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

2023-09-07 14:58

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适老化改造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环,社会适老化改造旨在通过改造住宅、社区环境、城市建设、数字技术和工具等多方面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如何按时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将来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提出意见建议。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适老化改造的实施、验收与监管

根据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的工作计划,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从2021年开始,要连续5年围绕“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开展民主监督调研,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

“从调研情况看,我国适老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但某些方面尚有短板。”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尔乘参与过多次调研,在他看来,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是目前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的一个主要问题。

“老龄工作有关职责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划入民政部,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健全完善工作体系,理顺运行机制。”王尔乘建议,要加快形成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老龄事业或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协调推动适老化改造作为主要职责之一,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协调部门责任、平衡政策供给、完善标准规范、检查督促落实等工作。”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补贴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从调研情况看,各地任务完成进度不均衡,资金投入不足、投入渠道较单一,改造工作不精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残疾人家改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一体推进。”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程凯指出。

程凯建议,应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家改统一纳入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内容统筹推进,形成政策、资金、技术合力,同时,“培养第三方市场服务主体,通过设立负面行为清单、引入准入退出机制等多种方式,约束和规范机构服务质量。”

“有些适老化改造项目质量和效果未达到预期,主要的问题在于标准规范不够完善、实施不够精准、验收监管力度不足。”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建议,对“建筑产品适老化通用要求”等应由国家层面统一制定的,应尽快出台;在国家标准未出台前,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地方标准。在项目统筹实施上,要针对不同对象制定分类补贴制度和标准,让有限财政投资发挥最大实效。在验收监管上,要加强把关,“特别对基础类的改造项目,细化验收检测指标及评价要求,对不合格的责令整改或返工。”

  加快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便利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对解决老年人“高层困难”、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出行便利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一车间主任工艺师刘争在调研中发现,按现行住宅设计规范标准,将来电梯改造会有不少改造增量,建议加快出台适老化住宅项目标准,控制改造增量。

同时,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低楼层业主反对意见大、费用过高等问题,刘争建议可探索免费安装、有偿使用模式,缓解政府和业主筹资压力;出台政策明确对低楼层住户的奖励方案及标准,让更多居民提高对加装电梯的认同和支持。

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以居家和社区养老为主,疾病和失能老人的就医、康复和照护关系着老年人安享晚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诺敏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存在上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社区养老驿站医疗服务缺乏等问题。“建议由街道统筹、社区摸底老年人健康现状和健康需求,与下辖社区医疗和养老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诺敏说,在社区适老化改造中,要注意健全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如改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价格体系,制定鼓励性价格政策。通过医联体等形式,畅通绿色转诊通道,为社区居家慢病、高龄、失能老人医疗服务需求提供技术保障。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最关心的社区适老化改造内容。“当前,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还存在政策和规划布局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和功能定位有待明确等问题。”李国华建议,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应立足“政府办”,鼓励“市场做”,提倡“社会助”,确保普惠性、公益性、服务性。比如,将老年食堂纳入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采用场地租赁、引导改造等方式,提高老年食堂密度;鼓励市场多元化模式,引导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经营、管理和建设老年食堂,通过模式创新,推动老年食堂做到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

 加强公共场域适老化改造,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如今,随着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普及,从生活缴费、看病就医到交通出行、用餐娱乐,智能化操作几乎成为绝大多数生活场景中的“标配”。然而,越来越数字化的民生服务,却给一些老年人带来不少烦恼,甚至成为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数字技术适老化还存在部门行业间衔接不紧、数据标准不一、数字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种类少、适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要通过数字赋能,加快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让更多老年人充分享受到数字生活带来的红利。”张金英建议,应以数字赋能破除“数据壁垒”、消除“数字鸿沟”,通过大力提升政府服务供给效能,建设和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提升适老化产品使用体验,推出更多适应老年群体特征和生活习惯的产品和应用,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公交适老化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市公交适老化发展的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前瞻性系统性不够,适老化设施设备亟待升级完善,适老化出行服务有待提升。”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说。

马军胜建议,首先要强化法治保障,加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城市公交的公益属性,加强城市公交发展顶层设计,增加保障适老出行规范;其次要加快推进无障碍公交站台建设改造,对新建设施,按照无障碍有关技术标准建设到位,对既有设施制定改造规划,分步推进实施;同时,继续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交车线路,健全无障碍设施运管机制,确保建了就能用、好用。

“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时和兴说,“当前,全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够,对适老化改造的知晓度和主动性不够高。”

时和兴表示,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以时不我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精神,深刻认识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明确适老化改造各方主体的责任,将适老化观念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


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适老化改造正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环,社会适老化改造旨在通过改造住宅、社区环境、城市建设、数字技术和工具等多方面手段,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适老化改造的目标任务。如何按时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将来要在哪些方面重点着力?相关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围绕“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提出意见建议。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适老化改造的实施、验收与监管

