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个领域被习近平寄予厚望

2021-04-19 09:02

【学习小组按】

近日,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小组梳理发现,习近平曾多次寄语职业教育,强调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误解、偏见甚至歧视,离总书记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今天,小组邀请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雷望红谈谈怎样做大做强中国的职业教育。

2019年8月20日, 正在甘肃省考察的习近平在山丹培黎学校考察调研。(图源:新华社)

不久前,在某线上招聘平台,一家公司的人事因为学历问题拒绝了一位求职者,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聊天记录在网上引发争议,很多网友都称“不应以学历论英雄”。不过,社会上唯学历是瞻的问题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读职校。

但现实是很多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困境,既难招到熟练工人,也难招到高技能高技术人才。

随着中国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会更高,需要职校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产业工人。复合型产业工人不同于熟练工人,他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生产操作,需要集成性的知识体系应对各种问题,同时要根据机器设备的变化更新专业知识,兼具动手能力和再学习能力。

其实,早在10多年前,国家就为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部署。

2004年,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支持紧缺专业建设实训基地。2012年以后,中国大幅增加对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证学校的运转经费,几乎每所职业院校都建有实训大楼,一些职业院校购买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另一方面通过减免中职生的学费、补贴生活费的方式吸引学生到职校就读。

2020年12月10日,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图源:人民视觉)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职校的社会认可度有了一定提高,但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生源质量偏弱。职校所招收的学生主要是中高考分流而来的后进生,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心态上已经放弃了学习,静不下心学习职业教育知识。如果职校在管理上稍微松懈,就会导致课堂秩序难以维护,轻则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抽烟、打架、泡酒吧,重则发生校园霸凌事件,最近网上曝光多起霸凌事件,多是发生在职校。对部分职校而言,工作重心不是教学而是日常管理,一些学校不得不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学生。

其次是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加侧重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实践教学。一般职校采取两种教学方式:在学校建设实训条件或者依托企业开展实训教学。但这两种方式都面临一定困难。

如果在学校开展教学,教师的实践教学和设备水平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实际操作要求;如果在企业开展教学,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吸引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却不和该企业签约,让企业白忙一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自身发展压力大,根本无暇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

此外,学生毕业对口就业率不高。职业院校的自我定位一般是“培养蓝领而不是培养管理层”,但工厂工作时间长、缺乏自主性,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很多学生不愿从事相应工作。特别是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意识强、崇尚自由,对待工作和挣钱的态度较为随意,不少人毕业后宁可送外卖、送快递、做服务员,也不愿意进工厂。

2020年12月10日,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行,选手在木工项目比赛中。(图源:新华网)

教育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然要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

学生是基础,要筑好“基底”。

一些学生进入职校后不爱学习,并非不想学,而是底子太薄跟不上,老师只能降低知识维度来迁就他们。这就需要责任前移,在义务教育阶段抓好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打好知识基础。职校的上升空间窄也是学生入学意愿低的根源之一,特别是全国各地陆续执行“普职分流”的政策,要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各占50%,导致不少家长产生“孩子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大学”的焦虑。当前,国家在推动“职普融通”,即在职高中设立高考互通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和选择,给予他们再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企业是平台,要搭好“舞台”。

不同于理论教育,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实践和产业发展为导向,需要紧跟市场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如果单靠职校的力量难以提高培养质量。将企业力量纳入到人才培养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企业还面临市场的挑战和考验,如果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时间甚至财力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政府需通过政策调解弥补企业损失。

政策是导向,要“宽进严出”。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纳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职校中接受的教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和市场预期。学生毕业门槛低,容易拿到毕业证书,但能力却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导致社会和用人企业对职校及其学生形成了刻板印象。学校应当提高学生的毕业门槛,国家则有必要加速推动“1+X”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建设和认证工作,同时建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毕业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匹配率。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来到一所历史悠久的职业学校——山丹培黎学校。这所学校给当地带来了第一台榨油机、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家玻璃厂、第一个发电机,奠定了当地的工业基础。习近平对学校“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大加赞赏,他对职业教育的寄语更充满了期待:

“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学习小组按】

近日,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小组梳理发现,习近平曾多次寄语职业教育,强调技术工人队伍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社会对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误解、偏见甚至歧视,离总书记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今天,小组邀请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雷望红谈谈怎样做大做强中国的职业教育。

