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学习语 | 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2023-09-20 09:12

    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我们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023年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12月12日,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5月14日,习近平在欢迎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及嘉宾宴会上的致辞

 

  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我们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2023年2月20日,习近平给希腊学者的复信

 

  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2023年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

    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强调”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天,党建网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部分相关重要论述,邀您一起学习领会。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具有独特文化基因和自身发展历程,植根于中华大地,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与时代共进步,有着旺盛生命力。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充分说明,无论是物种、技术,还是资源、人群,甚至于思想、文化,都是在不断传播、交流、互动中得以发展、得以进步的。我们要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自古就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2023年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

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2022年5月27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2年12月12日,习近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5月14日,习近平在欢迎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外方领导人夫妇及嘉宾宴会上的致辞

 

  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支持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共同守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7月16日,习近平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

 

  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各种文明是各民族历史探索和开拓的丰厚积累,也是今天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我们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2023年2月20日,习近平给希腊学者的复信

 

  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2023年9月14日,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