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跨周期+自主性 两大关键词折射货币政策新动向

2021-08-03 08:34

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控如何开展,货币政策怎样实施?专家表示,跨周期调节更强调前瞻性和预防性。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料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稳货币趋势明确,紧信用状态或有所缓解,同时将更加注重发挥结构性政策作用。

从“逆周期”转向“跨周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的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专家认为,宏观政策调节正逐渐从“逆周期”转向“跨周期”,兼顾当下与未来,更加注重从中长期维度搞好政策设计、增强调节能力,保持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动态平衡。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跨周期更强调从中长期维度评估总体形势,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预防性,保持防风险和稳增长动态平衡,避免经济运行相对于潜在产出出现较大波动。他认为,就当前而言,跨周期调节重点是基于对明年宏观形势的预判,灵活调整下半年政策节奏与重心,“下半年宏观调控基本取向是基于明年可能的稳增长诉求而侧重于适度扩大内需。”

华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瑜分析,“跨周期”的提法诞生于政策空间逐渐收窄的现实背景,可以理解为“预留”“不急”,将政策留到明年用。

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表示,跨周期调节的特征就是政策松紧力度会较为缓和。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意味着政策需要兼顾今明两年的风险,下半年不能过快透支政策空间。

坚持以我为主增强自主性

在美联储酝酿宽松政策“退坡”背景下,如何应对未来海外主要央行政策调整的话题引起较多讨论。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通过汇率、资本流动等渠道对我国产生影响,但我国经济基本面仍有韧性、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在高位,风险总体可控,货币政策应保持独立性,‘以我为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

孙彬彬说,对后续可能出现的海外政策变动及汇率变动,我国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料继续强调以我为主,以内部均衡为主。事实上,当前市场对今年底、明年初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已有预期,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意味着即使美联储有所行动,我国央行也会立足于国内。特别是在面对可能出现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时,货币政策仍是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更多通过宏观审慎工具予以应对。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坚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向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

货币信用双稳局面可期

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实施,任泽平认为,货币政策将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从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转向稳货币、稳信用的格局,注重发挥结构性作用。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预计,货币政策实施将呈现“宽货币+结构性紧信用”的格局,应关注定向支持政策的出台。

孙彬彬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尚未进入对冲状态,是否进一步宽松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后续进一步降准以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政策利率出现调整的可能性仍较小。


下一步,宏观政策调控如何开展,货币政策怎样实施?专家表示,跨周期调节更强调前瞻性和预防性。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料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稳货币趋势明确,紧信用状态或有所缓解,同时将更加注重发挥结构性政策作用。

从“逆周期”转向“跨周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的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专家认为,宏观政策调节正逐渐从“逆周期”转向“跨周期”,兼顾当下与未来,更加注重从中长期维度搞好政策设计、增强调节能力,保持防风险和稳增长的动态平衡。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跨周期更强调从中长期维度评估总体形势,提高政策前瞻性和预防性,保持防风险和稳增长动态平衡,避免经济运行相对于潜在产出出现较大波动。他认为,就当前而言,跨周期调节重点是基于对明年宏观形势的预判,灵活调整下半年政策节奏与重心,“下半年宏观调控基本取向是基于明年可能的稳增长诉求而侧重于适度扩大内需。”

华创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瑜分析,“跨周期”的提法诞生于政策空间逐渐收窄的现实背景,可以理解为“预留”“不急”,将政策留到明年用。

国泰君安宏观首席分析师董琦表示,跨周期调节的特征就是政策松紧力度会较为缓和。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意味着政策需要兼顾今明两年的风险,下半年不能过快透支政策空间。

坚持以我为主增强自主性

在美联储酝酿宽松政策“退坡”背景下,如何应对未来海外主要央行政策调整的话题引起较多讨论。

“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将通过汇率、资本流动等渠道对我国产生影响,但我国经济基本面仍有韧性、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处在高位,风险总体可控,货币政策应保持独立性,‘以我为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

孙彬彬说,对后续可能出现的海外政策变动及汇率变动,我国在实施货币政策时料继续强调以我为主,以内部均衡为主。事实上,当前市场对今年底、明年初美联储缩减购债规模已有预期,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意味着即使美联储有所行动,我国央行也会立足于国内。特别是在面对可能出现的人民币汇率波动时,货币政策仍是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更多通过宏观审慎工具予以应对。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表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坚持正常货币政策,坚持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兼顾内外均衡,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同时,也会密切关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我为主,开展国际宏观政策协调,共同发出正向声音,促进全球经济稳定恢复。

货币信用双稳局面可期

展望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实施,任泽平认为,货币政策将稳字当头、以我为主,从稳货币、结构性紧信用转向稳货币、稳信用的格局,注重发挥结构性作用。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预计,货币政策实施将呈现“宽货币+结构性紧信用”的格局,应关注定向支持政策的出台。

孙彬彬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尚未进入对冲状态,是否进一步宽松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就业形势。后续进一步降准以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政策利率出现调整的可能性仍较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