,确保食堂运作更流畅、更稳定,调动食堂员工的积极性,让营养改善计划这一民生政策更好地延续下去。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