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北京以更大空间尺度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

2021-07-23 16:34

北京以更大空间尺度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北京以更大空间尺度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

郭宇靖、顾昭玮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的“回天地区”经过三年持续治理,多项民生短板显著提升,居民获得感明显增强,成为北京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日前,北京市发布《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从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开展新一轮“回天行动”,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三年治理成效显著 新一轮行动“跳出回天看回天”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是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曾经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2018年,北京市印发《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补齐当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说,上一轮行动计划共117个计划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长期困扰地区发展的“规划失衡、管理失范、社会失治”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近9成“回天地区”居民认为提升效果显著。

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民生工程,新一轮行动计划立足“跳出回天看回天”,将“回天地区”作为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重要节点统筹考量,既作为三大科学城的重要枢纽,又加强与周边地区协同联通,以更大空间尺度推动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通过6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问题导向先行 全方位打造幸福之城

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地区,新建的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是“回天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如今已成为居民热门打卡地,被称为“长在社区生活里的文化艺术中心”。

天通苑北一社区居民陈宝平说,原本天通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较少,现在这座艺术中心已经成为社区书画等艺术活动的交流平台,每周开展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参加。

围绕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诉求,“回天行动”正不断加强增量与存量资源统筹,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们围绕环境方面做了1200多份问卷调查,询问居民到底要什么、缺什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表示,新一轮行动计划的一大特点是从问题需求导向入手,开门做规划。

李素芳说,行动计划将重点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绿化文体、交通、市政设施、社会管理等6个项目包,共102个项目。例如,在教育方面,行动计划将持续扩大基础教育供给,优化结构布局。推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等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启动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二期等8所规划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建成后将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2万个以上。

拓展居民共治 深化基层治理模式创新

新一轮行动计划提出,要持续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并从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多方参与、拓展居民共治、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

例如,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城市大脑”,打通市区街三级数据通道,依托“雪亮工程”实现融数据、深应用、抓主线的城市治理模式等举措。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介绍,未来将持续深化“回天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从精准服务、精细治理、改革创新等方面,推动改革举措先行先试。例如推广“小院议事厅”“霍营管家”“拉家常”等治理做法,推进社区治理向小区和楼门院延伸并实现全覆盖。


北京以更大空间尺度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 题:北京以更大空间尺度实施新一轮“回天行动”

郭宇靖、顾昭玮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的“回天地区”经过三年持续治理,多项民生短板显著提升,居民获得感明显增强,成为北京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日前,北京市发布《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从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开展新一轮“回天行动”,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三年治理成效显著 新一轮行动“跳出回天看回天”

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是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曾经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2018年,北京市印发《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补齐当地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素芳说,上一轮行动计划共117个计划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长期困扰地区发展的“规划失衡、管理失范、社会失治”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近9成“回天地区”居民认为提升效果显著。

作为北京市重要的民生工程,新一轮行动计划立足“跳出回天看回天”,将“回天地区”作为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重要节点统筹考量,既作为三大科学城的重要枢纽,又加强与周边地区协同联通,以更大空间尺度推动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通过6个方面23项具体任务,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首都城市发展相匹配的宜居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问题导向先行 全方位打造幸福之城

在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地区,新建的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是“回天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如今已成为居民热门打卡地,被称为“长在社区生活里的文化艺术中心”。

天通苑北一社区居民陈宝平说,原本天通苑地区公共文化设施较少,现在这座艺术中心已经成为社区书画等艺术活动的交流平台,每周开展的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参加。

围绕百姓“急难愁盼”的民生诉求,“回天行动”正不断加强增量与存量资源统筹,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们围绕环境方面做了1200多份问卷调查,询问居民到底要什么、缺什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表示,新一轮行动计划的一大特点是从问题需求导向入手,开门做规划。

李素芳说,行动计划将重点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绿化文体、交通、市政设施、社会管理等6个项目包,共102个项目。例如,在教育方面,行动计划将持续扩大基础教育供给,优化结构布局。推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等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启动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二期等8所规划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建成后将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2万个以上。

拓展居民共治 深化基层治理模式创新

新一轮行动计划提出,要持续深化“回天有我”社会治理创新,并从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多方参与、拓展居民共治、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

例如,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城市大脑”,打通市区街三级数据通道,依托“雪亮工程”实现融数据、深应用、抓主线的城市治理模式等举措。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介绍,未来将持续深化“回天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从精准服务、精细治理、改革创新等方面,推动改革举措先行先试。例如推广“小院议事厅”“霍营管家”“拉家常”等治理做法,推进社区治理向小区和楼门院延伸并实现全覆盖。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