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人民网评:小小“救命文档”里的大写中国

2021-08-02 09:34

这几天,河南暴雨成灾,让全国的目光聚焦在中原大地,也让“风雨面前一起扛”的人间大爱书写在中原大地。其中,一份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线上文档在网络传播,刷屏朋友圈。短短24小时之内,这份文档已有250多万次访问量,1000多条关于河南洪灾的求助信息和救援力量一起涌入这份文档。从最开始的一个小小表格,到民间救援信息收集对接的平台,这份在线文档被网友称作“救命文档”。

这是与时间赛跑、与灾情较量的生死竞速。文档创建第1个小时,录入、核实求助信息;第3个小时,“什么都看不清”“水已经到胸了”“没有地方站了”,求助者越来越多;第4个小时,加入功能sheet“可提供支援场所”;第6个小时,首个“成功救援”出现……一条条关乎生命的“编辑”,一次次键盘敲击的“转发”,犹如虚拟世界的一道道光束,汇聚成救援希望的星河。在滔滔洪水的危难关头、漫天风雨的无助时刻,这样的信息对接、供需匹配显得格外动人,让人倍感温暖。

这是相信奇迹、创造奇迹的救援接力。在“救命文档”里,每一次信息的发布、每一个条目的更新,背后映射的都是救援行动、关爱举动的给力。当发高烧的女生、 84岁的老人被成功救援,当被困一天没喝水的小宝宝得到了救助,当被困几小时待产的孕妇被送到了医院,守在屏幕前的“无名之辈”一次次被振奋、一次次被感动。是的,他们做到了!再平凡的善举,只要汇聚在一起,就是信心和力量,就能成为奇迹的宠儿。从虚拟世界的“救命文档”放眼暴雨中的向险而行、洪水中的逆流而上,就能深刻懂得为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总是我们义无反顾的坚定选择,为什么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

这是主动作为、救灾有我的青春担当。“救命文档”的创作者是在上海读研的河南籍大学生,出于为暴雨中的家乡做点事的初心,与30多位同学发起了这场无声而有力的救援大接力, 腾讯文档技术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文档稳定运行。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只求尽心尽力,在这帮年轻人身上,我们又看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写下“不计报酬、不畏生死”请战书的“90后”的叠影,又看到了抗击洪涝灾害中身先士卒筑起“钢铁之堤”的年轻党员的重影,又看到了脱贫攻坚战中以热血赴使命的年轻干部的镜像。有这样的青春之肩,定能扛起民族复兴的明天。

这是创新驱动、科技进步的技术赋能。小小文档大显身手,竟能汇聚如此强大的救援力量,让人们将更多目光投向暴雨洪灾中的硬核科技。翼龙无人机成功让受灾村镇恢复5小时的通信信号,“河南暴雨积水地图”提供避灾信息,“城市大脑”快速启动,救生机器人、机器人水泵活跃在抢险救灾现场……这是祖国科技实力不断突破的结果,也见证着始终如一的为民坚守。正如网友所言:困难面前,你永远可以相信祖国!暴雨中的科技力量有多硬核,这份“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困难”的努力就有多温暖!

洪水滔滔,爱如潮水。灾难压不倒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强大;磨难阻挡不了我们,只会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坚定,因为“救命文档”再小再普通,也矗立着一个大写的中国。


这几天,河南暴雨成灾,让全国的目光聚焦在中原大地,也让“风雨面前一起扛”的人间大爱书写在中原大地。其中,一份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线上文档在网络传播,刷屏朋友圈。短短24小时之内,这份文档已有250多万次访问量,1000多条关于河南洪灾的求助信息和救援力量一起涌入这份文档。从最开始的一个小小表格,到民间救援信息收集对接的平台,这份在线文档被网友称作“救命文档”。

这是与时间赛跑、与灾情较量的生死竞速。文档创建第1个小时,录入、核实求助信息;第3个小时,“什么都看不清”“水已经到胸了”“没有地方站了”,求助者越来越多;第4个小时,加入功能sheet“可提供支援场所”;第6个小时,首个“成功救援”出现……一条条关乎生命的“编辑”,一次次键盘敲击的“转发”,犹如虚拟世界的一道道光束,汇聚成救援希望的星河。在滔滔洪水的危难关头、漫天风雨的无助时刻,这样的信息对接、供需匹配显得格外动人,让人倍感温暖。

这是相信奇迹、创造奇迹的救援接力。在“救命文档”里,每一次信息的发布、每一个条目的更新,背后映射的都是救援行动、关爱举动的给力。当发高烧的女生、 84岁的老人被成功救援,当被困一天没喝水的小宝宝得到了救助,当被困几小时待产的孕妇被送到了医院,守在屏幕前的“无名之辈”一次次被振奋、一次次被感动。是的,他们做到了!再平凡的善举,只要汇聚在一起,就是信心和力量,就能成为奇迹的宠儿。从虚拟世界的“救命文档”放眼暴雨中的向险而行、洪水中的逆流而上,就能深刻懂得为什么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总是我们义无反顾的坚定选择,为什么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

这是主动作为、救灾有我的青春担当。“救命文档”的创作者是在上海读研的河南籍大学生,出于为暴雨中的家乡做点事的初心,与30多位同学发起了这场无声而有力的救援大接力, 腾讯文档技术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确保文档稳定运行。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只求尽心尽力,在这帮年轻人身上,我们又看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写下“不计报酬、不畏生死”请战书的“90后”的叠影,又看到了抗击洪涝灾害中身先士卒筑起“钢铁之堤”的年轻党员的重影,又看到了脱贫攻坚战中以热血赴使命的年轻干部的镜像。有这样的青春之肩,定能扛起民族复兴的明天。

这是创新驱动、科技进步的技术赋能。小小文档大显身手,竟能汇聚如此强大的救援力量,让人们将更多目光投向暴雨洪灾中的硬核科技。翼龙无人机成功让受灾村镇恢复5小时的通信信号,“河南暴雨积水地图”提供避灾信息,“城市大脑”快速启动,救生机器人、机器人水泵活跃在抢险救灾现场……这是祖国科技实力不断突破的结果,也见证着始终如一的为民坚守。正如网友所言:困难面前,你永远可以相信祖国!暴雨中的科技力量有多硬核,这份“不惜一切代价、克服重重困难”的努力就有多温暖!

洪水滔滔,爱如潮水。灾难压不倒我们,只会让我们更强大;磨难阻挡不了我们,只会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坚定,因为“救命文档”再小再普通,也矗立着一个大写的中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