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方水土一方人,藏北牧民就业有特色

2021-08-04 16:18

【重走天路看变迁】一方水土一方人,藏北牧民就业有特色

中新网那曲8月4日电 (左宇坤)就业乃民生之本。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那曲市,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世代以农牧为生的那曲人民,近年也逐渐告别了伏在牦牛背上的传统日子,增收渠道愈发丰富,也愈发科学。

“一十百千万”的嘎尔德运营模式

天高云阔,群山挺拔,牦牛肥壮。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示范基地,便坐落于这番那曲市色尼区罗玛镇的画面中。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荒凉曾是这里的主题。”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嘎桑加才说,过去,这里的老百姓过着传统的牧业生活。2017年,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经国家批准成立的牦牛乳制品生产企业,是当地重要的高原有机畜牧产业示范基地。

色尼区嘎尔德畜牧业示范基地上的牦牛。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色尼区嘎尔德畜牧业示范基地扶贫建设工程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牧户”的运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嘎尔德模式”——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十个奶源基地,十个奶源基地带动一百个村级合作社,一百个村级合作社带动千户牧民,千户牧民带动万头牦牛、奶牛。

几乎每隔一天,老牧民洛次就会带着两大桶牛奶来到这里。收购员打开盖子吸出一管,用仪器测出数据又品了一口。上秤,共360斤,按夏季价格10元一斤算,老人拿到了3600元钱。

洛次从10岁开始一直放牦牛为生,今年58岁,家里6口人,有70多头牦牛。以前只能靠卖牦牛挣钱,但一头牦牛要养8-10年才能卖,还不容易找到人卖出好价格,一年收入也就2万-3万元。而现在,洛次家每个月只靠卖奶就有1.5万元的纯收入。

据嘎桑加才介绍,仅今年1月至6月,公司共收奶57.49万斤,兑现牧民奶款812.04万元。

强秋旺堆的“买房梦”

牛奶对于藏北的人们有着特殊的意义。25岁的藏餐馆老板强秋旺堆告诉记者,自己店里的师傅每早六点就要起来煮奶茶,煮三、四个小时的奶茶是最好喝的。

强秋旺堆的藏餐馆。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家住西藏那曲的强秋旺堆毕业于那曲市职业技术学院,在9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8。强秋旺堆的父母都是牧民,为了养大这些孩子过得十分简朴,连自家产的酥油都舍不得吃。

中专毕业后,强秋旺堆做了一段时间的二手车生意,后来在一家押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颇具商业头脑的他不甘于一直给人打工,便筹钱在母校开了一家藏餐馆,一边的门通往学校,一边的门通到外面。

“学校给我开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年只要出5000元,电费之类的另算。”强秋旺堆店里生意不错,一共有包括两个厨师在内的七个员工,也时常有烹饪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来店里实习,每天流水能达到三四千元。

“餐馆是2019年5月开的,开业第一年就盈利10多万元。同时,我现在也是押运公司那曲分公司的经理,年收入超过10万元。”去年,强秋旺堆用自己赚的钱,给父母在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条件更好的拉萨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公寓,父母已经搬了过去。

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丁涛称,近三年学校共毕业1225人,其中直接就业和升学887人。2012年起,西藏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为众多农牧区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创造了敢想敢梦的机会。

学生在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上课。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从贫困生到就业领路人

离强秋旺堆的藏餐馆几分钟车程的地方,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白玛赤列正在自家的劳务派遣公司忙碌着。

这是一家集劳务派遣、家政服务、物流服务、代理招聘、人事外包、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公司。2020年完成岗位对接517人,总收入400万元。其中长期工最高年增收3.5万元以上,每个贫困劳动力平均增收1.2万元以上。

“过几天那曲市的赛马节就要开始了,会有很多搭帐篷之类的工作需要工人。我们从中搭桥介绍,也提供技术、安全、服务意识等岗前培训,工人每天的工资不会低于230元。”白玛赤列说,今年上半年,自己公司已经派遣了近300人,有短期有长期,甚至还有到江苏等地的跨省工作。

白玛赤列对接的工人大多年龄在18-45岁之间。“现在大家的观念变了,家里小一点的都去了城里上学工作,年龄大一点的在家里经济来源少,便转变思想愿意打工了。”

但语言不通也成为了农牧民用工的一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白玛赤列不仅会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还会为20人以上的用工团体配备一个大学生领队进行翻译和管理。

白玛赤列公司组织进行的岗前培训。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那曲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扎西多吉告诉记者,那曲市政府和银行签订协议,大学生创业实体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和创业计划书便可最高申请50万元免抵押、免息贷款。

30岁的白玛赤列如今已是3家公司的老板,每年营业额达120余万元。但刚刚毕业时的他还只是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创业补助政策,2017年8月,白玛赤列获批了首笔5万元免息贷款,且创业至今,每年他都能领到2.4万元的房租和水电补助。

据那曲市人社局统计,2016至2020年,全市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81%,共发放就业创业补贴5530.232万元,农牧民转移就业共计36.29万人,增收31.57亿元。

观念转变,形式多样。藏北牧民的就业路,也越走越宽。(完)