根据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的工作计划,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从2021年开始,要连续5年围绕“加快社会适老化改造”开展民主监督调研,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

“从调研情况看,我国适老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但某些方面尚有短板。”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尔乘参与过多次调研,在他看来,工作机制不够健全是目前加快推进适老化改造的一个主要问题。

“老龄工作有关职责已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划入民政部,地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健全完善工作体系,理顺运行机制。”王尔乘建议,要加快形成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工作机制,“特别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建立老龄事业或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协调推动适老化改造作为主要职责之一,做好统筹规划制定、协调部门责任、平衡政策供给、完善标准规范、检查督促落实等工作。”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200万户特殊困难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补贴110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

“从调研情况看,各地任务完成进度不均衡,资金投入不足、投入渠道较单一,改造工作不精准、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残疾人家改尚未实现资源共享、一体推进。”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主席团副主席程凯指出。

程凯建议,应将居家适老化改造与残疾人家改统一纳入国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内容统筹推进,形成政策、资金、技术合力,同时,“培养第三方市场服务主体,通过设立负面行为清单、引入准入退出机制等多种方式,约束和规范机构服务质量。”

“有些适老化改造项目质量和效果未达到预期,主要的问题在于标准规范不够完善、实施不够精准、验收监管力度不足。”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建议,对“建筑产品适老化通用要求”等应由国家层面统一制定的,应尽快出台;在国家标准未出台前,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实际的地方标准。在项目统筹实施上,要针对不同对象制定分类补贴制度和标准,让有限财政投资发挥最大实效。在验收监管上,要加强把关,“特别对基础类的改造项目,细化验收检测指标及评价要求,对不合格的责令整改或返工。”

  加快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便利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对解决老年人“高层困难”、让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出行便利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二一一厂一车间主任工艺师刘争在调研中发现,按现行住宅设计规范标准,将来电梯改造会有不少改造增量,建议加快出台适老化住宅项目标准,控制改造增量。

同时,针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低楼层业主反对意见大、费用过高等问题,刘争建议可探索免费安装、有偿使用模式,缓解政府和业主筹资压力;出台政策明确对低楼层住户的奖励方案及标准,让更多居民提高对加装电梯的认同和支持。

目前,我国老年人养老以居家和社区养老为主,疾病和失能老人的就医、康复和照护关系着老年人安享晚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诺敏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存在上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社区养老驿站医疗服务缺乏等问题。“建议由街道统筹、社区摸底老年人健康现状和健康需求,与下辖社区医疗和养老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诺敏说,在社区适老化改造中,要注意健全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如改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价格体系,制定鼓励性价格政策。通过医联体等形式,畅通绿色转诊通道,为社区居家慢病、高龄、失能老人医疗服务需求提供技术保障。

社区老年食堂建设,是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会副主委李国华最关心的社区适老化改造内容。“当前,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还存在政策和规划布局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和功能定位有待明确等问题。”李国华建议,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应立足“政府办”,鼓励“市场做”,提倡“社会助”,确保普惠性、公益性、服务性。比如,将老年食堂纳入十五分钟生活圈规划,采用场地租赁、引导改造等方式,提高老年食堂密度;鼓励市场多元化模式,引导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经营、管理和建设老年食堂,通过模式创新,推动老年食堂做到办得起、办得久、办得好。

 加强公共场域适老化改造,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如今,随着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普及,从生活缴费、看病就医到交通出行、用餐娱乐,智能化操作几乎成为绝大多数生活场景中的“标配”。然而,越来越数字化的民生服务,却给一些老年人带来不少烦恼,甚至成为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张金英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数字技术适老化还存在部门行业间衔接不紧、数据标准不一、数字适老化产品和服务种类少、适老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要通过数字赋能,加快互联网技术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让更多老年人充分享受到数字生活带来的红利。”张金英建议,应以数字赋能破除“数据壁垒”、消除“数字鸿沟”,通过大力提升政府服务供给效能,建设和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提升适老化产品使用体验,推出更多适应老年群体特征和生活习惯的产品和应用,不断提升老年人居家养老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公交适老化水平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市公交适老化发展的法规体系尚不健全,前瞻性系统性不够,适老化设施设备亟待升级完善,适老化出行服务有待提升。”全国政协常委、国家邮政局原局长马军胜说。

马军胜建议,首先要强化法治保障,加快出台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以法规形式明确城市公交的公益属性,加强城市公交发展顶层设计,增加保障适老出行规范;其次要加快推进无障碍公交站台建设改造,对新建设施,按照无障碍有关技术标准建设到位,对既有设施制定改造规划,分步推进实施;同时,继续打造敬老爱老城市公交车线路,健全无障碍设施运管机制,确保建了就能用、好用。

“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时和兴说,“当前,全社会对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够,对适老化改造的知晓度和主动性不够高。”

时和兴表示,各级党委、政府应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以时不我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精神,深刻认识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明确适老化改造各方主体的责任,将适老化观念融入社会治理全过程。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