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清凉神器”热销,是真管用还是大忽悠

2021-07-12 14:56

“冰凉贴”、便携风扇、制冷杯、“清凉喷雾”等一时成为网红产品

  “清凉神器”热销,是真管用还是大忽悠

  阅读提示

  夏日炎炎,各种各样的“清凉神器”近来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不过,有的“清凉神器”也只是管用一时,有的只是营销噱头,还有的尽管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但一旦使用不慎,可能变成危险的“害人凶器”。因此,消费者不应盲目跟风购买,要理性消费。

当下,高温酷暑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烦恼。在此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网红“清凉神器”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夏日宠儿。许多网络博主也纷纷在社交平台推荐相关产品,分享自己的消暑妙招。

但是,这些“清凉神器”真的有宣传中的那些作用吗?消费者在购买前又应注意什么问题?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对时下流行的几款“清凉神器”进行调查采访,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夸大功效的问题。此外,一些“神器”还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购买需当心。

 “网红消暑神器”花样翻新

7月8日,记者在某网络购物平台搜索“消暑神器”“清凉神器”等关键词,有各式各样的夏日网红产品映入眼帘。这些商品价格不等,有“一片不到两角钱”的“冰凉贴”,也有几十元钱一瓶的“清凉喷雾”,还有价格上百元的便携风扇、制冷杯等小家电产品。

虽然原理不同,这些“神器”却都卖得很好,一些产品月销量达到几千份,其中一款“冰凉贴”的月销量甚至超过了4万份。

在众多“神器”中,主打易携带、噪音低的小风扇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这类便携式风扇既有手持款,又有桌面款。目前,一些品牌还推出了“解放双手”的挂脖款,更有“大开脑洞”的商家将风扇置于遮阳伞隔层内,让买家能够边撑伞边吹风,享受“双倍清凉”。

也有一些用于皮肤的消暑产品,如降温冰贴、冷感湿巾、劲凉花露水等。部分商家在宣传时,称自己的产品加入了“清凉因子”。据此,相关专家表示,这类产品的“清凉因子”大多包含薄荷脑成分,作用于皮肤,确实能够起到一定清凉爽肤的效果。

除了上述几类“消暑神器”外,商家针对夏季市场推出的产品仍在花样翻新。有特殊材料制成的“冷感毛巾”、冰坐垫、凉席,也有应对口罩闷热烦恼的“口罩爆珠”等。“清凉”的字眼,仿佛已成为夏日吸引消费者的制胜法宝。

 实际功效持续时间不长

不过,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记者表示,“消暑神器”虽然好用一时,却也是“治标不治本”。“‘冰凉贴’、劲凉花露水等刚用时确实会让人觉得凉爽,但效果不太持久,一会儿就不凉了。”上海上班族小婧告诉记者。

“口罩内捏两颗,清新空气,不闷不捂。”这是一款“强力口罩爆珠”的宣传语。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外出佩戴口罩成为不少市民的烦恼。而近日,一类专门应对口罩闷热的“神器”逐渐在市面上流行起来。据商家介绍,这类“口罩爆珠”只要在口罩内侧捏爆两颗,便可达到清新呼吸、有效防暑的效果。

记者观察到,一些医药品牌也推出了类似的“口罩爆珠”产品。引人注意的是,某品牌还为“口罩爆珠”打出了“口罩健康伴侣 应对病毒人传人”的宣传语。然而,这种小小的“爆珠”真的既能清凉消暑,同时还能预防病毒吗?

记者观察产品包装后发现,该“口罩爆珠”的成分中含有薄荷、广藿香这类药材的提取物。专家表示,从药物功效来说,薄荷、广藿香两味中药的确具有清热抑菌的作用,但常规用法是口服,而这类“爆珠”则主要是通过中药气味吸入呼吸道后刺激神经,继而产生效果,与直接服用相比,药效可能会相差许多。

去年8月,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清凉口罩进行了评测。评测发现,含有薄荷的所谓清凉口罩,可以带来一定的清凉感,但持续时间不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罩闷热的问题,基本上是商家的一种噱头。

另外,根据一些网购买家的评论,有些价格较低的“爆珠”, “香精的味道太浓,并不清凉,反而有些难闻”。

  “神器”还是“凶器”?安全隐患需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一款“清凉喷雾”近日在各大社交媒体迅速走红,并得到不少带货主播的热情推广。销售页面显示,这种号称“一摇一喷”即可极速降温的喷雾应用的主要场合是夏日高温的汽车内部。不少消费者购买后表示,“缓解了方向盘、汽车座椅暴晒后烫人的烦恼”。此外,商家显示该喷雾还可用于人体降温,达到缓解扭伤疼痛的效果。

然而,对于这款“降温神器”,消防部门却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谨慎使用。据央视新闻报道,湖北恩施州消防部门对该类“清凉喷雾”进行了安全实验。结果显示,由于成分内含有丙烷、丁烷等易燃物质,该类喷雾在使用时如若遇到明火,则会迅速发生燃烧反应。因此,如果在使用这类喷雾后随即在车内吸烟,极易引发火灾,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吸入丁烷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副作用。因此,它尽管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一旦使用不慎,这款“清凉神器”便会立刻变成危险的“害人凶器”。

除了这类内含高压气体的喷雾外,目前市面上还流行着一类作用于衣物的“清凉喷雾”。这种“衣物喷剂”的安全性优于高压气体喷雾,但其成分中也同样包含乙醇等易燃物质,因而产品在使用说明中也标注出“不可在使用火源的室内大量使用”。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李斌建议,消费者在夏季选购清凉产品时,不应盲目跟风购买,而应对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实际功效等进行综合考量后,再进行理性消费。有关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管,尤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红产品,要主动出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习生 于佳鑫 记者 杨召奎) 


