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走进核工业“摇篮”:见证“中国硬核”底气

2021-04-16 15:31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外景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亮 刘畅):位于北京西南郊的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里,有一块淡蓝色的“大块头”,这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磁铁。不远处一座式样古朴的反应堆大楼,则建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这“一堆一器”见证了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4月15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采访团首站走进中核集团,在“中国核工业的摇篮”感受大国底气从“核”来的激情与力量。

“一堆一器”,开启原子能时代

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主磁铁

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

1950年,伴随新中国成立的脚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也是中国核工业领域最有历史感的地方。

在这里,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第一代核科学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了我国的原子能事业。

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这里建成;我国“两弹一艇”不少关键数据在这里采集;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这里派生或援建了十余个核科研和生产单位,被称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既见证了我国核工业从零起步的历史,也是我国“硬核”底气的开端。

这里是中国核工业的起点,原子能院建成后,以1958年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新中国进入原子能时代,我国核科学研究的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有了显著提升。

围绕“一堆一器”,原子能院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根据国防事业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两弹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并为我国核电起步发展创造了实验条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历史……为核能和平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作出重要贡献。

1984年和2007年,“一堆一器”先后完成它们的科学任务和使命,光荣“退休”,并于201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堆多器”,核工业全面开花

2010年建成中国实验快堆

“一堆一器”,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到“多堆多器”,原子能院反应堆和加速器事业不断壮大,则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先进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拓展,乃至新时代核工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为起点,1964年,原子能院自主建成我国第一座游泳池式反应堆(49-2堆)。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反应堆,至今已安全运行50余年,主要用于医用、工业用同位素生产,材料辐照考验,单晶硅辐照嬗变等。2017年12月,49-2堆成功实现连续供热168小时,目前泳池堆供热示范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1984年,原子能院自主建成我国第一座微型中子源反应堆(原型微堆),随后相继在国内建造了5座,并出口了5座。

2010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发设计建成一座多用途、高性能研究堆——中国先进研究堆,其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

2010年,原子能院建成我国首座快堆——中国实验快堆,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出发,1963年,原子能院建成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为核物理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7年,北京HI-13串列静电加速器在原子能院建成,目前已稳定运行超过10万小时。

1994年,原子能院研制成功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我国第一个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地,填补了我国加速器生产同位素的空白。

2007年,原子能院自主设计研制我国首台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10MeV/15kW电子直线辐照加速器,已累计稳定运行超过31000小时。2018年5月,该院无损检测电子直线加速器首次出口。

201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制的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出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

变“辐”为“福”,核技术造福生活

2020年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完成内靶束流调试,这是可造福广大患者的质子治疗加速器

以“一堆一器”为牵引,原子能院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放射性计量八大学科。

而伴随着核工业的创新发展,核技术应用也广泛融入我们的生活,原子能院不只开展了以反应堆出口为代表的对外工程和面向核电站需求的核电技术服务,陆续在反应堆辐照加工、同位素生产、加速器、核探测等方面开发了一批支柱性民用技术和产品。还利用核技术在医学、反恐安检、环保等领域,助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加速转化的高科技成果,正惠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我国核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着数量众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并在其中肩负技术总体责任或发挥技术源头作用。

未来,原子能院将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以及国家级(部委级)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创新平台,全方位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外景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亮 刘畅):位于北京西南郊的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里,有一块淡蓝色的“大块头”,这是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主磁铁。不远处一座式样古朴的反应堆大楼,则建有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这“一堆一器”见证了我国原子能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4月15日,“百年党旗红 国企新征程”暨“强国中坚 高质量发展看国企”网络主题采访团首站走进中核集团,在“中国核工业的摇篮”感受大国底气从“核”来的激情与力量。

“一堆一器”,开启原子能时代

我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主磁铁

核工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综合国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标志。

1950年,伴随新中国成立的脚步,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机构,也是中国核工业领域最有历史感的地方。

在这里,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第一代核科学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创了我国的原子能事业。

我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在这里建成;我国“两弹一艇”不少关键数据在这里采集;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7位曾在这里创建功勋;这里派生或援建了十余个核科研和生产单位,被称为“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祥地”“中国核工业的摇篮”,既见证了我国核工业从零起步的历史,也是我国“硬核”底气的开端。

这里是中国核工业的起点,原子能院建成后,以1958年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建成为标志,新中国进入原子能时代,我国核科学研究的技术装备和实验手段有了显著提升。

围绕“一堆一器”,原子能院开展了大量工作,其中最突出的是根据国防事业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攻关,为“两弹一艇”成功研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并为我国核电起步发展创造了实验条件,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历史……为核能和平利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作出重要贡献。

1984年和2007年,“一堆一器”先后完成它们的科学任务和使命,光荣“退休”,并于201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堆多器”,核工业全面开花

2010年建成中国实验快堆

“一堆一器”,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到“多堆多器”,原子能院反应堆和加速器事业不断壮大,则为我国核领域基础研究、先进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拓展,乃至新时代核工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第一座重水反应堆为起点,1964年,原子能院自主建成我国第一座游泳池式反应堆(49-2堆)。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反应堆,至今已安全运行50余年,主要用于医用、工业用同位素生产,材料辐照考验,单晶硅辐照嬗变等。2017年12月,49-2堆成功实现连续供热168小时,目前泳池堆供热示范工程已经全面启动。

1984年,原子能院自主建成我国第一座微型中子源反应堆(原型微堆),随后相继在国内建造了5座,并出口了5座。

2010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发设计建成一座多用途、高性能研究堆——中国先进研究堆,其主要技术指标居世界前列、亚洲第一。

2010年,原子能院建成我国首座快堆——中国实验快堆,标志着我国在占领核能技术制高点、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先进核能系统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从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出发,1963年,原子能院建成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为核物理研究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7年,北京HI-13串列静电加速器在原子能院建成,目前已稳定运行超过10万小时。

1994年,原子能院研制成功3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我国第一个中短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生产基地,填补了我国加速器生产同位素的空白。

2007年,原子能院自主设计研制我国首台高能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10MeV/15kW电子直线辐照加速器,已累计稳定运行超过31000小时。2018年5月,该院无损检测电子直线加速器首次出口。

2014年,原子能院自主研制的100MeV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建成出束,成为国际上最大的紧凑型强流质子回旋加速器。

变“辐”为“福”,核技术造福生活

2020年230MeV超导回旋加速器完成内靶束流调试,这是可造福广大患者的质子治疗加速器

以“一堆一器”为牵引,原子能院形成了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反应堆工程技术、加速器技术、核电子与探测技术、同位素技术、辐射防护技术和放射性计量八大学科。

而伴随着核工业的创新发展,核技术应用也广泛融入我们的生活,原子能院不只开展了以反应堆出口为代表的对外工程和面向核电站需求的核电技术服务,陆续在反应堆辐照加工、同位素生产、加速器、核探测等方面开发了一批支柱性民用技术和产品。还利用核技术在医学、反恐安检、环保等领域,助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加速转化的高科技成果,正惠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我国核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承担着数量众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并在其中肩负技术总体责任或发挥技术源头作用。

未来,原子能院将以中国实验快堆、中国先进研究堆、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以及国家级(部委级)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科技创新平台,全方位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科技研究基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