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个暑假怎么过? 跟着导师下稻田

2021-08-09 16:22

7月30日上午11时许,西南科技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郭发平(左)和税阳(右)在稻麦科研基地统计水稻抽穗率。刘芳池/摄

胡运高在稻田里指导学生。刘芳池/摄

胡运高 刘芳池/摄

8月5日上午9点,一阵大雨朝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邀月村的一片稻田袭来,打乱了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胡运高和学生们的工作节奏。当时,他们正在稻田里取样,以完成他们今年暑期的研究、实训项目。

这片稻田是西南科技大学的一个稻麦科研基地,占地约120余亩。基地除了承担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外,还是学校研究生实践基地和农学专业科研教学实践基地,每年都有一批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此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训。

阵雨来临之前,胡运高正在一边给同学们讲解,一边分析各种情况——他们要赶在中午前完成当天的任务。师生们大清早就来到了稻田里,同学们每两人一个小组,针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稻穗调查取样。

“为了调查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穗部性状和异交习性的差异,一人对水稻抽穗情况进行仔细观看,并描述观察结果,另一人作详细记录,并进行核对。”2020级研究生田敏介绍。

据介绍,水稻生长一般要经历从孕穗期到穗的分化8个阶段。这几天正是第七期的稻穗取样时间,这个时期的稻穗接近成熟,稻穗较大且易观察,此时调查取样,方便后期研究。

该校农艺与种业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税阳原本要9月才入学,但是为了尽早获取研究数据,她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就跟着导师胡运高一起下田了。她说,如果不赶这一季水稻,只能等到明年才能获取最新水稻生产数据了,时间不容耽误。

事实上,税阳在今年4月复试成绩出来后就找导师报到了。那时正是这一季水稻的播种阶段,胡运高要求学生都要下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都要会,全程参与并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

在胡运高眼里,下田是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是科研、技术的要求。二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要让学生知道下田不是什么受不了的苦,下田能建立自信。”

胡运高数了一下,这个暑假跟他下田的学生有34人,其中研究生22人、本科生12人。而这当中,女生超过了半数。

他们一般清晨6点半左右到基地,调查会持续到上午10点左右,有的环节可能会持续到中午。避开午后的骄阳,大约下午4点钟,师生们又下田了,一般会干到晚上7-8点,那时天黑了下来。

尽管如此,高温仍然是避不开的。“第一感觉就是热。”农艺与种业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郭发平说,自己小时候下过田,但那是玩儿的心态,现在下田是为了获取研究数据、完成科研任务,这种紧迫感是不一样的。

每次下田,胡运高都要求女生穿防晒衣,戴上草帽。为了防止中暑,每个人随身备有藿香正气液。

一天当中,师生们往往会经历两次湿透。清晨的露水会从衣服的外层往里渗透,临近中午,汗水又从里往外渗透。

被露水打湿的裤子裹在身上让人很不舒服,有时候会顺着腿流到筒靴里。胡运高有一个土办法,用绳子把一块塑料布捆在腰间,塑料布至少盖住筒靴的上沿,这样就能把露水挡在外面,避免流进筒靴。

“来的时候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回去时都晒得黑黢黢的。”每年暑假,胡运高都能看到自己学生的变化。他说,因为研究的需要,每一届学生都要和他一起在这片试验稻田里开展调查,无论风雨,无论烈日。经过基地的锻炼,同学们个个都很棒,能吃苦,不怕流汗。

作为准研究生,税阳说,水稻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不断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是水稻人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而暑期是水稻生长发育极其重要的时期,田间多次调查取样是保障后期室内试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税阳喜欢水稻这个专业。她说,暑期虽然炎热,但是能和导师参与解决事关数十亿人民生问题的科学研究,很骄傲。“这个过程,既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做科研的艰辛,更让我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通讯员 刘芳池 记者 王鑫昕)


