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魏元
一年一度的“双11”网购促销季即将来临,中消协温馨发布了“双11”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辨识“第三方测评”信息。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商平台的发展,极大丰富了广大网民的购物选择,一定程度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的烦恼”。作为时代的产物,第三方测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为消费者提供各种产品使用体验的同时,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各项指标,帮助他们择优汰劣,成为颇受消费者欢迎的购物参考。
然而,第三方测评真的值得信赖吗?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测评机构或个人却偏离初衷,为了吸引流量、获取利益,不惜歪曲事实,甚至与商家勾结进行虚假宣传。这样的“测评”不仅无法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参考信息,反而可能误导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和信任危机。
因此,广大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要不迷信“流量”,不尽信“流量”,警惕营销变味,谨防“跑偏”的“第三方测评”。在网络购物时要保持理性消费的思维,切勿盲目迷信“第三方测评”,在选择商品时,除了参考测评结果外,还要结合商品的评价、销量、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同时,也要学会辨别测评信息的真伪和可靠性。对于那些来源不明、内容夸张、缺乏客观依据的测评信息,我们要保持警惕,避免被其忽悠。
除了消费者自身提高警惕,谨防“第三方测评”忽悠还需要经营者、平台、政府、第三方等多方发力。
经营者自身诚信不能丢失。广大网络经营者应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严格把好质量关,做到产品来有渠道,去有记录,对存在问题的产品做到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和服务。坚决抵制刷测评、刷单、炒信等虚假宣传行为,确保网络交易数据、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平台和政府监管不能缺失。平台作为测评内容的展示窗口,有责任加强对测评博主的审核与管理,确保测评信息的真实性与公正性,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靠的信息来源。而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第三方测评”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测评机构的行为和资质要求。对于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行为的测评机构或个人,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和处罚。
第三方测评底线不能丧失。测评博主作为测评内容的直接生产者,其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直接关系到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因此,作为第三方测评人员,自身就要经得住考验,必须坚守底线,严守红线,不夸大宣传、虚假评价、收受贿赂,加强行业自律,把真实可靠作为立身之道、生存之本,以确保测评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值此“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只有提高测评内容的鉴别力,拒绝“只评不测”,才不会被带进坑里。平台方不妨增加账号身份认证,强化问题账号审核。测评团队或者机构更应自律,采用专业的技术手段,杜绝将商家的利益掺杂其中。监管部门和平台更要加大对不符合程序、有利益勾兑的测评的打击力度。只有各方合作,规范行业秩序,确保第三方测评靠谱,才能真正为消费者提供有用、有益的参考,而不是任由它们野蛮生长,甚至沦为某种商业营销和竞争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