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1月5日发布消息说,2022年“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共联动全国科技馆400余座次,为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质科普活动1800余场,服务公众7200万余人次。
由中国科技馆主办、重庆科技馆主要承办、全国30余家科普场馆共同参与的2022年“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当天圆满收官并公布了上述数据。
中国科技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钱岩在收官活动上致辞表示,2022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积极织密优秀科普资源的“服务网”,充分发挥现代科技馆体系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广泛开展社会需要、群众喜欢、影响力大、服务面广的系列科普活动,进一步推动了科技馆体系大联合大协作新科普格局的构建,探索出一套更加开放协同、多元参与的新模式,形成了国家馆引领、省馆牵头、多馆联动的新机制。
2022年“双进”服务“双减”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代表性活动场景。 中国科技馆 供图
今后,全国科技馆将树立大科普理念和新型科普观,依托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这一平台,继续充分发挥科技馆体系的协同组织优势和科普场馆的科普服务功能,加强各场馆间的联合协作以及优质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更优质、更丰富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惠及全体人民,为推动公共科普服务普惠共享、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更大贡献。
构建科普供给“同心圆”
2022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开设“天宫课堂”“筑梦航天”“礼赞科学家”“低碳减排”“科学嘉年华”“同上一堂科学课”“致敬大国工匠”“科学你我他”八个分主题,各承办单位积极构建高质量科普供给的“同心圆”,将一系列最新科技成果成就变得触手可及,让公众可以体验“上天入地”的奇妙科学之旅。
其中,中国科技馆开展“天宫课堂”“筑梦航天”活动,依托中国空间站科创体验基地,引导青少年沉浸式体验太空“冰雪”、液桥、水油分离、太空抛物实验等“天地对比”科学实验;重庆科技馆打造“绿色丝路”科考计划,让青少年亲眼所见原始沙漠与改造后沙漠的别样风景,解锁点沙成土的密码;江苏省科技馆设置“碳达峰碳中和”特色课堂,鼓励公众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处理生活垃圾,感悟科技改变生活的真谛,共同迎接“双碳”时代。
扩大联合行动“朋友圈”
通过大协同、大联合的方式,2022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加大整合场馆、专家、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力度,充分发挥联合行动的品牌效应和聚合功能,凸显“连接·共享·服务”的活动理念。
江西省科技馆、江苏省科技馆、重庆科技馆、四川科技馆等场馆,大力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专家资源,搭建专家参与科普的平台,邀请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北京教科院基教研究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为公众开展科普讲座;福建省科技馆依托“科技馆总分馆制”优势,整合核电科技分馆和数字农业分馆等专业场馆资源,加强与分馆资源融合共享,开设“迷你菜园”主题展览,传递绿色理念,引导公众践行“低碳减排”。
打造科普资源“精品库”
2022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收官活动中,江苏省科技馆、福建省科技馆、江西省科技馆、四川科技馆、重庆科技馆等分主题承办单位就承办活动进行成果案例分享,为全国各科普场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供经验,助力开拓科普教育工作新思路。同时,全年各分主题承办单位征集并推送的200余项优秀科普作品已在中国数字科技馆、重庆科技馆官网和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H5页面等公益平台进行展示,供全国各科普机构和科普工作者共享。
据了解,2022年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实施以来,主承办方及参与科普场馆还联合全国各省市主流媒体发布活动信息,促进形成全国科技馆联动行动整体性、持续性推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