7月30日上午11时许,西南科技大学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郭发平(左)和税阳(右)在稻麦科研基地统计水稻抽穗率。刘芳池/摄

胡运高在稻田里指导学生。刘芳池/摄

胡运高 刘芳池/摄

8月5日上午9点,一阵大雨朝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邀月村的一片稻田袭来,打乱了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胡运高和学生们的工作节奏。当时,他们正在稻田里取样,以完成他们今年暑期的研究、实训项目。

这片稻田是西南科技大学的一个稻麦科研基地,占地约120余亩。基地除了承担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外,还是学校研究生实践基地和农学专业科研教学实践基地,每年都有一批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此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训。

阵雨来临之前,胡运高正在一边给同学们讲解,一边分析各种情况——他们要赶在中午前完成当天的任务。师生们大清早就来到了稻田里,同学们每两人一个小组,针对不同品种的水稻进行稻穗调查取样。

“为了调查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穗部性状和异交习性的差异,一人对水稻抽穗情况进行仔细观看,并描述观察结果,另一人作详细记录,并进行核对。”2020级研究生田敏介绍。

据介绍,水稻生长一般要经历从孕穗期到穗的分化8个阶段。这几天正是第七期的稻穗取样时间,这个时期的稻穗接近成熟,稻穗较大且易观察,此时调查取样,方便后期研究。

该校农艺与种业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税阳原本要9月才入学,但是为了尽早获取研究数据,她还没收到录取通知书就跟着导师胡运高一起下田了。她说,如果不赶这一季水稻,只能等到明年才能获取最新水稻生产数据了,时间不容耽误。

事实上,税阳在今年4月复试成绩出来后就找导师报到了。那时正是这一季水稻的播种阶段,胡运高要求学生都要下田,播种、插秧、田间管理都要会,全程参与并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

在胡运高眼里,下田是农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一是科研、技术的要求。二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第三,要让学生知道下田不是什么受不了的苦,下田能建立自信。”

胡运高数了一下,这个暑假跟他下田的学生有34人,其中研究生22人、本科生12人。而这当中,女生超过了半数。

他们一般清晨6点半左右到基地,调查会持续到上午10点左右,有的环节可能会持续到中午。避开午后的骄阳,大约下午4点钟,师生们又下田了,一般会干到晚上7-8点,那时天黑了下来。

尽管如此,高温仍然是避不开的。“第一感觉就是热。”农艺与种业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郭发平说,自己小时候下过田,但那是玩儿的心态,现在下田是为了获取研究数据、完成科研任务,这种紧迫感是不一样的。

每次下田,胡运高都要求女生穿防晒衣,戴上草帽。为了防止中暑,每个人随身备有藿香正气液。

一天当中,师生们往往会经历两次湿透。清晨的露水会从衣服的外层往里渗透,临近中午,汗水又从里往外渗透。

被露水打湿的裤子裹在身上让人很不舒服,有时候会顺着腿流到筒靴里。胡运高有一个土办法,用绳子把一块塑料布捆在腰间,塑料布至少盖住筒靴的上沿,这样就能把露水挡在外面,避免流进筒靴。

“来的时候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回去时都晒得黑黢黢的。”每年暑假,胡运高都能看到自己学生的变化。他说,因为研究的需要,每一届学生都要和他一起在这片试验稻田里开展调查,无论风雨,无论烈日。经过基地的锻炼,同学们个个都很棒,能吃苦,不怕流汗。

作为准研究生,税阳说,水稻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不断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是水稻人一直在研究的课题。而暑期是水稻生长发育极其重要的时期,田间多次调查取样是保障后期室内试验顺利进行的基础。

税阳喜欢水稻这个专业。她说,暑期虽然炎热,但是能和导师参与解决事关数十亿人民生问题的科学研究,很骄傲。“这个过程,既让我们切身体会到做科研的艰辛,更让我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通讯员 刘芳池 记者 王鑫昕)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