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闭幕—— 科技增添新意 文化焕发活力

2023-01-03 09:29

1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0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超过200万。

本届文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办展方式,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共6个展馆12万平方米,共有2532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下参展,另有870家机构和企业线上参展。

行走在文博会展馆内,一项项最新成果令人应接不暇,文化新风扑面而来。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已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传统文化精品汇聚一堂

哈尔滨的冰雪世界、青岛的国际啤酒节,浙江的古韵山水、海南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走进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精品汇聚一堂。

这是本届文博会展览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展馆,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内设立的“文化中国——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展”成为本届文博会的亮点。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各省区市宣传文化部门牵头组织政府展团,发动本地重点文化企业参展,突出展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为此,文化产业综合馆还打造了“中国文化精品走廊”,设立“文化中国”专题展。

为介绍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情况,馆内还特别设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展区”,从各地选取了30个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助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品牌。

本届文博会上,大量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设计创意获得了游客们的喜爱。

在专门设置的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内,由深圳市美协主席陈湘波作为造型总设计师打造的2023年总台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一经亮相便吸引了许多观众围观。在该馆举办的第九届“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专题展上,12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带来200余件精品力作,让观众饱享传统文化盛宴。

  数字转型增强文化影响力

利用全景拍摄技术,再现文博会线下12万平方米的展会现场,连同“云上”国际馆,为参观者呈现沉浸式的视觉效果和观展体验;通过腾讯云直播技术,开展一系列“云洽谈”“云推介”“云招商”活动,让参展商和观众在线上无障碍交流;携手抖音打造“文博会直播消费季”,使数千家专业展商和海量的线下买家精准对接……

继上届文博会开启线上线下双轨并进、同步举办的模式后,本届文博会继续“双线”模式,通过虚拟现实全景展馆和线上展品展示平台、展商直播平台、供采对接平台三大互动板块,让文博会不仅“面对面”,而且“屏对屏”,线上线下的展示对接、洽谈交易融为一体。

办展模式的创新,带来的是办展水平的稳步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效应日渐显现、辐射力越来越强——

据统计,参加本届文博会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占比达70%以上,首次亮相的文化产品和项目多达全馆40%以上。

在“云上”国际馆,30个国家和地区、300家境外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多国驻华文化机构及企业参会展示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创意等项目及产品。来自法国、德国、巴基斯坦等108个国家和地区的10931名境外采购商注册线上观展采购。

本届文博会还举办了文化产业招商大会,云南、西藏等地政府在招商大会上发布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各地优秀文化企业代表进行经验分享。10个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签约项目金额共计28.56亿元。

  文博会推动产业发展

VR、AR、8K、5G全息舱……行走在文博会展馆内,各种文化科技元素令人目不暇接。

聚焦“融合”与“创新”两大关键词,本届文博会全新打造“创新项目及新品发布会”,为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的发布提供“首展”“首发”“首秀”平台。同时,文博会还通过举办重磅信息发布、论坛、招商大会、艺术品拍卖等配套活动,探讨产业发展前沿问题,探索行业发展方向,促成项目交易合作,充分彰显文博会作为产业发展领航器和风向标的作用。

本届文博会上,“元宇宙”概念成为热点。在华强方特文化科技展厅,新推出大型元宇宙文旅产品“美丽中国VR”吸引了许多观众排队体验。中宣部版权管理局策划举办了元宇宙版权保护和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汇聚多方专家探讨新技术应用下的产业发展问题。

多年来,文博会在促进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带动了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超15%,增加值占全市GDP稳步提高至8%以上,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依托创意设计和科技创新两大核心优势,深圳着力推动“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1家,就业人数约20万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3日 04 版)


1月2日,第十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共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0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超过200万。

本届文博会采取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办展方式,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共6个展馆12万平方米,共有2532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下参展,另有870家机构和企业线上参展。

行走在文博会展馆内,一项项最新成果令人应接不暇,文化新风扑面而来。作为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博会已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传统文化精品汇聚一堂

哈尔滨的冰雪世界、青岛的国际啤酒节,浙江的古韵山水、海南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走进文博会文化产业综合馆,来自天南海北的文化精品汇聚一堂。

这是本届文博会展览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的展馆,展览面积达4万平方米,馆内设立的“文化中国——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展”成为本届文博会的亮点。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各省区市宣传文化部门牵头组织政府展团,发动本地重点文化企业参展,突出展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优质文化项目和拳头产品,全面展示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成就。为此,文化产业综合馆还打造了“中国文化精品走廊”,设立“文化中国”专题展。

为介绍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情况,馆内还特别设立“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展区”,从各地选取了30个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助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品牌。

本届文博会上,大量取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设计创意获得了游客们的喜爱。

在专门设置的非遗·工艺美术·艺术设计馆内,由深圳市美协主席陈湘波作为造型总设计师打造的2023年总台春晚吉祥物“兔圆圆”,一经亮相便吸引了许多观众围观。在该馆举办的第九届“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专题展上,128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带来200余件精品力作,让观众饱享传统文化盛宴。

  数字转型增强文化影响力

利用全景拍摄技术,再现文博会线下12万平方米的展会现场,连同“云上”国际馆,为参观者呈现沉浸式的视觉效果和观展体验;通过腾讯云直播技术,开展一系列“云洽谈”“云推介”“云招商”活动,让参展商和观众在线上无障碍交流;携手抖音打造“文博会直播消费季”,使数千家专业展商和海量的线下买家精准对接……

继上届文博会开启线上线下双轨并进、同步举办的模式后,本届文博会继续“双线”模式,通过虚拟现实全景展馆和线上展品展示平台、展商直播平台、供采对接平台三大互动板块,让文博会不仅“面对面”,而且“屏对屏”,线上线下的展示对接、洽谈交易融为一体。

办展模式的创新,带来的是办展水平的稳步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效应日渐显现、辐射力越来越强——

据统计,参加本届文博会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占比达70%以上,首次亮相的文化产品和项目多达全馆40%以上。

在“云上”国际馆,30个国家和地区、300家境外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多国驻华文化机构及企业参会展示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艺术、文化创意等项目及产品。来自法国、德国、巴基斯坦等108个国家和地区的10931名境外采购商注册线上观展采购。

本届文博会还举办了文化产业招商大会,云南、西藏等地政府在招商大会上发布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各地优秀文化企业代表进行经验分享。10个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签约项目金额共计28.56亿元。

  文博会推动产业发展

VR、AR、8K、5G全息舱……行走在文博会展馆内,各种文化科技元素令人目不暇接。

聚焦“融合”与“创新”两大关键词,本届文博会全新打造“创新项目及新品发布会”,为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的发布提供“首展”“首发”“首秀”平台。同时,文博会还通过举办重磅信息发布、论坛、招商大会、艺术品拍卖等配套活动,探讨产业发展前沿问题,探索行业发展方向,促成项目交易合作,充分彰显文博会作为产业发展领航器和风向标的作用。

本届文博会上,“元宇宙”概念成为热点。在华强方特文化科技展厅,新推出大型元宇宙文旅产品“美丽中国VR”吸引了许多观众排队体验。中宣部版权管理局策划举办了元宇宙版权保护和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论坛,汇聚多方专家探讨新技术应用下的产业发展问题。

多年来,文博会在促进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带动了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2012年以来深圳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超15%,增加值占全市GDP稳步提高至8%以上,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依托创意设计和科技创新两大核心优势,深圳着力推动“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等“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1家,就业人数约20万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3日 04 版)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