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风光(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连 振摄
游客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区观看花车巡游。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摄
9月,大兴安岭林区凉意渐浓,满目苍翠的小城阿尔山市却热度正盛。9月2日至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华通讯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在兴安盟阿尔山市举办,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业界代表齐聚这座以旅游闻名的小城,共话旅游“跨界”融合促绿色发展。
推进产业融合
共话旅游多元价值
旅游大会期间,先后举行“文旅融合 绿色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旅游促乡村振兴助共同富裕”等主题论坛,数十位专家、代表畅谈文旅产业融合,共话旅游在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地区发展、产业提升等方面发挥的多元价值。
“旅游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司长单钢新会上说,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乘势而上,积极推进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旅游改变了丁大妈一家的生活。”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饶祥碧会上介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丁大妈一家有六个民族,作为当地最早办起家庭客栈的人,丁大妈将民族融合家庭文化传递给往来游客,受到游客热捧,旺季一房难求。
据旅游大会期间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3中国旅游度假发展报告》,中国度假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景区联动发展、住宿场景打造、产业集群发展等模式。旅游“跨界”“出圈”推进产业融合,不断拓宽旅游业态。“农业+文旅”的三华李度假区、“工业+文旅”的青岛啤酒花园、“体育+文旅”的绍兴柯桥酷玩小镇等产业融合实践,打通产业壁垒,提升地区发展价值。
推进共同富裕
探讨聚焦乡村振兴
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与新华社共同启动“我为乡村做设计”活动,同时举行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授牌仪式。
“乡村旅游能够把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自然乡土风貌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带动乡村产业融合、人居环境改善和村民增收致富。”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乡村旅游和创意产品指导处处长张晓莉在论坛上介绍。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打造了一批文旅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蔚治国说。
大会期间举办“阿尔山这十年”展览。10年前,阿尔山市乡村的老百姓大多住着“板夹泥”老房子,赖以为生的林业资源日渐枯竭,生活条件差。2012年,阿尔山市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生态建设为林区重披绿装,林业工人“放下斧头当导游”,旅游业赋予了这座小城全新生机。
过去10年,阿尔山市全年接待游客量从200余万人次发展到500余万人次。今年上半年,阿尔山市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6倍,实现旅游收入16.5亿元。如今,阿尔山市近半数人口从事旅游业,随着旅游越来越火,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旺。
倡导和谐共生
献策绿色旅游发展
此次旅游大会主题是“文旅融合 绿色发展”,专家、代表围绕绿色旅游市场发育、产品设计、资源开发、经营理念等方面建言献策,推动绿色旅游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介绍,近年来我国多种多样的绿色旅游产品备受瞩目,森林浴、温泉浴、草原游、潜水、滑雪、登山、徒步等不断催化绿色旅游市场发育。
付丽红经营的旅行社推出森林生态研学旅游,她带着孩子们钻入深林,捡拾地上的松果、松针。“大自然是艺术创作最好的原料。”付丽红说,她开办研学旅行团,让孩子们在艺术创思中了解林区文化,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旅游大会举办场地旁边是阿尔山市的森林氧心浴道,游客沿山道拾级而上时不难发现,台阶由废弃的火车轨道枕木组成,既有历史的沧桑,也体现绿色的旅游开发理念。阿尔山市鹿角湾温泉度假营地采用架空设计,保护建筑下的草地原有生态功能。
“我们将积极发展集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低碳、主客共享的绿色旅游。”唐晓云倡议,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进一步加强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色旅游服务质量,大力推动形成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
(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记者贺书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