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拿什么拯救“词穷”的年轻人

2024-02-28 15:23

“求助,该怎样描述这张图片的景色”“如何委婉地夸赞一个人”“表达惊叹的词句有哪些”……如今,类似的“求助帖”在网络平台并不少见。在这些“求助帖”背后,不少年轻人正在因词不达意、语言匮乏而感到困扰。

日前,媒体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对于“词穷”产生的原因,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排在首位,获选率为54.0%;之后是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53.0%);碎片化浏览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思维(52.1%);还包括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短平快”表达方式盛行、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不想表达。

年轻人“词穷”吗?“5G冲浪都跟不上年轻人造梗的速度”,如今年轻人掌握的网络词汇量可不少!看看让受访青年感到“词穷”的具体情形:汇报工作发言时“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关键词,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想写点有“文化”的文字却“不知道从哪儿写起”,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等——当言说对象不是与自己高度同频的“冲浪达人”,或当部分场合需要严肃、成体系、连贯性的表达,依靠流行语、表情包浅白直接输出的表达方式不再适用,方显“词穷”。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年轻人所会的“歌”不多,走出了网络社交的小圈子,表达方式与场景不搭,这是“词穷”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词穷”原因大多指向上述模板化、碎片化、“短平快”的东西,有一定道理。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把媒介视为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表达工具、媒介形式会影响使用者的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用进废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东西不是原罪。语言表达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词义越是模糊,使用范围越大。“万物皆可使用”的流行语、表情包固然损失了语言的精准性,却胜在和不同场景适配度高。孰优孰劣,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而碎片化阅读可以是被动的“投喂”,也可以是主动的学习。再说如今短视频所受的指责更多集中在内容导向方面,这并非不可改善。导致年轻人表达方式、话语体系单一的,不是“梗”、表情包、短视频本身,而是对他们的过度使用。“偏食”,让人“营养不良”。

无论是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中,数十万组员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练习找回表达能力,还是“反连接”“数字排毒”等矫正行为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用者对网络内容及工具的认知、对不良欲望的克制,是克服“词穷”的关键。如“嗑瓜子效应”揭示了即时反馈带给人的愉悦,避免短视频这盘“瓜子”让人上头,得学会延迟满足。

在一种流行的、模糊的、“短平快”的表达方式之外,需要补充严肃的、精准的、“长深厚”等多种方式表达,以此应对多元场合。语言文字的境界可以达到“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当然,这需要细微的洞察力、丰富的词句储备、必要的思维和表达训练。事实上,很多词不达意的年轻人都清楚该如何缓解“词穷”,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并且持之以恒。(维辰)


“求助,该怎样描述这张图片的景色”“如何委婉地夸赞一个人”“表达惊叹的词句有哪些”……如今,类似的“求助帖”在网络平台并不少见。在这些“求助帖”背后,不少年轻人正在因词不达意、语言匮乏而感到困扰。

日前,媒体对1333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超半数受访青年感觉近几年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对于“词穷”产生的原因,阅读量少、表达能力弱化排在首位,获选率为54.0%;之后是过度依赖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缺乏创造力(53.0%);碎片化浏览信息,难以形成系统思维(52.1%);还包括线下面对面沟通交流变少、“短平快”表达方式盛行、快节奏生活让人难以沉下心思考、不想表达。

年轻人“词穷”吗?“5G冲浪都跟不上年轻人造梗的速度”,如今年轻人掌握的网络词汇量可不少!看看让受访青年感到“词穷”的具体情形:汇报工作发言时“脑子里有许多零碎的关键词,但连不成完整的句子”,想写点有“文化”的文字却“不知道从哪儿写起”,走亲访友不知该说什么等——当言说对象不是与自己高度同频的“冲浪达人”,或当部分场合需要严肃、成体系、连贯性的表达,依靠流行语、表情包浅白直接输出的表达方式不再适用,方显“词穷”。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年轻人所会的“歌”不多,走出了网络社交的小圈子,表达方式与场景不搭,这是“词穷”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词穷”原因大多指向上述模板化、碎片化、“短平快”的东西,有一定道理。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把媒介视为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表达工具、媒介形式会影响使用者的表达方式甚至思维方式,“用进废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东西不是原罪。语言表达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词义越是模糊,使用范围越大。“万物皆可使用”的流行语、表情包固然损失了语言的精准性,却胜在和不同场景适配度高。孰优孰劣,恐怕不能一概而论。而碎片化阅读可以是被动的“投喂”,也可以是主动的学习。再说如今短视频所受的指责更多集中在内容导向方面,这并非不可改善。导致年轻人表达方式、话语体系单一的,不是“梗”、表情包、短视频本身,而是对他们的过度使用。“偏食”,让人“营养不良”。

无论是豆瓣“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小组中,数十万组员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练习找回表达能力,还是“反连接”“数字排毒”等矫正行为受关注度越来越高,使用者对网络内容及工具的认知、对不良欲望的克制,是克服“词穷”的关键。如“嗑瓜子效应”揭示了即时反馈带给人的愉悦,避免短视频这盘“瓜子”让人上头,得学会延迟满足。

在一种流行的、模糊的、“短平快”的表达方式之外,需要补充严肃的、精准的、“长深厚”等多种方式表达,以此应对多元场合。语言文字的境界可以达到“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当然,这需要细微的洞察力、丰富的词句储备、必要的思维和表达训练。事实上,很多词不达意的年轻人都清楚该如何缓解“词穷”,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并且持之以恒。(维辰)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