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力争碳中和,北京冬奥会这样做

2021-05-27 08:42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力争碳中和,北京冬奥会这样做

新华社记者王楚捷、姬烨、汪涌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办奥理念当中,绿色位居首位。而做好低碳管理工作,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则是贯彻绿色办奥理念的实际行动。

赛时将实现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建设场馆全面满足绿色建筑标准,赛事使用的清洁能源车辆占比为历届冬奥最高……26日,在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冬奥低碳管理工作阶段性成果渐次揭开。

19个场馆在建设期提前用上绿电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也是国际奥委会可持续性战略的五大主题之一。”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说,北京冬奥组委于2019年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从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北京冬奥组委率先行动4个方面提出了18项碳减排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林业固碳、企业自主行动、碳普惠制等4项碳中和措施。

场馆建设和能源供应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介绍,北京冬奥会的全部场馆实现了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依托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和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场馆的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均由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

“截至目前,在现有政策和场馆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已有19个场馆在建设期提前用上绿电,赛时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刘玉民表示,“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预计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低碳场馆填补国际空白

北京冬奥会充分利用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夏奥场馆,因地制宜,通过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陆冰转换”。

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既有场馆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同时,针对雪上场馆的绿建设计问题,创新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该标准是我国首个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的空白。

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4个冰上场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

与此同时,采用超低能耗技术建设的“被动房”,也提高了建筑物能效水平。以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为例,该诊所建成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1140平方米,通过高效的保温或无热桥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建筑物综合节能率达到51%。

各场馆都对施工材料用量进行了优化设计。以国家速滑馆为例,该场馆的拼装胎架从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等建设项目周转使用,预制看台板使用废旧桩头粉碎制成的再生骨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主媒体中心、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多数场馆均设立了能源管控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对场馆内的水、电、气、热等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记录和分析,实现可视化、智慧化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监测管理。

此外,各场馆都采取了节水措施,如使用节水器具、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以“渗、滞、蓄、净、用、排”为核心的“海绵”设计在三个赛区都得到了落实,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新能源车辆占比为历届冬奥最高

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副部长赵同安表示,北京冬奥会赛事举办期间,交通服务将基本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同时将推动氢燃料车辆的示范应用。

“为达到‘以运动员为中心,为所有参与者提供安全、高效、可靠、环保的交通服务’的总体目标,我们综合考虑山高路滑、温低坡陡、超长续航等车辆使用环境,以安全为前提,最大限度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量,制定了‘北京赛区内,主要使用纯电动、天然气车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内,主要使用氢燃料车辆’的配置原则。”赵同安说。

按照当前的车辆筹措方案,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赛事举办期间,使用以上车辆预计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同时,为了保障氢燃料车、纯电动车的使用,北京市、张家口市正在按计划建设加氢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满足氢燃料、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需求。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题:力争碳中和,北京冬奥会这样做

新华社记者王楚捷、姬烨、汪涌

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办奥理念当中,绿色位居首位。而做好低碳管理工作,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则是贯彻绿色办奥理念的实际行动。

赛时将实现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建设场馆全面满足绿色建筑标准,赛事使用的清洁能源车辆占比为历届冬奥最高……26日,在北京冬奥组委首钢办公区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冬奥低碳管理工作阶段性成果渐次揭开。

19个场馆在建设期提前用上绿电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也是国际奥委会可持续性战略的五大主题之一。”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说,北京冬奥组委于2019年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从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北京冬奥组委率先行动4个方面提出了18项碳减排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北京市和张家口市林业固碳、企业自主行动、碳普惠制等4项碳中和措施。

场馆建设和能源供应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介绍,北京冬奥会的全部场馆实现了城市绿色电网全覆盖,依托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和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场馆的照明、运行和交通等用电均由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提供。

“截至目前,在现有政策和场馆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已有19个场馆在建设期提前用上绿电,赛时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将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刘玉民表示,“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时,冬奥会场馆预计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预计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低碳场馆填补国际空白

北京冬奥会充分利用国家游泳中心、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等夏奥场馆,因地制宜,通过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水冰转换”“陆冰转换”。

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既有场馆通过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同时,针对雪上场馆的绿建设计问题,创新制定了《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该标准是我国首个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填补了国内、国际相关标准的空白。

国家速滑馆、首都体育馆、首体短道速滑训练馆、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4个冰上场馆在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

与此同时,采用超低能耗技术建设的“被动房”,也提高了建筑物能效水平。以北京冬奥村综合诊所为例,该诊所建成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1140平方米,通过高效的保温或无热桥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建筑物综合节能率达到51%。

各场馆都对施工材料用量进行了优化设计。以国家速滑馆为例,该场馆的拼装胎架从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等建设项目周转使用,预制看台板使用废旧桩头粉碎制成的再生骨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国家速滑馆、国家游泳中心、主媒体中心、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多数场馆均设立了能源管控中心,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对场馆内的水、电、气、热等能耗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记录和分析,实现可视化、智慧化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监测管理。

此外,各场馆都采取了节水措施,如使用节水器具、优先采用非传统水源。以“渗、滞、蓄、净、用、排”为核心的“海绵”设计在三个赛区都得到了落实,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新能源车辆占比为历届冬奥最高

北京冬奥组委交通部副部长赵同安表示,北京冬奥会赛事举办期间,交通服务将基本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同时将推动氢燃料车辆的示范应用。

“为达到‘以运动员为中心,为所有参与者提供安全、高效、可靠、环保的交通服务’的总体目标,我们综合考虑山高路滑、温低坡陡、超长续航等车辆使用环境,以安全为前提,最大限度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减少碳排放量,制定了‘北京赛区内,主要使用纯电动、天然气车辆;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内,主要使用氢燃料车辆’的配置原则。”赵同安说。

按照当前的车辆筹措方案,北京冬奥会使用的赛事交通服务用车中,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小客车中占比100%,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赛事举办期间,使用以上车辆预计将实现减排约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同时,为了保障氢燃料车、纯电动车的使用,北京市、张家口市正在按计划建设加氢站、充电桩等配套设施,满足氢燃料、纯电动汽车的能源补给需求。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