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上半年,内需贡献率达到80.9%,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国民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经济新方位·年中数据怎么看)

2021-07-28 10:39

6月22日,浙江湖州一家汽车工厂的数字化车间内,工人在检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谢尚国摄(影像中国)

  7月10日,广东珠海,横琴CBD高楼林立。

  陈烁明摄(影像中国)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夏粮喜获“十八连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打开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报表”,亮点确实不少。

7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持续拓展和巩固

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上半年,农业、工业、服务业生产需求均继续回升,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加完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2.5个百分点,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此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6%和10.7%,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0.2和6.3个百分点。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6月末,根据统计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长了16.6%。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比一季度加快了0.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了500亿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处于比较低的涨幅水平。此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1,比上年同期缩小了0.0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这符合新发展理念,也是上半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吹风会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餐饮收入规模与2019年同期持平,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判断中国经济势头好不好,动力足不足,还要分析消费、投资、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看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前期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餐饮业,上半年收入达21712亿元,同比增长48.6%,规模与201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看投资,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6月份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强动能的高技术投资、补短板的社会领域投资,还有反映市场活力的民间投资,增速都在加快,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目前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刘爱华分析,一是企业效益普遍好转,有利于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和能力。二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8%,增速超过投资增速,资金保障比较有力。三是稳投资政策在持续发力。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大项目超过1万个,环比增长11.6%。“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蕴藏了巨大的投资空间,下阶段投资将会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态势。”

看出口,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8%,月度进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刘爱华综合判断,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但是,目前全球疫情走势仍然错综复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比较大,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5.2%的人均收入实际增速相当不易

总体看,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在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作用下,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

“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回落,主要归因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稳就业政策。”刘爱华说,从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来看,25—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6月份下降到了4.2%,比上年同月低了1个百分点。

在看到就业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到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将带动青年失业率上升。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5.4%,比上个月上升了1.6个百分点,和上年同月持平。

“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志愿和去年相比,更加趋于稳定,求职活跃度明显上升。另一方面,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总的就业压力较大。”刘爱华说,下一阶段还是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容量,巩固就业稳定的态势。

在上半年民生数据中,收入增速与就业指标同样备受关注。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两年平均为5.2%,这个速度低于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怎么看待当前的收入增速呢?

“考虑到去年以来我们遭受疫情冲击,实现5.2%的人均收入增速是相当不容易的。”刘爱华说,今年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了12.1%,两年平均增长了7.2%;人均转移性净收入增长了9%,两年平均增长了8.6%;人均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了17.5%,两年平均增长了5.6%。“实现这个增长,可以说既有经济恢复的因素带动了就业增加,进而带动收入增加,也受益于各地加大了民生保障力度,同时也有市场主体自身的努力,成果非常显著。”

  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累积增多,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供需循环畅通,基本面为下半年经济运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总体上,支持经济进一步恢复、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积、逐渐增多。”刘爱华说,“从基本面来讲,从供需循环、市场信心、内需持续增强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

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今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个百分点,说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在逐步增强。

“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对去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下降起到减缓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将保持较快增长,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比较重要的动力。”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说。

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已经连续16个月位于景气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反映了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在持续改善。

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为外需增长奠定基础。6月份全球综合PMI是56.6%,保持在15年以来的高位,据WTO最新预计,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有望增长8%,反映了全球贸易复苏步伐在加快,这有利于外需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宏观政策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在不断落实落地,有利于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为市场注入生机活力。

态势向好,挑战也不少。刘爱华表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还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尤其是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成长空间,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16日 02 版)


6月22日,浙江湖州一家汽车工厂的数字化车间内,工人在检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谢尚国摄(影像中国)

  7月10日,广东珠海,横琴CBD高楼林立。

  陈烁明摄(影像中国)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7%,夏粮喜获“十八连丰”,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打开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报表”,亮点确实不少。

