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同
9月4日记者获悉,包括上海长海医院金钢教授研究组、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研究员研究组在内的多个科研团队合作,系统性揭示了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代谢组学特征,并通过整合代谢组、全基因组、转录组和药物敏感性等多组学数据,提出不同代谢亚型的化疗敏感性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报告医学》。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领域有“癌症之王”的称号。约有90%的胰腺癌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PDAC,PDAC的5年生存率为1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由于临床症状隐匿且不典型,导致PDAC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困难。利用类器官模型深入探索PDAC代谢组学特征,并整合分析多组学数据,揭示PDAC在代谢层面的差异及潜在药物靶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研究团队以28例PDAC类器官为模型,系统性收集了代谢组学、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染色质开放性以及药物敏感性信息。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后李允广表示,利用代谢组学对PDAC进行分型,研究团队鉴定了2种代谢亚型,分别富集糖代谢和脂代谢。研究发现与脂代谢相比,糖代谢对化疗更具抵抗性,同时具有糖代谢特征的患者预后更差。该研究揭示了与PDAC化疗敏感性相关的潜在代谢异质性,并针对具有糖代谢特征的化疗耐药患者提出了一种有前景的药理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