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德耀荆楚|航修焊接专家孙红梅:一颗匠心护“战鹰”

2021-06-22 15:10

        孙红梅在工作中。

一头利落短发,一副金丝框眼镜,虽然每天与焊枪、焊花打交道,记者眼前的孙红梅,书卷气十足。

孙红梅今年46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高级工程师,有着守护“战鹰”心脏“主刀医师”之称。

从业22年以来,她修理保障636台军用航空发动机,破解62项修理难题,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

今年5月,孙红梅被推选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既然当不了军人,就去部队的工厂

       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红梅工作室”,孙红梅正指导“90后”工作室成员刘赛操作设备。“孙老师很较真,比如技术数据我们认为在标准范围内就行,但她就要细致了解有偏差的原因和影响。”刘赛对记者说。孙红梅说,失之毫厘则差之千里,每一项数据都要细致、严谨,“不能放过任何一处可能的隐患,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这种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她从小埋下的强军报国梦分不开。孙红梅出生于山东淄博市沂源县东里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高中快毕业时,她很想参军,却未能通过体检。不过,作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孙红梅考上了西安理工大学。1999年,孙红梅大学本科毕业,正逢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发生被炸事件,“落后就要挨打。”孙红梅深受触动,“既然当不了军人,就去部队的工厂,为国防事业做点贡献。”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有一次,因为粗心,她测绘制出的一批夹具上螺钉报废了。一向严厉的师傅竟未批评她,她深感羞愧。“这件小事像是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一下子警醒了,如果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何谈报效祖国?”

孙红梅开始苦练技术。无数个“白加黑”,她的双手时常被烫出水泡,眼睛也常被电弧光刺痛流泪,衣服经常被汗水浸透……就这样,凭着一股勤学苦干的钻劲,孙红梅从学徒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毫厘之间精益求精,才对得起良心

        “我们的工作和外科医生类似,只不过我们是为航空发动机缝合‘伤口’。”孙红梅说。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一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损坏,就会导致“战鹰”因“心脏病”无法升空。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不同,维修面对的零件已是成品,基体材料性能也已退化,常会因焊接变形和再次裂纹故障导致停修。孙红梅在工作中敢闯敢试、将无数次“不可能”变成“可能”,积累了12项装备核心修理技术。2013年,一批某型军用飞机发动机机匣损坏,国内没有成功修复案例。眼见30架军用飞机即将“趴窝”,孙红梅主动请缨。机匣内部构造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故障点多发生在腔内。经过近半年研究攻关,她利用“镜面反光仰焊法”,整个过程精准把控工艺参数,修复的变形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仅有一根头发丝的1/25,突破了修理禁区,30多架飞机重返蓝天。她说:“焊接是个良心活,毫厘之间精益求精,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毫厘之间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永不止步。2014年,为提升技术能力,孙红梅萌发了读研的想法。她把目标锁定华中科技大学。但该校要求学生全脱产学习。当时,孙红梅母亲生病,无人照料,老师都建议她不要报考,她却作出决定:带着母亲去进修。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宿舍安顿母亲,周末再赶回襄阳看望儿子。凭着这股刻苦的钻劲,她用不到1年的时间修满2年的学分。“择一事而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这是孙红梅的座右铭。最近,孙红梅和工作室成员正在为新机型进行试修试验,加班加点啃资料成为家常便饭。“预计最快,能在今年底形成部分产品修理能力。”孙红梅说,现在的目标是瞄准新工艺新技术,让更多“战鹰”重返蓝天。

        孙红梅在工作中。

一头利落短发,一副金丝框眼镜,虽然每天与焊枪、焊花打交道,记者眼前的孙红梅,书卷气十足。

孙红梅今年46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高级工程师,有着守护“战鹰”心脏“主刀医师”之称。

从业22年以来,她修理保障636台军用航空发动机,破解62项修理难题,形成12项核心修理技术,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

今年5月,孙红梅被推选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既然当不了军人,就去部队的工厂

       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红梅工作室”,孙红梅正指导“90后”工作室成员刘赛操作设备。“孙老师很较真,比如技术数据我们认为在标准范围内就行,但她就要细致了解有偏差的原因和影响。”刘赛对记者说。孙红梅说,失之毫厘则差之千里,每一项数据都要细致、严谨,“不能放过任何一处可能的隐患,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这种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与她从小埋下的强军报国梦分不开。孙红梅出生于山东淄博市沂源县东里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高中快毕业时,她很想参军,却未能通过体检。不过,作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孙红梅考上了西安理工大学。1999年,孙红梅大学本科毕业,正逢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发生被炸事件,“落后就要挨打。”孙红梅深受触动,“既然当不了军人,就去部队的工厂,为国防事业做点贡献。”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三工厂。有一次,因为粗心,她测绘制出的一批夹具上螺钉报废了。一向严厉的师傅竟未批评她,她深感羞愧。“这件小事像是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一下子警醒了,如果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何谈报效祖国?”

孙红梅开始苦练技术。无数个“白加黑”,她的双手时常被烫出水泡,眼睛也常被电弧光刺痛流泪,衣服经常被汗水浸透……就这样,凭着一股勤学苦干的钻劲,孙红梅从学徒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毫厘之间精益求精,才对得起良心

        “我们的工作和外科医生类似,只不过我们是为航空发动机缝合‘伤口’。”孙红梅说。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一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损坏,就会导致“战鹰”因“心脏病”无法升空。与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不同,维修面对的零件已是成品,基体材料性能也已退化,常会因焊接变形和再次裂纹故障导致停修。孙红梅在工作中敢闯敢试、将无数次“不可能”变成“可能”,积累了12项装备核心修理技术。2013年,一批某型军用飞机发动机机匣损坏,国内没有成功修复案例。眼见30架军用飞机即将“趴窝”,孙红梅主动请缨。机匣内部构造就像俄罗斯套娃,一层又一层,故障点多发生在腔内。经过近半年研究攻关,她利用“镜面反光仰焊法”,整个过程精准把控工艺参数,修复的变形误差控制在0.003毫米,仅有一根头发丝的1/25,突破了修理禁区,30多架飞机重返蓝天。她说:“焊接是个良心活,毫厘之间精益求精,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毫厘之间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永不止步。2014年,为提升技术能力,孙红梅萌发了读研的想法。她把目标锁定华中科技大学。但该校要求学生全脱产学习。当时,孙红梅母亲生病,无人照料,老师都建议她不要报考,她却作出决定:带着母亲去进修。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回宿舍安顿母亲,周末再赶回襄阳看望儿子。凭着这股刻苦的钻劲,她用不到1年的时间修满2年的学分。“择一事而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这是孙红梅的座右铭。最近,孙红梅和工作室成员正在为新机型进行试修试验,加班加点啃资料成为家常便饭。“预计最快,能在今年底形成部分产品修理能力。”孙红梅说,现在的目标是瞄准新工艺新技术,让更多“战鹰”重返蓝天。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