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让创新推动中国制造行稳致远

2020-10-14 10:01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应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记者采访了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企业实现逆势增长的关键

记者:上半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长7.9%,实现逆势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雷军:受疫情影响,今年2月,小米的产能只达到目标产能的20%—30%。当时,我们看着空空的仓库,内心一度十分焦虑,但后来还是采取了果断措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复工复产。我们为合作企业提供了口罩等防疫物资,还帮助上下游企业员工快速到岗。小米派驻了多支团队到各合作工厂一线,与地方政府一起强有力地推动人员安全返岗。

复产达产之后,新问题又出现了——需求端也受到了疫情影响。手机的出货、销售,都等不得。于是,小米举办了行业内首场线上直播发布会,受到了社会关注,推动了手机等产品的销售,也提振了整个行业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小米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7.9%。保持良好增长,得益于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区各部门对企业采取了大量纾困帮扶措施,也得益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得益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得益于中国制造产业链的韧性。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感受十分明显。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给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稳扎稳打、潜心发展。

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坚定不移实施全球化发展

记者:在新发展格局下,小米将如何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雷军:2019年,小米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营业额突破2000亿元。这一数字中,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各占一半。在新发展格局下,小米将立足国内市场,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先看国内。今年,为适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小米开始进入高端手机市场。7000元价位的手机发布成功,大受欢迎,坚定了我们持续开发高端产品的信心。

再说国外。目前,小米手机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销量一直稳居全球前四,在欧洲市场销量也位列前三,这些都充分说明小米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性。未来小米将坚定不移地走全球化发展道路,力争在更多国家提升市场份额。

此外,我们还要追求全球化中的本地化。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提供产品服务当地消费者,还要真正实现本地化,推动当地消费和科技进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小米在印尼的工厂雇用了大量本地工人,当地工人满怀感激地告诉我,中国企业让他们提升了收入、学到了技能、开拓了眼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立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我们期盼更好地“走出去”。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置身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全球化发展确实面临着一定压力。小米希望与政府部门共同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在新发展格局下行稳致远。

以创新为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推动智能制造降本增效

记者: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小米是如何部署创新的?今后还将如何加快创新?

雷军:今年是小米成立10周年,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3条创新发展要诀。

一是以技术为本,坚持科技创新。今年,小米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自有研发团队超过1万人,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较大进展。比如在屏幕技术领域,仅全面屏的专利申请就超过100项。

二是以性价比为纲。不管是普及性产品还是高端产品,小米都始终坚持追求“同等性能价格最优、同等价格产品最好”的高性价比。像售价1.99万元的98英寸Redmi电视,单看价格称得上昂贵,但是远低于同类产品20万元的均价。目前月销量数千台,仍然供不应求。这款电视拓宽了超大屏电视市场。在此之前,98英寸以上大屏电视全行业月销量不过几十台。这证明,当高性价比的产品遇上升级的消费需求,高端市场也能迸发出巨大潜力。

三是坚持做最酷的产品,做“有趣的创新”,保持创新的前瞻性和趣味性。我们发布了透明电视、电动卡丁车等新鲜好玩的产品,让创新为生活提质添彩。

当然,一家好企业还应该致力于通过创新带动整个行业的变革和发展。普及工业机器人,降低智能制造成本,用“互联网+”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下一步的主攻方向。

今年上半年,小米第一家智能工厂交付使用。这个工厂内布满了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每年能够生产100万台高端智能手机。这些智能设备都是小米及小米投资的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如今,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公司。未来,小米将把“互联网+制造”的模式延伸到制造业上游,降低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使用成本,用互联网赋能中国制造。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我认为加快创新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重视人才,在大学里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同时吸引更多科研人员来中国创新创业,打造全球人才高地;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绝大多数的成功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包容的环境才能孕育出伟大的创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应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记者采访了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企业实现逆势增长的关键

记者:上半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长7.9%,实现逆势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雷军:受疫情影响,今年2月,小米的产能只达到目标产能的20%—30%。当时,我们看着空空的仓库,内心一度十分焦虑,但后来还是采取了果断措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复工复产。我们为合作企业提供了口罩等防疫物资,还帮助上下游企业员工快速到岗。小米派驻了多支团队到各合作工厂一线,与地方政府一起强有力地推动人员安全返岗。

复产达产之后,新问题又出现了——需求端也受到了疫情影响。手机的出货、销售,都等不得。于是,小米举办了行业内首场线上直播发布会,受到了社会关注,推动了手机等产品的销售,也提振了整个行业的信心。

今年上半年,小米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7.9%。保持良好增长,得益于全国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各地区各部门对企业采取了大量纾困帮扶措施,也得益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得益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得益于中国制造产业链的韧性。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我对营商环境改善的感受十分明显。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给民营企业吃了定心丸,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稳扎稳打、潜心发展。

立足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坚定不移实施全球化发展

记者:在新发展格局下,小米将如何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雷军:2019年,小米成功跻身世界500强,营业额突破2000亿元。这一数字中,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各占一半。在新发展格局下,小米将立足国内市场,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

先看国内。今年,为适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小米开始进入高端手机市场。7000元价位的手机发布成功,大受欢迎,坚定了我们持续开发高端产品的信心。

再说国外。目前,小米手机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销量一直稳居全球前四,在欧洲市场销量也位列前三,这些都充分说明小米全球化发展的正确性。未来小米将坚定不移地走全球化发展道路,力争在更多国家提升市场份额。

此外,我们还要追求全球化中的本地化。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通过提供产品服务当地消费者,还要真正实现本地化,推动当地消费和科技进步,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比如,小米在印尼的工厂雇用了大量本地工人,当地工人满怀感激地告诉我,中国企业让他们提升了收入、学到了技能、开拓了眼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立足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我们期盼更好地“走出去”。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置身于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全球化发展确实面临着一定压力。小米希望与政府部门共同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在新发展格局下行稳致远。

以创新为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推动智能制造降本增效

记者: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小米是如何部署创新的?今后还将如何加快创新?

雷军:今年是小米成立10周年,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出3条创新发展要诀。

一是以技术为本,坚持科技创新。今年,小米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自有研发团队超过1万人,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较大进展。比如在屏幕技术领域,仅全面屏的专利申请就超过100项。

二是以性价比为纲。不管是普及性产品还是高端产品,小米都始终坚持追求“同等性能价格最优、同等价格产品最好”的高性价比。像售价1.99万元的98英寸Redmi电视,单看价格称得上昂贵,但是远低于同类产品20万元的均价。目前月销量数千台,仍然供不应求。这款电视拓宽了超大屏电视市场。在此之前,98英寸以上大屏电视全行业月销量不过几十台。这证明,当高性价比的产品遇上升级的消费需求,高端市场也能迸发出巨大潜力。

三是坚持做最酷的产品,做“有趣的创新”,保持创新的前瞻性和趣味性。我们发布了透明电视、电动卡丁车等新鲜好玩的产品,让创新为生活提质添彩。

当然,一家好企业还应该致力于通过创新带动整个行业的变革和发展。普及工业机器人,降低智能制造成本,用“互联网+”提升制造业的质量和效率,是我们下一步的主攻方向。

今年上半年,小米第一家智能工厂交付使用。这个工厂内布满了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每年能够生产100万台高端智能手机。这些智能设备都是小米及小米投资的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的。如今,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公司。未来,小米将把“互联网+制造”的模式延伸到制造业上游,降低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使用成本,用互联网赋能中国制造。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我认为加快创新要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要重视人才,在大学里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同时吸引更多科研人员来中国创新创业,打造全球人才高地;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绝大多数的成功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包容的环境才能孕育出伟大的创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