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杭州:民主聚民心法治促和谐 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2021-08-04 23:02

民主法治,国之基石。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征程,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法治也愈发展。如今,越来越多人感悟到其中深意——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跨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每一次提升,民主法治始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固的基石,不断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日常生活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有事好商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协商民主最生动的表现形式。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由此诞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江南小镇诞生的“枫桥经验”,来到了100多公里外的杭州,不仅“落地开花”,更是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民主法治之路。

“小红,我们家分房子,兄弟姐妹几个谈不拢,你有没有空来帮我们调解调解?”“小红,我们家出租房的中介跑路了,这个可怎么办啊!”在杭州拱墅区湖墅街道长乐苑社区,居民们有了烦心事,总习惯第一时间找“小红”帮忙。“小红”是谁?她是长乐苑社区“小红调解室”社会工作室的“元老”沈小红,每天都在社区帮忙调解居民们的大小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往上交”。在杭州,像沈小红这样的“和事佬”和“老娘舅”其实有很多。他们或许不是专业的警察、律师,却以“和”促“合”,解决了大量矛盾纠纷,并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治理的压力。如今,杭州社区(村)“和事佬”协会覆盖率早已稳定在100%,每年化解的基层矛盾都在几万件以上。

杭州桐庐县“无讼无访村(社区)”,富阳区“诉警调联动机制”等,一项项火热的基层民主实践,一种种别具特色的民主形式,让百姓将心声“一吐为快”,助民生“关键小事”好商量、快解决,汇聚起民声民智的最强音。当前,杭州不断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有序参与,使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意愿的制度更加健全、形式更加多样、渠道更加通畅,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防范化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不断显现新气象。

杭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打通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让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融入发展的顶层设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数智”赋能法治“走心”

不管身处何地,点点鼠标就能在线开展纠纷调解,时间最短仅需一天……借助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企业和群众处理知识产权和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一次不用跑”。今年6月,杭州“数智化”在线商事调解模式,成功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杭州依托这些调解领域的“最强大脑”,企业和群体拥有了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式,尤其是当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的背景下,该平台在为企突破疫情障碍、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

一个城市的法治水平,是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民主的重要保障。

杭州市委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2006年,作出建设“法治杭州”的决定,开启了杭州法治建设的新篇章。2014年,出台了“杭法十条”,吹响了深化杭州法治建设的号角。2019年,杭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成立,加强党对依法治市工作的领导,杭州法治建设迈入了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杭州法治建设在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近年来,杭州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依法治理体系,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杭州范例。比如,在山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又相对分散的临安,杭州法院通过“微法庭”,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延伸到一线,实现智能司法服务、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一次都不跑”,贯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崇尚法治、厉行法治,让法治精神根植于心。在新时代画卷上,杭州,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开更高水平民主法治建设的前行步伐,为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贡献新的“杭州经验”。


民主法治,国之基石。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法治建设的新征程,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法治也愈发展。如今,越来越多人感悟到其中深意——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跨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每一次提升,民主法治始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固的基石,不断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日常生活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有事好商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更是协商民主最生动的表现形式。

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诸暨枫桥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枫桥经验”由此诞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江南小镇诞生的“枫桥经验”,来到了100多公里外的杭州,不仅“落地开花”,更是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民主法治之路。

“小红,我们家分房子,兄弟姐妹几个谈不拢,你有没有空来帮我们调解调解?”“小红,我们家出租房的中介跑路了,这个可怎么办啊!”在杭州拱墅区湖墅街道长乐苑社区,居民们有了烦心事,总习惯第一时间找“小红”帮忙。“小红”是谁?她是长乐苑社区“小红调解室”社会工作室的“元老”沈小红,每天都在社区帮忙调解居民们的大小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往上交”。在杭州,像沈小红这样的“和事佬”和“老娘舅”其实有很多。他们或许不是专业的警察、律师,却以“和”促“合”,解决了大量矛盾纠纷,并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治理的压力。如今,杭州社区(村)“和事佬”协会覆盖率早已稳定在100%,每年化解的基层矛盾都在几万件以上。

杭州桐庐县“无讼无访村(社区)”,富阳区“诉警调联动机制”等,一项项火热的基层民主实践,一种种别具特色的民主形式,让百姓将心声“一吐为快”,助民生“关键小事”好商量、快解决,汇聚起民声民智的最强音。当前,杭州不断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有序参与,使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意愿的制度更加健全、形式更加多样、渠道更加通畅,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防范化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城市治理和社会生活不断显现新气象。

杭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打通了“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让百姓盼的与党和政府干的高度契合,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融入发展的顶层设计,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数智”赋能法治“走心”

不管身处何地,点点鼠标就能在线开展纠纷调解,时间最短仅需一天……借助中国(杭州)知识产权国际商事调解云平台,企业和群众处理知识产权和国际商事纠纷调解打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一次不用跑”。今年6月,杭州“数智化”在线商事调解模式,成功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公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杭州依托这些调解领域的“最强大脑”,企业和群体拥有了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纠纷解决方式,尤其是当前,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的背景下,该平台在为企突破疫情障碍、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

一个城市的法治水平,是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民主的重要保障。

杭州市委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2006年,作出建设“法治杭州”的决定,开启了杭州法治建设的新篇章。2014年,出台了“杭法十条”,吹响了深化杭州法治建设的号角。2019年,杭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成立,加强党对依法治市工作的领导,杭州法治建设迈入了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围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杭州法治建设在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中换挡提速、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繁荣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

近年来,杭州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构建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依法治理体系,切实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杭州范例。比如,在山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又相对分散的临安,杭州法院通过“微法庭”,将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延伸到一线,实现智能司法服务、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一次都不跑”,贯通了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崇尚法治、厉行法治,让法治精神根植于心。在新时代画卷上,杭州,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开更高水平民主法治建设的前行步伐,为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贡献新的“杭州经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