2019年8月20日, 正在甘肃省考察的习近平在山丹培黎学校考察调研。(图源:新华社)

不久前,在某线上招聘平台,一家公司的人事因为学历问题拒绝了一位求职者,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聊天记录在网上引发争议,很多网友都称“不应以学历论英雄”。不过,社会上唯学历是瞻的问题由来已久,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去读职校。

但现实是很多企业都面临招工难的困境,既难招到熟练工人,也难招到高技能高技术人才。

随着中国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会更高,需要职校培养大量的复合型产业工人。复合型产业工人不同于熟练工人,他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生产操作,需要集成性的知识体系应对各种问题,同时要根据机器设备的变化更新专业知识,兼具动手能力和再学习能力。

其实,早在10多年前,国家就为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部署。

2004年,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支持紧缺专业建设实训基地。2012年以后,中国大幅增加对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力度。一方面提高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证学校的运转经费,几乎每所职业院校都建有实训大楼,一些职业院校购买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另一方面通过减免中职生的学费、补贴生活费的方式吸引学生到职校就读。

2020年12月10日,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图源:人民视觉)

虽然经过多年努力,职校的社会认可度有了一定提高,但发展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生源质量偏弱。职校所招收的学生主要是中高考分流而来的后进生,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薄弱,部分学生心态上已经放弃了学习,静不下心学习职业教育知识。如果职校在管理上稍微松懈,就会导致课堂秩序难以维护,轻则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抽烟、打架、泡酒吧,重则发生校园霸凌事件,最近网上曝光多起霸凌事件,多是发生在职校。对部分职校而言,工作重心不是教学而是日常管理,一些学校不得不采取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学生。

其次是实践教学能力不足。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更加侧重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实践教学。一般职校采取两种教学方式:在学校建设实训条件或者依托企业开展实训教学。但这两种方式都面临一定困难。

如果在学校开展教学,教师的实践教学和设备水平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实际操作要求;如果在企业开展教学,则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吸引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却不和该企业签约,让企业白忙一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自身发展压力大,根本无暇与学校合作培养学生。

此外,学生毕业对口就业率不高。职业院校的自我定位一般是“培养蓝领而不是培养管理层”,但工厂工作时间长、缺乏自主性,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让很多学生不愿从事相应工作。特别是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意识强、崇尚自由,对待工作和挣钱的态度较为随意,不少人毕业后宁可送外卖、送快递、做服务员,也不愿意进工厂。

2020年12月10日,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行,选手在木工项目比赛中。(图源:新华网)

教育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技术工人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然要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

学生是基础,要筑好“基底”。

一些学生进入职校后不爱学习,并非不想学,而是底子太薄跟不上,老师只能降低知识维度来迁就他们。这就需要责任前移,在义务教育阶段抓好教学质量,为职业教育打好知识基础。职校的上升空间窄也是学生入学意愿低的根源之一,特别是全国各地陆续执行“普职分流”的政策,要求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学生比例各占50%,导致不少家长产生“孩子考不上高中,就上不了大学”的焦虑。当前,国家在推动“职普融通”,即在职高中设立高考互通班,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和选择,给予他们再选择的空间和机会。

企业是平台,要搭好“舞台”。

不同于理论教育,职业教育是以技术实践和产业发展为导向,需要紧跟市场的最新需求和技术,如果单靠职校的力量难以提高培养质量。将企业力量纳入到人才培养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企业还面临市场的挑战和考验,如果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时间甚至财力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政府需通过政策调解弥补企业损失。

政策是导向,要“宽进严出”。

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纳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职校中接受的教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和市场预期。学生毕业门槛低,容易拿到毕业证书,但能力却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导致社会和用人企业对职校及其学生形成了刻板印象。学校应当提高学生的毕业门槛,国家则有必要加速推动“1+X”证书(“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建设和认证工作,同时建立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毕业评价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匹配率。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来到一所历史悠久的职业学校——山丹培黎学校。这所学校给当地带来了第一台榨油机、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家玻璃厂、第一个发电机,奠定了当地的工业基础。习近平对学校“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大加赞赏,他对职业教育的寄语更充满了期待:

“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