【重走天路看变迁】一方水土一方人,藏北牧民就业有特色

中新网那曲8月4日电 (左宇坤)就业乃民生之本。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那曲市,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地级市。世代以农牧为生的那曲人民,近年也逐渐告别了伏在牦牛背上的传统日子,增收渠道愈发丰富,也愈发科学。

“一十百千万”的嘎尔德运营模式

天高云阔,群山挺拔,牦牛肥壮。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示范基地,便坐落于这番那曲市色尼区罗玛镇的画面中。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荒凉曾是这里的主题。”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嘎桑加才说,过去,这里的老百姓过着传统的牧业生活。2017年,西藏嘎尔德生态畜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是经国家批准成立的牦牛乳制品生产企业,是当地重要的高原有机畜牧产业示范基地。

色尼区嘎尔德畜牧业示范基地上的牦牛。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色尼区嘎尔德畜牧业示范基地扶贫建设工程项目采取“公司+基地+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牧户”的运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嘎尔德模式”——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十个奶源基地,十个奶源基地带动一百个村级合作社,一百个村级合作社带动千户牧民,千户牧民带动万头牦牛、奶牛。

几乎每隔一天,老牧民洛次就会带着两大桶牛奶来到这里。收购员打开盖子吸出一管,用仪器测出数据又品了一口。上秤,共360斤,按夏季价格10元一斤算,老人拿到了3600元钱。

洛次从10岁开始一直放牦牛为生,今年58岁,家里6口人,有70多头牦牛。以前只能靠卖牦牛挣钱,但一头牦牛要养8-10年才能卖,还不容易找到人卖出好价格,一年收入也就2万-3万元。而现在,洛次家每个月只靠卖奶就有1.5万元的纯收入。

据嘎桑加才介绍,仅今年1月至6月,公司共收奶57.49万斤,兑现牧民奶款812.04万元。

强秋旺堆的“买房梦”

牛奶对于藏北的人们有着特殊的意义。25岁的藏餐馆老板强秋旺堆告诉记者,自己店里的师傅每早六点就要起来煮奶茶,煮三、四个小时的奶茶是最好喝的。

强秋旺堆的藏餐馆。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家住西藏那曲的强秋旺堆毕业于那曲市职业技术学院,在9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8。强秋旺堆的父母都是牧民,为了养大这些孩子过得十分简朴,连自家产的酥油都舍不得吃。

中专毕业后,强秋旺堆做了一段时间的二手车生意,后来在一家押运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颇具商业头脑的他不甘于一直给人打工,便筹钱在母校开了一家藏餐馆,一边的门通往学校,一边的门通到外面。

“学校给我开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每年只要出5000元,电费之类的另算。”强秋旺堆店里生意不错,一共有包括两个厨师在内的七个员工,也时常有烹饪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来店里实习,每天流水能达到三四千元。

“餐馆是2019年5月开的,开业第一年就盈利10多万元。同时,我现在也是押运公司那曲分公司的经理,年收入超过10万元。”去年,强秋旺堆用自己赚的钱,给父母在海拔相对较低、气候条件更好的拉萨买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公寓,父母已经搬了过去。

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丁涛称,近三年学校共毕业1225人,其中直接就业和升学887人。2012年起,西藏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政策,为众多农牧区学生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学生创造了敢想敢梦的机会。

学生在那曲市职业技术学校上课。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从贫困生到就业领路人

离强秋旺堆的藏餐馆几分钟车程的地方,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白玛赤列正在自家的劳务派遣公司忙碌着。

这是一家集劳务派遣、家政服务、物流服务、代理招聘、人事外包、人力资源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公司。2020年完成岗位对接517人,总收入400万元。其中长期工最高年增收3.5万元以上,每个贫困劳动力平均增收1.2万元以上。

“过几天那曲市的赛马节就要开始了,会有很多搭帐篷之类的工作需要工人。我们从中搭桥介绍,也提供技术、安全、服务意识等岗前培训,工人每天的工资不会低于230元。”白玛赤列说,今年上半年,自己公司已经派遣了近300人,有短期有长期,甚至还有到江苏等地的跨省工作。

白玛赤列对接的工人大多年龄在18-45岁之间。“现在大家的观念变了,家里小一点的都去了城里上学工作,年龄大一点的在家里经济来源少,便转变思想愿意打工了。”

但语言不通也成为了农牧民用工的一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白玛赤列不仅会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还会为20人以上的用工团体配备一个大学生领队进行翻译和管理。

白玛赤列公司组织进行的岗前培训。 中新网 左宇坤 摄

那曲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扎西多吉告诉记者,那曲市政府和银行签订协议,大学生创业实体只需提供营业执照和创业计划书便可最高申请50万元免抵押、免息贷款。

30岁的白玛赤列如今已是3家公司的老板,每年营业额达120余万元。但刚刚毕业时的他还只是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创业补助政策,2017年8月,白玛赤列获批了首笔5万元免息贷款,且创业至今,每年他都能领到2.4万元的房租和水电补助。

据那曲市人社局统计,2016至2020年,全市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81%,共发放就业创业补贴5530.232万元,农牧民转移就业共计36.29万人,增收31.57亿元。

观念转变,形式多样。藏北牧民的就业路,也越走越宽。(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