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中俄科学家“云端”探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

2021-05-27 08:47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张素)一场在“云端”举办的研讨会上,中俄科学家围绕人工智能在脑科学领域应用场景、阿尔茨海默病成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神经生物学应用的路径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记者26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在中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术研讨会上,来自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MSU)、俄罗斯科学院(RAS)与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围绕中俄两国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科研进展、交叉演变新形势进行交流。

研讨会上,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类脑智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类脑智能芯片研究中心主任杨玉超作了题为“面向高效计算应用的脑启发硬件原型”的报告;俄罗斯科学院数学所首席研究员,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所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Ivan Oseledets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挑战”的报告;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刘勇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莫斯科大学高级大脑科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Konstantin Anokhin作了题为“神经与人工智能缺失环节”的报告。

与会者表示,将继续围绕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务实合作。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生命联合体副主席、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主持会议。她说,北京市科协紧密围绕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充分畅通和运用民间对外科技交往渠道,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追求与首都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邀请科学家与国外同仁围绕前沿科学问题、国际项目合作等开展深入交流讨论,支持首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舞台上发出“首都学术”声音。

她表示,中国营养学会将在今年成立营养与神经科学分会,支持首都智力资源与全国学会、国际科技组织开展交流合作,推动首都高质量科技人才发展。

莫斯科大学副校长Andrey Fedyanin在致辞时说,2020—2021是中俄科技创新年,科技创新正逐渐成为中俄关系提质升级的新亮点。他特别提到中俄双方突破疫情阻隔、开展“云交往”模式,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领域碰撞激发火花和灵感,创新开拓了双方在顶尖科技人才的联系沟通。

北京市科协方面称,将继续畅通中外科学家交流交往渠道,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助力科技人才开放交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推动建立开放信任团结的科技共同体。(完)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张素)一场在“云端”举办的研讨会上,中俄科学家围绕人工智能在脑科学领域应用场景、阿尔茨海默病成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神经生物学应用的路径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

记者26日从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获悉,在中俄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术研讨会上,来自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MSU)、俄罗斯科学院(RAS)与北京神经科学学会、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的专家学者围绕中俄两国脑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最新科研进展、交叉演变新形势进行交流。

研讨会上,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类脑智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类脑智能芯片研究中心主任杨玉超作了题为“面向高效计算应用的脑启发硬件原型”的报告;俄罗斯科学院数学所首席研究员,Skolkovo科学技术研究所智能计算实验室主任Ivan Oseledets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现实挑战”的报告;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刘勇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莫斯科大学高级大脑科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Konstantin Anokhin作了题为“神经与人工智能缺失环节”的报告。

与会者表示,将继续围绕脑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务实合作。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协生命联合体副主席、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主持会议。她说,北京市科协紧密围绕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充分畅通和运用民间对外科技交往渠道,将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追求与首都创新发展需求紧密结合,邀请科学家与国外同仁围绕前沿科学问题、国际项目合作等开展深入交流讨论,支持首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舞台上发出“首都学术”声音。

她表示,中国营养学会将在今年成立营养与神经科学分会,支持首都智力资源与全国学会、国际科技组织开展交流合作,推动首都高质量科技人才发展。

莫斯科大学副校长Andrey Fedyanin在致辞时说,2020—2021是中俄科技创新年,科技创新正逐渐成为中俄关系提质升级的新亮点。他特别提到中俄双方突破疫情阻隔、开展“云交往”模式,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领域碰撞激发火花和灵感,创新开拓了双方在顶尖科技人才的联系沟通。

北京市科协方面称,将继续畅通中外科学家交流交往渠道,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助力科技人才开放交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推动建立开放信任团结的科技共同体。(完)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