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打造历史文化“金名片”

2023-09-07 10:02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以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和全面真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为目标,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以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

从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角度看,无论城乡都应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展示所辖区域中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促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方面,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对城市而言,通过对历史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遗产等历史文化遗存的核心价值展示,必然会构成一个城市尺度的巨大的博物馆体系。作为当代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载体,这一历史文化价值的表达和传承体系又与现实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建设博物馆之城,能够通过发掘和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构建对城市连续的历史、多样的文化的阐释体系,加深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知,并通过构建丰富的艺术展示,打造历史文化“金名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在城市中建设更多新的博物馆,更需整合城市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将这些资源的价值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将整个城市构建成一个历史、文化、艺术的呈现和表达体系,营造出一个整体的、与当代生活相融合的历史文化环境与氛围。

鼓浪屿是一个生动例子。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个被时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称之为“全球公民课堂”的1.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有由53个作为世界遗产的构成要素形成的历史文化价值阐释主线串连起的近900栋历史建筑和空间,形成了展示体系。

北京老城的实践也值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指出,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提出要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彰显独一无二的壮美空间秩序。在强调对文物、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四合院等保护的同时,将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串连成10条精品文化探访线路,又在不同区域中构建由更多的线路串联起来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如什刹海地区在玉河—什刹海—护国寺—新街口精品线路的基础上延伸出4条文化探访线路,把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博物馆等联系在一起。

城市尺度的历史文化展示需要紧扣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讲好中国故事。例如,中轴线是北京十条精品文化探访线路中最核心的一条,从北端的钟鼓楼,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及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端道路遗存到永定门,以及位于中轴线两侧、紧邻中轴线的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组成了长达7.8公里、覆盖近6平方公里区域的建筑群,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阐释体系。北京中轴线基于所展现的对城市秩序和国家礼仪形态的构建,构成了对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见证,其具有整体性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构成了传统都城核心建筑群的杰出范例,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历史景观,与传统信仰、社会发展状况、影响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联系构成其核心价值。以北京中轴线为中心的老城核心区拥有大量博物馆,中轴线的价值阐释影响了整个北京老城区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的展陈和价值阐释。

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需采用多样和综合的方法展现反映地方历史和文化特征的核心价值,构建针对这一价值的展示体系。《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为这种价值的阐释指明了方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吕舟系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住建部科技委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提出,以系统完整保护传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和全面真实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为目标,建立分类科学、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是以具有保护意义、承载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的城市、村镇等复合型、活态遗产为主体和依托,保护对象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与工业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灌溉工程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文化遗产等保护传承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

从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角度看,无论城乡都应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展示所辖区域中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促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方面,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对城市而言,通过对历史街区、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名遗产等历史文化遗存的核心价值展示,必然会构成一个城市尺度的巨大的博物馆体系。作为当代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载体,这一历史文化价值的表达和传承体系又与现实生活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建设博物馆之城,能够通过发掘和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构建对城市连续的历史、多样的文化的阐释体系,加深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认知,并通过构建丰富的艺术展示,打造历史文化“金名片”,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不仅仅意味着在城市中建设更多新的博物馆,更需整合城市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将这些资源的价值通过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将整个城市构建成一个历史、文化、艺术的呈现和表达体系,营造出一个整体的、与当代生活相融合的历史文化环境与氛围。

鼓浪屿是一个生动例子。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个被时任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称之为“全球公民课堂”的1.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有由53个作为世界遗产的构成要素形成的历史文化价值阐释主线串连起的近900栋历史建筑和空间,形成了展示体系。

北京老城的实践也值得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指出,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提出要加强老城空间格局保护,彰显独一无二的壮美空间秩序。在强调对文物、历史文化街区、胡同、四合院等保护的同时,将这些历史文化遗存串连成10条精品文化探访线路,又在不同区域中构建由更多的线路串联起来的历史文化展示体系。如什刹海地区在玉河—什刹海—护国寺—新街口精品线路的基础上延伸出4条文化探访线路,把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博物馆等联系在一起。

城市尺度的历史文化展示需要紧扣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讲好中国故事。例如,中轴线是北京十条精品文化探访线路中最核心的一条,从北端的钟鼓楼,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及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端道路遗存到永定门,以及位于中轴线两侧、紧邻中轴线的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组成了长达7.8公里、覆盖近6平方公里区域的建筑群,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文化阐释体系。北京中轴线基于所展现的对城市秩序和国家礼仪形态的构建,构成了对中华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见证,其具有整体性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构成了传统都城核心建筑群的杰出范例,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历史景观,与传统信仰、社会发展状况、影响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联系构成其核心价值。以北京中轴线为中心的老城核心区拥有大量博物馆,中轴线的价值阐释影响了整个北京老城区各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的展陈和价值阐释。

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需采用多样和综合的方法展现反映地方历史和文化特征的核心价值,构建针对这一价值的展示体系。《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为这种价值的阐释指明了方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吕舟系清华大学教授、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住建部科技委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专委会主任委员)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