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天问一号”向火星出发—— 湖北科研人员参与着陆器选址论证

2020-07-24 15:40

7月23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抵达火星。

“实施火星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7月1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教授肖龙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所参与火星探测科学目标论证和着陆区选址论证研究。

深空探测,揭示生命起源

“团队主要参与了火星探测科学目标的论证,以及对探测器预选着陆区地质地貌的研究工作,希望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并成功着陆后,我们能尽快取得科学探测数据。”肖龙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火星探测难度大,但诸多成果可有力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批准立项,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

今年中国航天日,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将开展“天问”系列深空探测任务。这是继嫦娥探月工程之后,我国新的长期深空探测的开篇之作。

肖龙介绍,针对火星探测任务,该团队还对柴达木盆地内的各种类火星地貌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火星上各种地貌和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

深空探测意义何在?

“深空探测是指对月球以远、不受地球引力影响的天体和空间的探测。在太阳系中,除八大行星之外,小行星和彗星代表太阳系的最初物质组成,系统探测能更好地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揭示地球生命起源。”肖龙说。

“通过行星之间的研究对比,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地球何时变成宜居天体、地球寿命有多长等问题。”肖龙说,科学界普遍认为,除地球以外,火星、木卫二和土卫二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这些天体也是国际上深空探测的热点。

去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将正式展开首个小行星探测任务,拟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一颗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一颗主带彗星绕飞探测。

肖龙透露,研究所也参与了我国首个小行星探测任务前期多次论证。

挖掘太空经济,太空“淘金”热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航天成本下降,太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新宠。

目前,国际上不少私人航天企业正研发小行星采矿技术,抢占太空“淘金”先机。

肖龙介绍,太阳系中不同种类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被称为小行星带。其中,部分体积较大的小行星由岩石外壳和金属内核组成。不少小行星之间产生剧烈碰撞,只剩下坚硬的铁镍金属内核,部分破碎的金属内核落到地面,形成铁陨石。

“理论上讲,太阳系的行星构成元素差不多,贵重金属非常有限,在小行星内部很难形成贵金属矿体。”肖龙认为,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证明单颗小行星上有大量稀有资源或贵金属,业界对此也存在一定争议。

如果进一步探测表明,小行星上确实有价值万亿元的贵金属资源,能开采吗?

“如果存在贵金属小行星,人类可以进行开采利用,但需要核算成本,看是否划算。”肖龙认为,与贵金属相比,更值得重视的资源是行星和月球上的水。

肖龙解释,水不仅可以作为宇航员的饮用水,还能分解成氢和氧,当成火箭推进器的燃料。

“深空探测需要消耗大量燃料才能抵达目标天体,目前火箭发射时载荷质量90%是燃料质量,因此提高火箭运载能力非常重要。”肖龙认为,在月球及其他天体建设燃料补给站,是未来深空探测的一个趋势。“就地取材,用行星和月球上的水做燃料,既经济又环保。”

2020年被认为是中国航天大年,除了北斗全球系统完成组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执行月面采样返回任务等重大航天事件,都计划在这一年完成。

目前,肖龙还带领团队开展嫦娥四号科学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他表示,将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深空探测发展作贡献。

7月23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将经过7个月左右的飞行抵达火星。

“实施火星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迈出行星探测第一步。”7月18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教授肖龙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所参与火星探测科学目标论证和着陆区选址论证研究。

深空探测,揭示生命起源

“团队主要参与了火星探测科学目标的论证,以及对探测器预选着陆区地质地貌的研究工作,希望探测器进入火星轨道并成功着陆后,我们能尽快取得科学探测数据。”肖龙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火星探测难度大,但诸多成果可有力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1月批准立项,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

今年中国航天日,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将开展“天问”系列深空探测任务。这是继嫦娥探月工程之后,我国新的长期深空探测的开篇之作。

肖龙介绍,针对火星探测任务,该团队还对柴达木盆地内的各种类火星地貌进行了详细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火星上各种地貌和地质现象的形成机制。

深空探测意义何在?

“深空探测是指对月球以远、不受地球引力影响的天体和空间的探测。在太阳系中,除八大行星之外,小行星和彗星代表太阳系的最初物质组成,系统探测能更好地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揭示地球生命起源。”肖龙说。

“通过行星之间的研究对比,可以帮助人类了解地球何时变成宜居天体、地球寿命有多长等问题。”肖龙说,科学界普遍认为,除地球以外,火星、木卫二和土卫二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这些天体也是国际上深空探测的热点。

去年4月,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将正式展开首个小行星探测任务,拟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一颗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一颗主带彗星绕飞探测。

肖龙透露,研究所也参与了我国首个小行星探测任务前期多次论证。

挖掘太空经济,太空“淘金”热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航天成本下降,太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新宠。

目前,国际上不少私人航天企业正研发小行星采矿技术,抢占太空“淘金”先机。

肖龙介绍,太阳系中不同种类的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被称为小行星带。其中,部分体积较大的小行星由岩石外壳和金属内核组成。不少小行星之间产生剧烈碰撞,只剩下坚硬的铁镍金属内核,部分破碎的金属内核落到地面,形成铁陨石。

“理论上讲,太阳系的行星构成元素差不多,贵重金属非常有限,在小行星内部很难形成贵金属矿体。”肖龙认为,目前并无直接证据证明单颗小行星上有大量稀有资源或贵金属,业界对此也存在一定争议。

如果进一步探测表明,小行星上确实有价值万亿元的贵金属资源,能开采吗?

“如果存在贵金属小行星,人类可以进行开采利用,但需要核算成本,看是否划算。”肖龙认为,与贵金属相比,更值得重视的资源是行星和月球上的水。

肖龙解释,水不仅可以作为宇航员的饮用水,还能分解成氢和氧,当成火箭推进器的燃料。

“深空探测需要消耗大量燃料才能抵达目标天体,目前火箭发射时载荷质量90%是燃料质量,因此提高火箭运载能力非常重要。”肖龙认为,在月球及其他天体建设燃料补给站,是未来深空探测的一个趋势。“就地取材,用行星和月球上的水做燃料,既经济又环保。”

2020年被认为是中国航天大年,除了北斗全球系统完成组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嫦娥五号探测器执行月面采样返回任务等重大航天事件,都计划在这一年完成。

目前,肖龙还带领团队开展嫦娥四号科学数据的分析研究工作。他表示,将力争产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我国深空探测发展作贡献。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