7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持续拓展和巩固

经济持续恢复增长。夏粮再获丰收,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快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6.7个百分点;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上半年,农业、工业、服务业生产需求均继续回升,GDP同比增长12.7%,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持续拓展和巩固。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加完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2.5个百分点,消费拉动作用增强。此外,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6%和10.7%,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0.2和6.3个百分点。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6月末,根据统计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长了16.6%。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比一季度加快了0.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了500亿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处于比较低的涨幅水平。此外,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61,比上年同期缩小了0.0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这符合新发展理念,也是上半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国新办举行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吹风会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餐饮收入规模与2019年同期持平,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判断中国经济势头好不好,动力足不足,还要分析消费、投资、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看消费,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0%,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4.9%。前期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餐饮业,上半年收入达21712亿元,同比增长48.6%,规模与2019年上半年基本持平。

看投资,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6月份环比增长0.35%;两年平均增长4.4%,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强动能的高技术投资、补短板的社会领域投资,还有反映市场活力的民间投资,增速都在加快,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目前支持投资持续恢复的有利因素在不断增多。”刘爱华分析,一是企业效益普遍好转,有利于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和能力。二是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6.8%,增速超过投资增速,资金保障比较有力。三是稳投资政策在持续发力。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大项目超过1万个,环比增长11.6%。“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蕴藏了巨大的投资空间,下阶段投资将会继续保持持续恢复的态势。”

看出口,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进出口规模创下了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2.8%,月度进出口已连续13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刘爱华综合判断,全年外贸进出口有望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但是,目前全球疫情走势仍然错综复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比较大,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5.2%的人均收入实际增速相当不易

总体看,上半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在一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作用下,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

“城镇调查失业率的回落,主要归因于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稳就业政策。”刘爱华说,从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来看,25—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6月份下降到了4.2%,比上年同月低了1个百分点。

在看到就业总量稳定的同时,也要看到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到来,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将带动青年失业率上升。6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为15.4%,比上个月上升了1.6个百分点,和上年同月持平。

“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志愿和去年相比,更加趋于稳定,求职活跃度明显上升。另一方面,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达到了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总的就业压力较大。”刘爱华说,下一阶段还是要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延续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优化就业服务,扩大就业容量,巩固就业稳定的态势。

在上半年民生数据中,收入增速与就业指标同样备受关注。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两年平均为5.2%,这个速度低于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怎么看待当前的收入增速呢?

“考虑到去年以来我们遭受疫情冲击,实现5.2%的人均收入增速是相当不容易的。”刘爱华说,今年上半年,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了12.1%,两年平均增长了7.2%;人均转移性净收入增长了9%,两年平均增长了8.6%;人均经营净收入同比增长了17.5%,两年平均增长了5.6%。“实现这个增长,可以说既有经济恢复的因素带动了就业增加,进而带动收入增加,也受益于各地加大了民生保障力度,同时也有市场主体自身的努力,成果非常显著。”

  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累积增多,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

今年上半年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供需循环畅通,基本面为下半年经济运行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总体上,支持经济进一步恢复、进一步向好的因素在逐渐累积、逐渐增多。”刘爱华说,“从基本面来讲,从供需循环、市场信心、内需持续增强来看,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

经济内生动力逐步增强。今年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个百分点,说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在逐步增强。

“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对去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下降起到减缓作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将保持较快增长,会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比较重要的动力。”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说。

市场主体信心不断增强。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已经连续16个月位于景气区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16个月高于临界点,反映了市场主体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在持续改善。

全球经济延续复苏态势,为外需增长奠定基础。6月份全球综合PMI是56.6%,保持在15年以来的高位,据WTO最新预计,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有望增长8%,反映了全球贸易复苏步伐在加快,这有利于外需保持比较快的增长。

宏观政策继续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在不断落实落地,有利于为企业纾困解难,持续为市场注入生机活力。

态势向好,挑战也不少。刘爱华表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还是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好跨周期调节,应对好可能发生的周期性风险。“尤其是要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给中小微企业更多的成长空间,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16日 02 版)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