“冰凉贴”、便携风扇、制冷杯、“清凉喷雾”等一时成为网红产品

  “清凉神器”热销,是真管用还是大忽悠

  阅读提示

  夏日炎炎,各种各样的“清凉神器”近来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不过,有的“清凉神器”也只是管用一时,有的只是营销噱头,还有的尽管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但一旦使用不慎,可能变成危险的“害人凶器”。因此,消费者不应盲目跟风购买,要理性消费。

当下,高温酷暑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烦恼。在此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网红“清凉神器”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夏日宠儿。许多网络博主也纷纷在社交平台推荐相关产品,分享自己的消暑妙招。

但是,这些“清凉神器”真的有宣传中的那些作用吗?消费者在购买前又应注意什么问题?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对时下流行的几款“清凉神器”进行调查采访,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夸大功效的问题。此外,一些“神器”还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购买需当心。

 “网红消暑神器”花样翻新

7月8日,记者在某网络购物平台搜索“消暑神器”“清凉神器”等关键词,有各式各样的夏日网红产品映入眼帘。这些商品价格不等,有“一片不到两角钱”的“冰凉贴”,也有几十元钱一瓶的“清凉喷雾”,还有价格上百元的便携风扇、制冷杯等小家电产品。

虽然原理不同,这些“神器”却都卖得很好,一些产品月销量达到几千份,其中一款“冰凉贴”的月销量甚至超过了4万份。

在众多“神器”中,主打易携带、噪音低的小风扇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这类便携式风扇既有手持款,又有桌面款。目前,一些品牌还推出了“解放双手”的挂脖款,更有“大开脑洞”的商家将风扇置于遮阳伞隔层内,让买家能够边撑伞边吹风,享受“双倍清凉”。

也有一些用于皮肤的消暑产品,如降温冰贴、冷感湿巾、劲凉花露水等。部分商家在宣传时,称自己的产品加入了“清凉因子”。据此,相关专家表示,这类产品的“清凉因子”大多包含薄荷脑成分,作用于皮肤,确实能够起到一定清凉爽肤的效果。

除了上述几类“消暑神器”外,商家针对夏季市场推出的产品仍在花样翻新。有特殊材料制成的“冷感毛巾”、冰坐垫、凉席,也有应对口罩闷热烦恼的“口罩爆珠”等。“清凉”的字眼,仿佛已成为夏日吸引消费者的制胜法宝。

 实际功效持续时间不长

不过,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记者表示,“消暑神器”虽然好用一时,却也是“治标不治本”。“‘冰凉贴’、劲凉花露水等刚用时确实会让人觉得凉爽,但效果不太持久,一会儿就不凉了。”上海上班族小婧告诉记者。

“口罩内捏两颗,清新空气,不闷不捂。”这是一款“强力口罩爆珠”的宣传语。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外出佩戴口罩成为不少市民的烦恼。而近日,一类专门应对口罩闷热的“神器”逐渐在市面上流行起来。据商家介绍,这类“口罩爆珠”只要在口罩内侧捏爆两颗,便可达到清新呼吸、有效防暑的效果。

记者观察到,一些医药品牌也推出了类似的“口罩爆珠”产品。引人注意的是,某品牌还为“口罩爆珠”打出了“口罩健康伴侣 应对病毒人传人”的宣传语。然而,这种小小的“爆珠”真的既能清凉消暑,同时还能预防病毒吗?

记者观察产品包装后发现,该“口罩爆珠”的成分中含有薄荷、广藿香这类药材的提取物。专家表示,从药物功效来说,薄荷、广藿香两味中药的确具有清热抑菌的作用,但常规用法是口服,而这类“爆珠”则主要是通过中药气味吸入呼吸道后刺激神经,继而产生效果,与直接服用相比,药效可能会相差许多。

去年8月,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清凉口罩进行了评测。评测发现,含有薄荷的所谓清凉口罩,可以带来一定的清凉感,但持续时间不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罩闷热的问题,基本上是商家的一种噱头。

另外,根据一些网购买家的评论,有些价格较低的“爆珠”, “香精的味道太浓,并不清凉,反而有些难闻”。

  “神器”还是“凶器”?安全隐患需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一款“清凉喷雾”近日在各大社交媒体迅速走红,并得到不少带货主播的热情推广。销售页面显示,这种号称“一摇一喷”即可极速降温的喷雾应用的主要场合是夏日高温的汽车内部。不少消费者购买后表示,“缓解了方向盘、汽车座椅暴晒后烫人的烦恼”。此外,商家显示该喷雾还可用于人体降温,达到缓解扭伤疼痛的效果。

然而,对于这款“降温神器”,消防部门却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谨慎使用。据央视新闻报道,湖北恩施州消防部门对该类“清凉喷雾”进行了安全实验。结果显示,由于成分内含有丙烷、丁烷等易燃物质,该类喷雾在使用时如若遇到明火,则会迅速发生燃烧反应。因此,如果在使用这类喷雾后随即在车内吸烟,极易引发火灾,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吸入丁烷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副作用。因此,它尽管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一旦使用不慎,这款“清凉神器”便会立刻变成危险的“害人凶器”。

除了这类内含高压气体的喷雾外,目前市面上还流行着一类作用于衣物的“清凉喷雾”。这种“衣物喷剂”的安全性优于高压气体喷雾,但其成分中也同样包含乙醇等易燃物质,因而产品在使用说明中也标注出“不可在使用火源的室内大量使用”。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李斌建议,消费者在夏季选购清凉产品时,不应盲目跟风购买,而应对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实际功效等进行综合考量后,再进行理性消费。有关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管,尤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红产品,要主动出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习生 于佳鑫 记者 杨召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