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1-07-26 09:21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3年多来,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

  创新规划构建风道系统

7月盛夏,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府河公园,一只大型川剧变脸造型的风筝在空中飞舞……风筝制作师邓静表示,以前在成都放这种中大型的风筝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今,通风廊道让成都风力条件改善了许多。

2019年以来,成都从风源、冷热源着眼,规划构建三级风道系统,其中一级是保护自然风源、二级是引风入城、三级则是环流补风,对新建建筑的高度、密度、方位等做科学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汪小琦表示,这个规划来源于基于数值方法的城市通风潜势定量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研究模拟显示,通风廊道系统的构建与管控可使成都市平均风速提升约10.5%,能显著降低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大大改善空气质量。在成都拍摄雪山10余年的摄影师张巍说,过去一般在雨后第二天早上才有可能观测到雪山;现在只要天气晴朗,就有可能看到雪山。去年在成都看见雪山的次数达70次,创近年新高。

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8天,PM2.5下降28.1%。

  水生态质量稳步提升

“快看!那是不是青头潜鸭?”今年1月3日,成都市蒲江县蒲江河边,摄影师向文军在一群白眼潜鸭中发现了一只头顶青色的水鸟,正是极为少见的青头潜鸭。

水质向好,水鸟先知。今年初,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部门和机构开展调查统计,共记录到野生水鸟69种34179只,数量和品种均多于去年,其中不乏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品种。

2017年以来,成都持续推进锦江的水生态治理和绿道建设,提出“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连续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流域水生态治理、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等,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推动全流域控源截污,水生态质量稳步提升。锦江流域累计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80家;治理排污口590个,整治黑臭水体114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近81.37万吨/日。治水的同时,锦江流域2371名各级河长利用“成都e河长”手机APP,累计巡河82.48万人次,推动解决了2.4万个水生态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灰黑色的皮毛、泛红的腹部、毛茸茸的尾巴,在成都市一环路内万福桥附近,一只松鼠从一棵树轻巧地跳往另一棵树,然后消失在枝叶间……如今,在很多公园和绿地,成都市民都能遇到松鼠等小动物。

以绿色空间为底色、以山水田园为景观、以历史人文为特质、以公园街区为场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让市民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

从成都市星汉路拐进星科北街,在各色花卉、绿植的簇拥下,一段几百米长的路串接起绿地、公园、社区、园区和商圈。这是成都规划总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的一部分。这样的道路,目前在成都已有1000多条。

据了解,天府绿道已建成4780多公里;其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2015年增加1.7平方米。

生态价值的转化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空气改善、水质提升、绿地增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都是成都推进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显著变化。今年,成都提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规划,强调从市民需求出发,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势,把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3年多来,成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

  创新规划构建风道系统

7月盛夏,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府河公园,一只大型川剧变脸造型的风筝在空中飞舞……风筝制作师邓静表示,以前在成都放这种中大型的风筝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今,通风廊道让成都风力条件改善了许多。

2019年以来,成都从风源、冷热源着眼,规划构建三级风道系统,其中一级是保护自然风源、二级是引风入城、三级则是环流补风,对新建建筑的高度、密度、方位等做科学规划。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汪小琦表示,这个规划来源于基于数值方法的城市通风潜势定量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研究模拟显示,通风廊道系统的构建与管控可使成都市平均风速提升约10.5%,能显著降低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大大改善空气质量。在成都拍摄雪山10余年的摄影师张巍说,过去一般在雨后第二天早上才有可能观测到雪山;现在只要天气晴朗,就有可能看到雪山。去年在成都看见雪山的次数达70次,创近年新高。

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38天,PM2.5下降28.1%。

  水生态质量稳步提升

“快看!那是不是青头潜鸭?”今年1月3日,成都市蒲江县蒲江河边,摄影师向文军在一群白眼潜鸭中发现了一只头顶青色的水鸟,正是极为少见的青头潜鸭。

水质向好,水鸟先知。今年初,由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部门和机构开展调查统计,共记录到野生水鸟69种34179只,数量和品种均多于去年,其中不乏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等珍稀品种。

2017年以来,成都持续推进锦江的水生态治理和绿道建设,提出“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连续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流域水生态治理、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等,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推动全流域控源截污,水生态质量稳步提升。锦江流域累计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780家;治理排污口590个,整治黑臭水体114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近81.37万吨/日。治水的同时,锦江流域2371名各级河长利用“成都e河长”手机APP,累计巡河82.48万人次,推动解决了2.4万个水生态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灰黑色的皮毛、泛红的腹部、毛茸茸的尾巴,在成都市一环路内万福桥附近,一只松鼠从一棵树轻巧地跳往另一棵树,然后消失在枝叶间……如今,在很多公园和绿地,成都市民都能遇到松鼠等小动物。

以绿色空间为底色、以山水田园为景观、以历史人文为特质、以公园街区为场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让市民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

从成都市星汉路拐进星科北街,在各色花卉、绿植的簇拥下,一段几百米长的路串接起绿地、公园、社区、园区和商圈。这是成都规划总长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的一部分。这样的道路,目前在成都已有1000多条。

据了解,天府绿道已建成4780多公里;其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2015年增加1.7平方米。

生态价值的转化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空气改善、水质提升、绿地增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都是成都推进城市生态体系建设的显著变化。今年,成都提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规划,强调从市民需求出发,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势,把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