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下好创新“先手棋” 走稳自立自强路(科技强国·奋斗之路)

2023-03-23 11:09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焊装机器人在吉林长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焊装车间内焊接车身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科研人员在讨论方案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5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捷报频传,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面对新领域新赛道的迫切要求,科技工作者正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脚步,努力下好创新“先手棋”。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建成“中国天眼”FAST、稳态强磁场、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在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近年来,中国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快速提升,推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截至目前,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经超过740余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说,“我们目光所及是星辰大海,新征程上的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

近日,长征二号F遥17火箭完成各项测试,计划于4月出厂。同时,长征二号F遥18火箭通过评审,即将开始总装。今年,被称作“载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按计划将执行两次神舟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为“天宫”空间站的应用与发展持续助力。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不断深入,在空间站阶段,长二F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的发射模式,以应对快速发射救援飞船接回航天员的需要,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加上‘双保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和内在要求,长二F火箭研制团队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超过3/4,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万亿元,企业购买占比超过80%。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只有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成果应用的主体,才能使企业从源头全过程参与,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都能发挥主体作用。

“民营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扶持下,民营经济在推动自主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中国从经济大国变为科技强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提供了宝贵契机。下一步,企业要充分发挥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力争成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标杆。

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点的企业发挥着牵引作用。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将持续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支持企业提高成果吸纳和成果转化能力。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我们的企业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打破外国技术垄断、降低研发成本做出了贡献,还带动了下游产业链发展。”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说,企业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实现创新驱动,加强研发投入,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培育激励科技创新人才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大力倡导“十年磨一剑”的原创攻关,健全对基础前沿和公益性研究的稳定支持机制,支持和保障有创新潜力的科技人员“甘坐冷板凳”;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说,通过激励和政策保障,鼓励企业青年科技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完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科技人员流动,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认为,从教育的链条来看,研究型大学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最重要、最关键的收尾端。“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学校的教育发展必须要达到高水平,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将对未来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培养起到决定性意义。”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强化国家使命导向,统筹国内国际两类人才资源,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服务保障激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焊装机器人在吉林长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焊装车间内焊接车身

  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科研人员在讨论方案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5年,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捷报频传,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创新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面对新领域新赛道的迫切要求,科技工作者正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脚步,努力下好创新“先手棋”。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建成“中国天眼”FAST、稳态强磁场、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在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近年来,中国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快速提升,推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截至目前,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经超过740余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产生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说,“我们目光所及是星辰大海,新征程上的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

近日,长征二号F遥17火箭完成各项测试,计划于4月出厂。同时,长征二号F遥18火箭通过评审,即将开始总装。今年,被称作“载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按计划将执行两次神舟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为“天宫”空间站的应用与发展持续助力。

“随着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不断深入,在空间站阶段,长二F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的发射模式,以应对快速发射救援飞船接回航天员的需要,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加上‘双保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容易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和内在要求,长二F火箭研制团队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学研究的主体,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一环。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超过3/4,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万亿元,企业购买占比超过80%。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只有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成果应用的主体,才能使企业从源头全过程参与,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都能发挥主体作用。

“民营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扶持下,民营经济在推动自主创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中国从经济大国变为科技强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提供了宝贵契机。下一步,企业要充分发挥创新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力争成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标杆。

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结合点的企业发挥着牵引作用。科技部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将持续支持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力度;支持企业提高成果吸纳和成果转化能力。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发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活力。我们的企业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打破外国技术垄断、降低研发成本做出了贡献,还带动了下游产业链发展。”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太平微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施文美说,企业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必须实现创新驱动,加强研发投入,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

培育激励科技创新人才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近年来,中国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意见》,大力倡导“十年磨一剑”的原创攻关,健全对基础前沿和公益性研究的稳定支持机制,支持和保障有创新潜力的科技人员“甘坐冷板凳”;加大对青年科技人员的支持力度,创造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说,通过激励和政策保障,鼓励企业青年科技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项目,完善企业、高校、科研单位之间科技人员流动,将为科技创新提供新动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认为,从教育的链条来看,研究型大学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最重要、最关键的收尾端。“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杰出的人才,学校的教育发展必须要达到高水平,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这将对未来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培养起到决定性意义。”

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强化国家使命导向,统筹国内国际两类人才资源,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服务保障激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